叉分蓼
雙子葉植物綱蓼目的植物
叉分蓼(學名:Polygonum divaricatum L.)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直立,高可達2米,葉片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面密生短柔毛,葉脈上密生長柔毛;葉柄長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花緊密,微下垂,苞片寬漏斗狀,草質,綠色,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花盤明顯;瘦果近圓形,6-9月開花,8-10月結果。中國除西藏外,廣佈於中國各地,朝鮮、日本、俄羅斯、菲律賓、印度、歐洲和大洋洲也有分佈。野生或栽培。生溝邊濕地、村邊路旁,海拔30-2700米。該種因其生長迅速、高大茂盛,葉綠、且花密紅艷,適應性強,適於觀賞,故適宜做觀賞植物。果實入葯,名“水紅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積、利尿功效。
叉分蓼
葉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2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邊緣通常具短緣毛,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葉柄長約0.5厘米;托葉鞘膜質,偏斜,長1-2厘米,疏生柔毛或無毛,開裂,脫落。
花序圓錐狀,分枝開展;苞片卵形,邊緣膜質,背部具脈,每苞片內具2-3花;花梗長2-2.5毫米,與苞片近等長,頂部具關節;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2.5-3毫米,大小不相等;雄蕊7-8, 比花被短;花柱3,極短,柱頭頭狀。
瘦果寬橢圓形,具3銳棱,黃褐色,有光澤,長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約1倍。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於海拔260-2100米山坡草地、山谷灌叢。抗寒、抗早能力強,適於在寒冷乾燥地區生長。在中國河北壩上高原年降水250毫米、冬季最低溫-37.4℃的條件下可以安全越冬,並生長良好。適應性很強,山坡草地、林緣、撂荒地都能生長,對土壤酸破性要求不嚴。在林緣土層深厚或土壤肥沃的條件下生長快。
播種前要細緻整地,做到深耕細耙,上虛下實,並保持土壤水分,貧瘠的土壤要施入適量廄肥。中國河北北部一般可在春季播種,如春季嚴重干早,也可在雨季播種。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精選,去掉雜質和疵種,同時要進行溫水浸種處理,浸種時間12-24個小時。經過精選和處理的種子,出苗整齊。每畝播種量1.5-2千克,播種深度2-3厘米,條播、撒播均可。
【藥用部位】以全草、根入葯。
【主要成分】全草含黃酮類,如金絲桃苷(hyperoside),槲皮苷(quercitrin),山柰酚(kaempferol),楊梅樹皮素(myricetin)等。根含黃酮類,如含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ol),右旋沒食子兒茶素(gallocatechol),左旋表兒茶素(epicatechol)等。
【藥理作用】根:抑菌。
【性味功能】全草:酸、苦,涼。根:酸、甘,溫。全草:清熱,消積,散癭,止瀉。根:祛寒溫腎,理氣止痛,止瀉止痢。
【主治用法】全草:用於大小腸積熱,癭瘤,熱瀉腹痛。根:用於寒疝,陰囊出汗,胃痛,腹瀉,痢疾。全草:內服,煎湯,9-15克;或研末1.5-3克。根:內服,煎湯,9-15克錢;或研末0.9-1.5克。外用:煎水熏。
● ● 全草:熱瀉腹痛,酸不溜研末。日服三次,每次3克,開水沖服。
● ● 根:寒疝,陰囊出汗:酸不溜根(鮮)150-500克。水1000克,熬成500克,趁熱裝入罐中,用熱氣熏患部,熏時用被圍上,熏一至二小時(全身出汗為好)。一般二至三次可愈。
叉分蓼的營養價值較高,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豐富,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較齊全,動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高。據中國國家醫藥管理局天津藥物研院對叉分蓼鮮崟葉營養成份分析,含氨基酸14種之多,總量達到91.76毫克/100克。鮮莖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36.03毫克/100克,微量元素中鈣的含量為苜惹的1.7倍。據開花期采自中國內蒙古的樣品分析,叉分蓼含干物質16.3%,粗蛋白質3.8%,粗脂肪0.9%,粗纖維2.6%,無氮浸出物7.9%,粗灰分1.1%。
叉分蓼適口性好,各種畜禽均喜食。在中國河北壩上,牧民還有曬制叉分蓼乾草的習慣,牧民稱此草為“爬蛋草”。意思是說,因冬春季嚴缺草,極度瘦弱的牛羊不能站立,經飼餵叉分蓼乾草后能很快恢復健康。
叉分蓼的莖易生不定根,為促進植株生長,提高莖葉產量,可利用這一特性及時中耕培土。有條件的地方要在現蕾開花和刈割后及時灌水,以提高青草產量。叉分蓼種子成熟后易脫落,應抓緊採收。每畝可收種子50千克左右。收穫后的種子要揚凈、曬乾,在干操通風的條件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