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

模範

模範,是個褒義詞,本指製造器物時所用的模型,引申為值得人學習或取法的榜樣。其後,還指取法;仿效等意思。

詞意探源


(1)本指製造器物時所用的模型,引申指值得人學習或取法的榜樣。
《法言·學行》:“師者,人之模範也。”
(2)指取法;仿效。
《北史·庾信傳》:“當時後進,競相模範,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
(3)字面意思上講:范為陰,模為陽,陰陽相合,絲毫無差;模從范中生,范由模來造;
引伸為相輔相成,相輔相生意。

基本解釋


1. 學習、工作中值得樹為典型的優秀人才或事迹。
模範帶頭作用。
2. [Model]: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類中最完美的事物。
模範積極分子。
3. [Mould]:指製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引證解釋


1.製造器物的
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故作之也。”
宋 沈括 《夢溪筆談·異事》:“褭蹏作團餅,四邊無模範跡,似於平物上滴成。”
《金史·食貨志三》:“不若弛限錢之禁,許民自采銅鐵錢,而官制模範,薄惡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
2.引申為規則,法度。
宋 王讜《唐語林·棲逸》:“方(方干)詩在模範中爾,奇意精識者亦然之。”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顧吳羹通副》:“翰林以記載文誥為職,苟少知文之模範,行己無大過失。”
3.榜樣,表率。
漢 揚雄《法言·學行》:“師者,人之模範也。”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韓愈詩文》:“愚觀 愈 之書,其文章純粹典雅,司馬遷、揚雄 殆無以過,其行己亦中正,可為後人模範。”
周恩來《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二:“政治工作人員本身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能夠做全體官兵的模範。”
4.今多指先進人物。
楊朔《萬古青春》:“我父親去修 淮河,還當了水利模範。”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五章:“我同老模範研究研究。”
5.效法。
《周書·王褒傳》:“梁 國子祭酒 蕭子云,襃 之姑夫也,特善草隸。襃 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範。”
《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騏驎及闕,形勢甚巧,宋孝武 於 襄陽致之,后諸帝王陵皆模範,而莫及也。”
6.描摹,描繪。
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只見那青松檜柏侵霄漢,怪石峻岭難模範。”
劉師培《文說·記事》:“碑傳之作,博徵之獻,遊記之文,模範山水,然記事失實,厥有數端。”
沈礪 《狂歌行》:“模範山水流連風景奚足數,山川形勝湖海豪傑歷歷銘心頭。”
7.猶約束,制約。
清 陳田《明詩紀事丁簽·鄭瓘》:“溫卿 詩任臆發抒,不受模範。”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是以小丑旋就誅夷,而大敵無敢凌逼也。西人雖非我族類,殆亦模範乎天威。”
8.模範人物
指在工作、勞動、學習、科研、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其人品、態度和業績堪稱榜樣和典型的人物。所以模範人物常常和英雄人物聯繫在一起,簡稱英模(英雄模範)人物,如勞動模範,工作模範、學習模範等。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選,在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湧現了大批模範人物,如戰爭年代的張思德、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董存瑞;和平建設年代的雷鋒、龍梅和玉榮、王進喜、焦裕祿;改革開放以來的孔繁森、任長霞等等;他們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品格忠實履行了黨的宗旨,給億萬人民樹立了標桿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