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大屋
澳門百年古宅文化遺產
徠盧家大屋於清光緒15年(1889年)落成,是澳門二十世紀初商人盧華紹(盧九)住宅。大屋高兩層,為三開。是澳門百年古宅文化遺產。
盧家大屋
中新社澳門八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黃鴻斌) 為配合“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特區文化局起對盧家大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局部開放,讓居民及遊客參觀,了解大屋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一個月來,已有一萬一千人次入內參觀,當中除了本地、香港及珠三角等參觀者外,還有來自內地、台灣、蒙古、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歐美等遊客,參觀情況甚為踴躍。
內部風景
由於參觀情況熱烈,文化局認為此次活動對文物的推廣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決定延長大屋的開放時段,由九月一日起至十二月十八日每逢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十二月十九日至三十一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開放,而文物大使的導賞介紹亦會繼續提供服務。
盧家大屋位於大堂巷,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家族的舊居,該大屋約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盧家大屋是用厚青磚建造的中式兩層建築,是典型的中式大宅,具晚清時期溫婉纖細的建築風格。
大宅反映澳門建築風格屋內具有廳、房、廚房、雜物房等間隔,並布置著多個天井,便於通風和採光。整個中軸線上的空間是通透的,但有屏風隔斷。內部糅合中西方的裝飾材料和布置手法,既有中國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掛落、蚝殼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洲窗、鑄鐵欄桿,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饒有趣味。正面窗戶全為葡式百葉窗,其中以上方左右兩扇最為精美。窗扇以金屬包角,百葉窗上加半圓形彩色玻璃窗,玻璃窗上則是灰塑裝飾。大宅獨有的特色,反映了澳門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澳門文化局局部開放屬‘世遺’建築物之一的盧家大屋,並安排文物大使作免費導賞服務。其時由於尚有部分文物建築維修工程正在進行,未能同時開放二樓。維修工程終於完成,由即日起每逢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盧家大屋二樓將正式重開,使大宅得以全面展現其“廬山真面目”。
展品徠顯建築與時代發展關係新開放的二樓包括數間古色古香的主人房、寢室,獨具澳門本土特色的蚝殼窗以及剛修復不久的部分灰塑等。大屋將同時展出香港大學建築學碩士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展出的模型精美細緻,設計意念富有特色。多款不同的建築模型呈現了香港立法會、長洲、旺角等地的建築特色,凸顯出建築物所在地與其人民特色及時代發展的關係。將現代建築模型作品置於文物建築中展出,既可引導參觀者發揮對建築的想像力,也同時提供了一次集知識、趣味於一體的觀賞歷程。
國務院日前公布首批共五百一十八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這次表演的潮綉及佛山剪紙;結合作為澳門世界遺產的典型廣東民宅盧家大屋進行表演,充分反映嶺南地區獨特的民俗特色。
在盧家大屋表演的還包括擁有悠久歷史的佛山剪紙。它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並外銷至南洋等地。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利用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具有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動的歷史價值。
二〇〇五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江蘇省文化廳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作,分批組織蘇州、常州、無錫、楊州、徐州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往盧家大屋進行工藝展演。
澳門的民間工藝家王振霞和井秋紅均表示,希望藉盧家大屋這一難得的平台,讓澳門市民及各國遊客進一步欣賞和了解徐州市的特色工藝,並期待與澳門的民間工藝愛好者作交流切磋。
王振霞所創的布藝作品被冠名為“立體軟雕塑”,為迎合即將到來的虎年,王振霞更帶來了不少布藝老虎。徐州曹氏香包第三代傳承人井秋紅帶來的徐州香包集中藥、中國結、刺繡於一體,以喜慶吉祥題材為主,內裝有多種中草藥配製而成的香料,香氣四溢。
文化局稱,盧家大屋是澳門的著名景點,展示內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可弘揚中華文化,也可使這座古建築得以活化,豐富內涵。據了解,繼此之後,盧家大屋新春期間將展示江蘇南京剪紙及秦淮燈彩。
由於盧家大屋的示範效益,澳門文化界人士也提議,修繕告一段落的鄭觀應故居(鄭家大屋)未來可考慮提供一定空間予藝術團體進內展演,推動澳門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