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
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2021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並順利通過澳門歷史城區等6項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報告。
遊人在大三巴牌坊前紛紛照相留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
(英語名)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法語名) Le centre historique de Macao
登錄類型文化遺產
潔白無瑕的仁慈堂
登錄年份 2005年
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的一個舊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大三巴牌坊
著名的玫瑰堂,又名聖多明哥教堂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16 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漂亮的葡式風情街頭景觀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后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為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 ( 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聖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聖若瑟修院,為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 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為貢獻。
議事廳前地廣場色彩鮮艷建築與葡式碎石路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里,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
●媽閣廟(「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
●港務局大樓(舊稱「嚤啰兵營」,又俗稱「水師廠」)
●鄭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
聖母聖誕堂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何東圖書館
●聖奧斯定教堂
●民政總署大樓(原澳門市政廳)
●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
●大堂(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有東方梵蒂岡之稱)
●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側)
當年的截擊海上侵犯者的澳門炮台
●大炮台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
●基督教墳場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媽閣廟前地(「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
●阿婆井前地
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
●議事亭前地(澳門的商業中心區,俗稱「噴水池」)
●板樟堂前地
●大堂前地
●耶穌會紀念廣場
●白鴿巢前地(亦稱花王堂前地、賈梅士公園前地)
議事亭前地
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報名單中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澳門紀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匯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其後,澳門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遺產推廣計劃》、《澳門文物建築展》、澳門文物大使、文物小記者和文物旅遊路線設計比賽等連串活動,提高市民對文物認識、保護意識和歸屬感。除此之外,各地的專家都曾到澳門訪問,當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單霽翔等。到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行會議時,“澳門歷史建築群”已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惟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並將會在第29屆世界遺產會議上被審議。
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2005年7月15日的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一致的決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隨即跑到新聞中心,興奮通知在場的中國記者:“這是最快的一次表決過程,澳門審議前後只用了10分鐘,不僅在本次會議,在以前的會議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2021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並順利通過澳門歷史城區等6項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報告。
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標誌
(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iv)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一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vi)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澳門的象徵——大三巴牌坊
媽閣廟 07:00-18:00
港務局大樓 外廊(09:00-18:00)
亞婆井前地 全日開放
鄭家大屋 暫時未對外開放
聖老楞佐教堂10:00 - 16:00(由官印局街進入)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聖堂(10:00 - 17:00)(由三巴仔橫街進入)修院不對外開放
崗頂前地全日開放
崗頂劇院劇院暫未對外開放 花園(10:00 - 23:00)
何東圖書館大樓圖書館(13:00 - 19:00 逢星期日休館)
聖奧斯定教堂10:00 - 18:00
民政總署大樓畫廊(09:00 - 21:00 逢??(09:00 - 21:00)
議事亭前地全日開放
三街會館(關帝廟)三街會館(關帝廟)
仁慈堂大樓仁慈堂博物館(10:00 - 13:00, 14:00 - 17:30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館)入場費廉宜
大堂(主教座堂) 07:30 - 18:30
盧家大屋09:00 - 18:00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澳門中樂團演出當天,大屋則暫停開放)
玫瑰堂10:00 - 18:00
大三巴大三巴牌坊全日開放天主教藝術博物館(09:00 - 18:00)
哪吒廟08:00 - 17:00
舊城牆遺址全日開放
大炮台炮台及花園(07:00 - 19:00)澳門博物館(10:00 - 18:00 逢星期一休館)
聖安多尼教堂07:30 - 17:30
東方基金會會址畫廊(09:30 - 18: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花園(09:30 - 18:00)
基督教墳場09:00 - 17:30
東望洋炮台炮台(09:00 - 17:30)聖母雪地殿聖堂*(10:00 - 17:00 )(不準拍照 )燈塔不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