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

河南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

吳可,原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男,1946年生。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84年在中科院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11月調入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系,現為北京市特聘教授、973項目“數學機械化和自動推理平台”專家組成員。2009年2月15日上午,吳可教授從河南大學副校長趙國祥手中接過聘書,正式受聘為河南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

人物概況


姓 名:吳可
性 別:男
職 稱:教授
職 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徠研究方向:數學物理
畢業院校: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個人簡介


吳可,原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男,1946年生。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84年在中科院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11月調入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系,現為北京市特聘教授、973項目“數學機械化和自動推理平台”專家組成員。2009年2月15日上午,吳可教授從河南大學副校長趙國祥手中接過聘書,正式受聘為河南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

主要經歷


1984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9年任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副研究員, 1992年任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2001年任首師大數學系研究員。吳可長期從事數學物理專業與理論物理方向的研究,從事過非線性方程的延拓結構理論、Kaluza- Klein 理論、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性質、弦理論、共形場論、二維誘導引力等方面研究,是所在研究方向上的國內外知名專家。發表論文14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群的幾何理論、離散群上的規範理論和與量子場論有關的物理及數學問題以及經典可積系統的幾何理論和計算方法在理論物理中應用。他的研究成果曾於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並於1988年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於1988年、1997年和2001年三次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於1987年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成果


研究現代數學物理,完成學術論文一百四十餘篇。其中主要成果有: 1.用拓撲和幾何的方法,揭示了量子規範理論中的反常和低能有效作用量等的大範圍性質,此項研究以“量子場論中大範圍性質研究”為題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2. 研究了共形場論,弦理論,二維誘導引力,及其中出現的無限維李代數的對稱性,其中成果先後兩次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3. 討論了一系列可積模型的量子對稱性,求解了一類Yang-Baxter方程,部分成果以“量子對稱性和量子群”為題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研究的內容是: 1. 差分代數及其在各種離散模型中的運用,如離散變分原理,格點規範理論,離散可積系統研究; 2.量子場論方法和代數數論中的有關問題。

著譯目錄


部分論文題目如下:
1. Difference Discrete Variational Principle in Discrete Mechanics and Symplectic Algorithm, Commun. Theor. Phys., {\bf 42}(2004)443-452.
2, Global solutions of Einstein-Dirac equation on conformal space, Asian J. Math., {\bf8} No. 1 (2004)001-026.
3. On thegeometric equivalence of the discrete integrable modified Heisenberg ferromagnet model,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bf 74}, No. 9, (2005)2449.
4. Modified Heisenberg ferromagnet model and integrable equation, Commun. Theor. Phys., Vol. {\bf 44} (2005)415.
5. Generalized inhomogeneous Heisenberg ferromagnet model and generalized nonlinear Schr$\ddot{o}$dinger equation, Phys. Lett. {\bf A352}(2006)64-68.
6. Prolongation structure of (2+1)-dimensional integrable Heisenberg ferromagnet model, J. Phys. A: math. Gen. {\bf 39}(2006)1-10.
7. Separability and entanglement of identical bosonic systems, J. Phys. A: Math. Gen., {\bf 39} (2006) L555-L557.
8 . Discrete total variation calculus and Lee"s discrete mechanic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bf 177}(2006)226-234.
9. Difference discrete connectionand curvature on cubic lattic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 {\bf 49(11)}(2006)1458-1476.

相關消息


2014年3月2日下午,數學專家吳可、許以超教授在我院南階教室與2013級學生親切暢談如何學好數學專業,院長馮淑霞、副院長王波蒞會。
吳可先生引經據典,從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談起,他說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數學學習是個思維訓練的過程。學好數學,將有助於學好其它各科知識。吳先生建議大家要多學多問,實現學習的主動性,要有堅韌執著、迎難而上的求學精神,積極倡導與老師交流和探討,及早接觸學術前沿,縮短成長期。
許以超先生結合自己長期的數學學習和數學研究經歷,以數學習題為例,輕鬆詼諧的詮釋了數學學習的奧秘在於學會推理和論證。在學習方法上,許先生強調學習數學要坐得住,多做中等難度的習題,充分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會上,兩位先生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耐心細緻地為他們答疑解惑,鞏固了學生們的專業思想。
會後,學生們紛紛表示:現在對數學專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