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古鎮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青城古鎮,被譽為“風雅之地”的青城古鎮,位於甘肅省榆中縣最北端的黃河南岸的崇蘭山下,距蘭州110公里、白銀30公里、榆中縣城54.2公里。總面積138.04平方公里,轄14村、7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萬,耕地1.44萬畝。這裡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狹長地帶,黃河流經北部,屬典型的黃河谷地。氣候溫和,水源豐富。是蘭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民間藝術之鄉,也是甘肅省古民居保存較為完整、非常難得的古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內主要是古建築、古民居群,對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風情有一定歷史價值。先後有《老柿子樹》、《黃河浪》等電視劇在此選景拍攝。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景區在恢復運營后,對全國所有醫護人員實行免費開放,直至2020年底。

建築特色


據史記載,青城古鎮為宋仁宗年間秦州刺史狄青巡邊時所築,所以叫青城。歷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煙為主的貨物集散地,水陸交通發達,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雲集,泊來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風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
現存的50多處民宅四合院古建築,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這些民宅絕大多數是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的建築,主要分佈在城河、青城、新民三個村。其中有明代建築一處,清代建築33處,民國建築15處。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處,比較完整的四合院18處,殘缺的有14處,僅存門樓的有16處這些古民居的磚木雕刻藝術也非常精湛,從大門到照壁,從堂屋到廈房,從牆肘到屋檐,從門扇到窗戶,處處都有精美的圖案。
這些圖案大多通過象形、會意、諧音等手法構求藝術語言,來托物寄情。在這裡遊客既可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民居,又可在動聽的青城小曲《西廂調》,還可觀看精彩刺激的斗羊表演,體會到獨特的黃河古鎮水岸民風。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

主要景觀


高氏祠堂

始建於乾隆50年(公元1785年),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計20多間,過廳還懸有咸豐皇帝賜予進士高鴻儒的匾額。裡面懸掛清道光帝御賜高鳴桂“才兼文武”和咸豐帝御賜高鴻儒“進士”匾額。200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城書院
青城書院

青城書院

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一百多年的歷史培養了大批優人才,其中翰林1人,進士10人,文舉23人,50多位武舉人及許多貢生。是蘭州六大書院之一。古鎮還有多處明清時期的民居和城皇廟內的古建築。青城古鎮,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有待於進一步去挖掘開發。
青城隍廟
青城隍廟

青城隍廟

原址初為秦州刺史狄青的議事廳,故又稱“狄青府”,始建於宋仁宗寶元年間1038~1039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改為守備府,是一條城守備軍指揮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為城隍廟,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又集資修復了門樓及戲樓,這裡成為當地人們進行文化交流、休閑娛樂的場所。
羅家大院
羅家大院

羅家大院

為四合院建築,風格為典型的明清時期建築,造型獨特别致,氣勢宏偉莊嚴,使整個祠堂更顯古樸典雅,是典型民俗文化博物館。院子中有當年水煙作坊、水缸,石桌和滿院子自然而生的草相映成趣。二進院子陳設有刺繡、燈籠和一些小物件。院後花園里有一處荷塘,荷葉碧綠,生機勃勃。電視劇《老柿子樹》在此院拍攝,成為劇中四個兒子居住的場所。
百畝荷塘
百畝荷塘

百畝荷塘

青城東灘一帶數百畝的荷塘是近幾年來發展的新興產業。盛夏季節,水面的荷花隨風搖曳,陣陣清香撲面。荷池中各種魚類的養殖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每逢節假日,都市的垂釣愛好者成群結隊,在荷池邊垂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青城水煙

青城種植水煙始於明代,是蘭州水煙的主要產地之一,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著製作水煙的場地、工具和工藝;吃著青城乾麵,調以豆腐、黃花、木耳等勾制的臊子湯,再調以青城陳醋,外加八碟地方小菜,別有風味,這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大特色品牌。

千古謎團

據說青城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2007年5月,當地政府還為此立碑紀念。

旅遊信息


優惠政策

2020年3月,為感謝甘肅省醫務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辛勤付出,青城古鎮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內,甘肅省醫務人員憑有效證件可享受免門票的優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