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貼金的結果 展開

貼金

建築學術語

金是一種貴重的金屬元素,黃赤色,質軟,光澤,延展性很強。金店將它砸成像薄紙一樣的固體叫金箔,金箔裝飾在彩畫上,這個操作程序叫“貼金”。彩畫圖案貼上金就會立刻顯得金壁輝煌。

工具


貼金的工具有:金夾子、頭髮刷、小排筆、金筒子、金帳子、金膠碗、繩落子、剪子等。

材料


糊粉
將澱粉投入砂鍋內,以溫火炒糊后,即叫糊粉。其用途主要是與金膠油調兌,起增強黏度、濃度和乾燥的效果。
金膠油
用濃度的光油、視其乾燥的快慢程度,一般能在四、五小時乾燥即可。再酌情加入些糊粉,約一碗光油,加入半匙糊粉,攪拌均勻,即成金膠油。為了色澤更強和打金膠的時候容易區別,也有少加點銀油或黃色油的。前者用法比較廣些,金膠油幹得太慢,也可以酌情滴一點兒稀乾料,但不能加松香油和松香水,否則,在貼金之後會減少亮度。金膠油調兌完成以後,可以先塗在一塊樣板上,試其干度、亮度等,一般能在三、四小時內乾燥為適當。最適宜是上午打金膠,下午貼,或下午打金膠,次日貼,俗稱“隔夜金膠”。如工期緊促者,也可以滴幾滴稀乾料,使其在一、二小時內乾燥。這叫做暴打暴貼。但這種做法會減弱光亮度,不如前者光度亮、質量高,而且也比較費金。
青粉
也是一種礦物質的固體,粉、白中微發青藍色,質比大白細,光滑性強,一般用在熗活和貼金時擦工具之用。過去常有用其兌入膠液刷油、畫活打底子用的,價格不甚高,顏料店有售。
有庫金、大赤金、田赤金、銀泊金等品種,除庫金每張面積較小約一寸多見方外,其他品種的金,均是二寸左右見方。每張之間夾一層很薄的元素紙,以備張貼時好撕取。每十張為一貼,十貼為一綁,十綁為一具,具也稱塊,即一塊金。
1具=10綁=100貼=1000張
1、庫金:純金砸之。金黃色,微發紅頭,品質最高,最延年,價格也較貴,一般都用其金鍍佛像。度貼彩畫者也有,如紫禁城太和殿之龍均勻為兩貼金(庫存、大赤金兩用)。
2、大赤金:也應是純金砸之,金黃色,亮度大,好的產品也很延年,但較庫金少次,價格稍低,用途最廣,一般彩畫油飾常用之。金鍍佛像的衣裝也常用,叫形象金活,但金佛像的臉身較少用。
3、田赤金:顏色發白,這主要是內中的銀子成份較多,較以上品種次之。近年來,不甚常用。
4、銀泊:是銀子砸之,白色,罩二道光油后,即呈黃色,亮度和延處都不如以上者好。過去油飾鑾架(金、卦、月斧、朝天蹬)時常用之,建築物上用之太少,或沒有。
5、棉花:普通彈過的好棉花即可,最好用絲棉。

方法


貼金的工序不算複雜,主要是先打金膠,然後貼金,最後用棉花肘齊,即可成活。但要真正不浪費金、貼得好、貼得亮,就需要很好地練習了。首先要在被貼的工程上,遮起金帳子,就是用布棚在架子上架起來,東西、南北、上下六個面不透一點風,有時遇貼金面太大,金帳子不夠用者,也可利用席子,封閉,這樣貼出的金亮度大、光滑、美觀,不至於發生局部片斷貼不上的現象。
金是一種貴重金屬,要減少金的消耗,提高貼金的速度,提前完成任務。
颳風是不利貼金工程的,必須停止操作,雨天和大霧更不利貼金工程,金膠油容易抄亮,金容易潲沒。既不利操作又浪費金,更保不住質量。

打金膠

貼金的一種油料,叫金膠油。刷金膠油,又叫“打金膠”。先將金膠油打在一個凈碗內,金膠油不像搓油用的那樣多。要少打,占碗的四分之一即可夠用。接著用油掩子封嚴。左手持油碗,右手拿頭髮刷,刷在要貼金的部位上。面積大的用較寬的(半寸油栓)頭髮刷,面積小的用小頭髮輾子,面積特小的,如單粉條者,小頭髮輾子還須在其周圍削去點口毛,才能適用。打金膠是貼金的基礎,金貼得好壞,打金膠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打金膠時,更要少蘸多刷,順邊緣要齊,秧角要周到,要薄厚均勻,千萬不能流露淚跡。更不能粘染到其它處,以免將來貼上的金有花亂不清的現象。也不要有遺漏的地方,哪裡打不上金膠,哪裡就貼不上金,以後找補更為麻煩。上架畫活部位上的金膠一定要等畫活塗上黃色后(色膠)才能打金膠,
一般打金膠油的彩畫圖案等部位,其底色如是膠色者,包黃膠,黃膠吸油性(俗稱“喝油”)很強。如打一道金膠油,不等貼金時,就全被吸到色內了,所以需要打二道金膠油貼金最好。如貼金的底色系油色膠者一色油膠,其吸收性就很少了,打一道金膠油,就可以貼了。下架的線條部位,沒有包色膠的,都是油底,故都打一道金膠油。上架近年來也多採用包油膠,所以打一遍金膠油即可。

貼金

通常打上金膠油,經過三至五小時貼金最為適宜,太幹了容易花,中間會出現一片片貼不上的地方;干度不夠,貼上的金不光亮,而且費金難貼。貼金前將青粉擦在手和金夾子上,這主要是為將手上的汗熗一下,使手皮發滑,不粘貼金,先用金夾子,從金筒子內夾取出一貼金來,橫著金的夾金元素的紙紋,雙摺疊起來,再根據要貼金的圖案面積大小和線條寬窄,撕成金條,一般是0.5厘米至3厘米寬。撕的時候,手腕要穩,手指要狠,開始要慢,撕時要猛,越猛越能撕得直,越慢,越膽怯,越容易撕壞。也有用剪子剪的,但效果不好,剪開的金,剪口容易將金軋住,不宜於貼。待撕好金后,右手拿金夾子夾住,隨手貼在建築物上,如天氣有小風者,為了不傷耗金,要迎著風貼,俗語叫使風。貼金時對縫要嚴,手要跟著金走,特別要注意粘口不要搭過來,也不要撤下微細的縫口,這都是技術欠佳的不良現象。浪費金甚大,貼完一個部位后,緊接著就要行肘金。用棉花將貼過的金,輕輕的滿攏一下,肘的當中要微微帶有揉的動作,將一些飛金、碎金揉碎,肘至未貼到或花著的微小縫隙內,尤其是在瀝粉上的金,馬上顯出一種像溜金一樣的狀態。如果金膠油未乾到程度,貼金時,其黏性尚大,可以晚一二個小時再肘。如果金膠油乾燥夠度了,可以隨貼隨肘。

掃金

有些建築部位面積狹隘,秧角很多,不便於貼金,但它們居於視線周圍或視線上,對於整建築物的美觀上來說,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用掃金的方法來裝飾它。即先將該處打上金膠油,干至適當程度后,以金筒子將庫金或赤金篩成金粉。再用小排筆,將金粉輕輕地掃在金膠油的表面上,也有用羊毫毛筆的,這叫做掃金。掃時要精細均勻,然後用棉花團,順著線紋肘一下,使金粉與金膠油完全貼實即成,但一般儘可能不要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比貼金的用金量要高兩倍多。在北京地區來說,最省金的還是貼金的做法,所以俗語說“一貼二肘三掃金”,就是同樣的面積,掃金用金量是三綁金,肘金就需要二綁,而貼金一綁就夠了。

扣油

金完全貼好以後,金的周圍尚有毛邊不齊等現象,還不甚美觀,所以要用同其底色一樣的油,用金四周之色以五分的油栓和頭髮刷蘸上緊貼著金的邊緣塗之,將金的毛邊不齊的現象壓齊,不直者找直,不圓的塗圓,這段小的工藝過程,叫扣油。

罩清油

貼金扣油完畢,乾燥后,再用新絲頭蘸著光油在金的表面上,滿搓一道清油。上架三個人一組,二人搓,一人順。下架二人一組,一人搓,一人順,順油者用新刷子較好,操作的方法和前面出亮油同,但金面上的清油,不一定全罩,一般下架較經常受到磨擦和紫外光線侵蝕的為了持久使用,要罩清油。上架的這些現象就較少,可不罩清油。不罩的好處是在金的質量不純的情況下可顯本來的亮色,罩上了清油容易變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