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鄉

祿豐縣下轄鄉

高峰鄉位於祿豐縣西北部,東連一平浪鎮,西接妥安鄉黑井鎮,北與元謀縣羊街鎮接壤。鄉鎮府駐地大石板,距縣城59公里。

2017年,全鄉國土總面積155.5平方公里,有林地172236畝,佔全鄉國土面積的74.1%,人均佔有林地16.5畝,森林覆蓋率73.7%。全鄉轄8個村委會,75個村民小組,68個自然村。境內居住有漢、彝、苗、白、等民族,其中彝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5%,漢族佔總人口的12%。

2021年,祿豐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峰鄉人口為8390人。

行政區劃


全鄉轄河差底、果納、山河、龍骨、海聯、牛街、倉底、九龍8個村委會,有68個自然村75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高峰鄉地處長江、紅河水系的分水嶺,屬長江水系。地形呈東高西低走向,東部海拔較高,但地勢較為平緩,高原面積保持完整,其餘三面海拔相對較低,但溝壑縱橫,坡陡箐深。全年平均氣溫12~14℃,最高氣溫26℃,最低氣溫零下3℃,霜期60天左右,降雨量900~1000毫米。

自然資源


境內有林地172236畝,森林覆蓋率73.7%,有近15萬畝林地生長野生食用菌,其中7萬畝生長松茸。境內有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7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6種。

人口民族


2017年全鄉有居民3407戶、10742人,其中,農業人口10492人,境內居住有漢、、彝、苗、白、傈僳哈尼、壯7種民族,是全州40個少數民族聚居鄉之一。高峰彝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境內群眾相互交流以使用彝語為主,漢語為輔。

經濟


高峰徠鄉地處祿豐縣西北部,總面積156.8平方公里。全鄉轄8個村委會,75個村民小組,68個自然村,總人口達一萬多人。境內絕大部分居住的都是彝族,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地。高峰鄉駐地海拔2280米,年平均氣溫僅有14攝氏度,全年霜期長達150天,因此被稱為祿豐縣的“小西藏”。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等自然因素,造成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力水平低、群眾貧困面大。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僅12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88元,低於全縣平均水平,是一個高寒冷涼、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鄉。但高峰鄉並不因此而放棄,反而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找准自身的發展優勢,積極投身建設,經過曲折坎坷的道路,高峰鄉終於擺脫了“貧困鄉”這一稱號,並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00萬元,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1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7396元,完成招商引資2754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0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790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600萬元。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祿豐縣的高峰鄉也不例外。2006年來,高峰鄉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在各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優化產業結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經濟項目10餘個、完善沼氣建設、渠道維修、人畜飲水、通村公路、垃圾池、活動室、連戶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受益人口達8000餘人,占農村總人口的83%。

文化建設

同時,高峰鄉還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濃郁民族風情的民族聚居鄉。這裡的語言、服飾、婚俗、祭祀、歌舞、節慶等方面至今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老的彝族傳統文化習俗。其中,最為彝族傳統節日的火把節,被譽為“最正宗的彝族火把節”。
高峰彝鄉天生麗質,自然山水美不勝收;歷史悠久,讓初訪者難窺其奧;文化璀璨,令外來客人心馳神往;風情濃郁,讓重返者目迷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