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體育學院
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成都體育學院,簡稱“成體”,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也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援外教練員培訓基地、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舉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套路青少年培訓基地和全國田徑短跑、跨欄後備人才培養基地。
成都體育學院始建於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成都體育專科學校。1953年全建制轉為西南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成都體育學院,1961年重慶體育學院併入。學校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划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9年9月,學校佔地總面積48萬平方米;設有21個教學單位,開設22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1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4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予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4個;有各類在崗教職工12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600餘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餘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
成都體育學院校園風光
1950年,更名為成都體育專科學校。
1953年,在“大區布局”的歷史背景下,成都體育專科學校全建制轉為中國六大體育學院之一,時名西南體育學院。
1956年,更名為成都體育學院。
1958年,在時任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的關懷下,學校創建了全國首家體育醫院。
1961年,重慶體育學院併入,擴充了學院實力。
2001年,划轉地方,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1979年,學院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
成都體育學院校園風光(2張)
1984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5年,獲得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2000年,獲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成為全國首批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
2010年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3年7月,被正式確立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5年4月,入選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2015年7月21日,成都體育學院整體遷建項目選址位於簡陽市三岔鎮。
2019年2月,成都體育學院整體遷建項目在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舉行開工儀式,新校區預計於2021年建成。
2021年2月,成都體育學院與重慶市體育局、四川省體育局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產業協作協議》。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截至2019年9月,學校自2009年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2項(包括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省部級項目300餘項,獲得包括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在內的45項省部級科研獎勵。
學校2019年國家級科研立項一覽 | |||
序號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
1 | 李順昌 | 運動模擬藥物MOTS-c通過調控NRG1-ErbB4-C/EBpβ誘導心臟生理性重構的機制研究 | 面上項目 |
2 | 尚畫雨 | FKBP8在運動誘導骨骼肌線粒體自噬中的調控機制研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3 | 李軍漢 | CNPY2在有氧運動改善高脂膳食誘導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4 | 王璐 | PDE4在運動延緩腦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5 | 劉娟 | 星形膠質細胞P2X7受體介導針刺保護癲癇小鼠海馬神經元損傷新機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6 | 丁海麗 | MGF-Notch/CollagenⅤ/CalcR-MSC:推拿增強骨骼肌重塑的新機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學校代表性獲獎科研成果 |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獎項 | 獲獎年份 |
---|---|---|---|
周繼和 | 競技體育運動技戰術監控系統的建立與應 | 四川省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 2017年 |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一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
學院圖書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體育文獻信息中心,截至2019年,學院圖書文獻(含電子圖書)百餘萬冊,館藏文獻以體育學、運動醫學為重點,信息資源覆蓋學院所有學科專業。
成都體育學院
截至2020年8月,學院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援外教練員培訓基地。與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德國、奧地利、韓國、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並與20餘個國家互派專家、學者,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學院常年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與英國德蒙福特大學、朴茨茅斯大學簽定有校際合作協議,採取“2+2”或“3+1”方式聯合培養學士學位學生。
截至2020年8月,學校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附屬體育醫院為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和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共有21個教學科研單位,現有22個本科專業,跨教育學、醫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藝術學、歷史學等8大學科門類。
院系設置 | |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足球運動學院 | 運動訓練 |
運動醫學與健康學院 | 中醫學、運動人體科學、康復治療學、運動康復學 |
武術學院 |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 |
藝術學院 | 舞蹈學、舞蹈表演、音樂表演 |
體育教育訓練一系、二系、三系 |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
休閑體育系 | 休閑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旅遊管理 |
經濟管理學院 | 體育經濟與管理、經濟學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聞學、播音主持與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歷史文化系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截至2020年8月,學校具有體育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傳播學等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1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同時還擁有體育、中醫、新聞與傳播、藝術等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體育學和運動醫學為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
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體育學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學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省教學名師
姓名 | 獲準時間 |
劉建和 | 2008 |
郝勤 | 2009 |
袁瓊嘉 | 2010 |
余吉成 | 2010 |
•四川省高校教學團隊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團隊 | 張選惠 | 2010 |
運動訓練教學團隊 | 劉青 | 2009 |
體育教育教學團隊 | 劉建和 | 2008 |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團隊 | 蘇全生 | 2007 |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四川省一流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四川省特色專業7個;四川省應用示範專業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國家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1個,四川省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立項建設課程1個,國家體育總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個,四川省精品課程23個,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立項建設課程8個,四川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個,四川省創新創業示範教育課程3個,四川省應用型示範課程8個,四川省思政課程5個;省級教學實驗中心2個。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康復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中醫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體育教育
國家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五年制本科中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國家級精品課程:乒乓球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立項建設課程:乒乓球
國家體育總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體育保健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競賽學
四川省教學實驗中心:競技體育實驗教學中心、運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運動訓練、中醫學、新聞學、運動人體科學、英語、旅遊管理
四川省特色專業:中醫學專業、體育教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新聞學專業、社會體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川省應用示範專業:體育經濟與管理、康復治療學、運動人體科學、旅遊管理
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新聞學、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育、中醫學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卓越中學體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卓越體育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
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立項建設課程:田徑、運動心理學、體育產業概論、體操、排球、武術、運動解剖學、乒乓球
四川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排球、體操、乒乓球
四川省創新創業示範教育課程:體育旅遊基礎技能、體育產業概論、創業基礎
四川省應用型示範課程:體育市場調研與營銷策劃、體育場館經營與管理、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概論、社區康復學、康復手法技術學、運動療法技術學、健康與運動營養學
四川省思政課程:鄭懷賢武學精粹、中國體育史、排球主修理論與實踐、鄭氏傷科理論與臨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四川省精品課程 |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網球 | 劉青 | 2010 |
藝術體操 | 洪小平 | 2010 |
體育產業概論 | 程林林 | 2010 |
舉重 | 楊世勇 | 2010 |
體育旅遊基礎技能 | 柳伯力 | 2009 |
學校體育學 | 霍紅 | 2009 |
游泳 | 叢寧麗 | 2009 |
籃球 | 郭永東 | 2008 |
體育史 | 郝勤 | 2008 |
傳統體育養生 | 張選惠 | 2008 |
排球 | 舒為平 | 2007 |
乒乓球 | 劉建和 | 2007 |
足球 | 余吉成 | 2007 |
運動解剖學 | 袁瓊嘉 | 2007 |
體操 | 潘小非 | 2006 |
鄭氏傷科推拿學 | 藍肇熙 | 2006 |
運動生理學 | 蘇全生 | 2006 |
體育新聞採訪與寫作 | 郝勤 | 2005 |
田徑 | 劉建 | 2005 |
全民健身概論 | 王廣虎 | 2005 |
運動生物力學 | 周繼和 | 2005 |
體育保健學 | 侯樂榮 | 2005 |
武術 | 溫佐惠 | 2005 |
2020年9月9日,獲“全省大學生徵兵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21日,位居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文科實力排名第161位。
截至2019年9月,學校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09-2017年,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 | |||
成果名稱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獲獎等級 | 批准年份 |
應用計算機可視技術和高智能模擬技術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 蘇全生、周薇、王嵐、朱寄天 | 二等獎 | 1996 |
《全民健身概論》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 陳寧、宋曉東、孫淑惠、周挺、胡惠芳 | 二等獎 | 2005 |
成都體育學院
校徽
學校徽志為正圓形圖案,由學校英文譯名首字母構成的火炬圖案、“1942”字樣和環繞的啟功體中文校名和英文譯名組成。“1942”為建校時間,燃燒的火炬象徵著學校事業生生不息、蓬勃向上。
成都體育學院
校旗
學校校旗是以學校徽標和校名為圖案的寶藍色旗幟,用作對外交流時,校名下方加註外文譯名;校旗分為通用旗(橫式)和交流旗(豎式),通用旗旗杆套為白色,交流旗旗杆套顏色與旗面一致。
通用校旗
校訓
行健不息,積健為雄。
大學精神
堅韌不拔的集體人格,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和諧包容的人文氛圍,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校風
團結務實,自強不息。
教風
嚴格、嚴謹、精心、精良。
學風
勤學苦練,自信自強。
校歌
校歌 |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設有棒壘球協會、花樣跳繩協會,CWT輪滑協會,舞龍舞獅協會、月光下音樂協會、足球協會、舞蹈協會、讀書協會、書法協會等49個社團。其中,足球協會獲得2016年全國校園足球百佳社團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學校社團開展了社團文化節等學生活動。
職位 | 姓名 |
黨委書記 | 劉青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舒為平 |
黨委副書記 | 潘小非 |
省紀委監委駐校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馬濤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鄔紅麗、羅加福、何本祥、胥萬兵、付東 |
黨委常委、宣傳統戰部部長 | 歐雪松 |
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鄭宇 |
資料來源:
界別 | 名錄 | ||
體育界 | 余維立 | 鄭嘉 | 秦平村 |
尹靖 | 柯榮亮 | 朱東 | |
嚴弟楠 | - | - | |
教育界 | 楊樺 | 劉鳴 | 陳寧 |
周西寬 | - | - | |
政界 | 張作哈 | 劉踐 | 徐青 |
覃文林 | 王建初 | 李昆學 | |
肖和聯 | 黃重九 | 和育東 | |
文娛界 | 谷嘉誠 | 寧小花 | 謝黎明 |
鄧長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