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醫學院
高等院校
台灣大學醫學院坐落於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與仁愛路的交口。醫學系是台灣醫學教育史上最悠久的學系,歷經多次改名及擴大規模,於1936年正式成立。
1971年始奉教育部命令,將醫科更名為醫學系。2000年12月正式成立醫學系辦公室,負責醫學系的系務、招生、學生事務及教學協調,強化對學生的照顧,並協助醫學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展。
由於歷經百年,故校舍建築經多次改建與變遷。目前院區內,存有三個不同時期的建築物,分別為日據時代的二號館,藥學館及藥理館;二次大戰後的藥理實驗室、聯合教學館、圓形教室以及男二與女六宿舍;最後為整建后的建築物基礎醫學大樓及診斷治療大樓等。不同時期的建築各展現其不同的特色及風貌。
台灣大學醫學院
而為了更上層樓,及提升整個醫學研究水平,該院於1996年配合校研發會正式成立研究發展室,整合併有效運用醫學院、附設醫院及公衛學院之研究環境;利用有限經費集中購置精密儀器、改進學術研究相關制度、依重點發展需要,成立跨領域、整合性之群體研究計劃,並統籌辦理醫學校區學術研究相關之行政事務。
此外,在研究計劃方面,該院學術研究計劃經費主要來源為國科會、衛生署、政府相關機構及財團法人委託計劃等。該院及附設醫院則依循“儀器共享、資源共享、基礎臨床整合、協助新進同仁、詳實追蹤、獎勵發表”之原則,編列相關研究經費,推動學術研究發展,成效卓著。
職務 | 名單 |
院長 | 楊泮池 |
學校名稱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台灣大學醫學院 | 杜聰明 | 院長 | 1945.12-1947.3 1948.7-1953.7 |
嚴智鍾 | 院長 | 1947.4-1948.6 | |
魏火曜 | 院長 | 1953.8-1972.7 | |
李鎮源 | 院長 | 1972.8-1978.7 | |
彭明聰 | 院長 | 1978.8-1983.7 | |
楊思標 | 院長 | 1983.8-1985.7 | |
楊照雄 | 院長 | 1985.8-1987.7 | |
黃伯超 | 院長 | 1987.8-1991.7 | |
陳維昭 | 院長 | 1991.8-1993.6 | |
謝貴雄 | 院長 | 1993.11-1994.7 | |
謝博生 | 院長 | 1995.8-2001.7 | |
陳定信 | 院長 | 2001.8-2007.7 |
杜聰明
第一任暨第三任院長杜聰明(1945.12-1947.3;1948.7-1953.7)
杜聰明
台灣光復后,杜博士兩度受聘為台大醫學院院長,在台灣大學增設藥學系及牙醫學系,以培養醫藥人才貢獻卓著。秉著其一貫精神,以“藥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態度專心致力醫學教育工作,擬定台灣醫學教育制度,並認為學人應抱有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求知精神。對學生除採取嚴格管理外,更極力愛護,盡量與學生接觸,聽取意見,給予幫助。
嚴智鍾
嚴智鍾
第二任院長嚴智鍾(1947.4-1948.6)
魏火曜
魏火曜
第四任院長魏火曜(1953.8-1972.7)
1942年榮獲東京帝大醫學博士學位,1953年繼杜聰明接掌台大醫學院。在職19年間,台灣醫學教育由全然襲自日制開始脫胎換骨,大力培植人才,以美援聘外籍顧問協助革新,並選送教授赴美進修,積極改善教學設備,提升教學質量。
李鎮源
李鎮源
第五任院長李鎮源(1972.8-1978.7)
1945年榮獲台北帝大醫學博士學位。其致力藥理學研究三十年,因台灣實際需要,對於蛇毒神經毒素之藥理研究,成就特巨,所領導之台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已列為國際蛇毒研究主要中心之一,故於197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
1972年接任醫學院院長,上任後為了改革兼差、開業、收受紅包等積弊,除了全力推動“專勤制度”外,還聘請資深教授組成“醫學院改革委員會”,希望能對台大醫學院各種積弊大刀闊斧改革。除此之外,在每年新生訓練時,一定告訴醫學院學生“醫生的天賦是為了幫助病人,不是為了賺錢,如果有人為了賺錢,應該轉到其它學系”,令醫學院學生印象深刻。
彭明聰
彭明聰
第六任院長彭明聰(1978.8-1983.7)
1945年獲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士,於1951年起任台大醫學院藥理學教授。
楊思標
楊思標
第七任院長楊思標(1983.8-1985.7)
1953年榮膺日本新瀉大學醫學博士,為國內胸腔內科知名權威學者,尤專長肺部X光片判讀,對肺結核及肺癌研究、診斷與治療,有獨特的技巧與貢獻。
楊照雄
楊照雄
第八任院長楊照雄(1985.8-1987.7)
楊教授每天帶兩個飯盒,研究至夜晚,是杜聰明老院長的“研究第一,樂學至上”的奉行者。
黃伯超
黃伯超
第九任院長黃伯超(1987.8-1991.7)
陳維昭
各項綜合表現不佳者,促其限於二年內改進,期滿仍未見改進者,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可建請校方不予續聘。另外任內促成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系學生之交流,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陳維昭
第十任院長陳維昭(1991.8-1993.6)
謝貴雄
1991年接任醫學院院長,為健全該院體整發展,促進院務改善,協助院長推動院務,特設立“院務諮詢委員會”。另為整合併改進各科系所學生及附設醫院醫事人員之教學,特組成各科系所教育小組,並遴聘造詣高深之學者專家擔任“講座”。1993年6月榮升台灣大學校長。
謝貴雄
第十一任院長謝貴雄(1993.11-1994.7)
1965年台大醫學系畢業,1968年至1971年擔任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2年起任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為國內小兒過敏氣喘研究的先驅,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多次擔任國際學會主席,亦曾經擔任多個學術團體的理事長。1991年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負責推動全國生命科學研究,在各大醫院大力整合中西醫研究合作。
謝博生
謝博生
第十二任院長謝博生(1995.8-2001.7)
1967年台大醫學系畢業,1974年獲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1983年起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1992年任該院教務分處主任暨附設醫院教學副院長,負責規劃並推動該院教育改革,
於1993年八月至十月及1994年八月至1995年七月擔任該院代理院長,於1995年八月經院長推選委員會遴選為第十二任院長,
陳定信
陳定信
第十三任院長陳定信(2001.8-2007.7)
陳院長定信系1968年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1975年於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從事肝癌及肝炎研究,1979年至1980年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肝炎病毒組擔任客座研究員(VisitingScientist),1983年起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1987年至2001年任該院附設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起兼任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對於肝炎及肝癌研究蜚聲國際,1992年當選中研院院士,2004年任世界肝臟醫學會理事長(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IASL),2005年膺選美國國家科學院(U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海外院士。
楊泮池
楊泮池
現任院長簡介
楊泮池教授1979年台大醫學系畢業,1990年獲得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楊泮池教授致力於國人肺癌之致病機制及轉移機轉研究,曾獲十大傑出青年獎、東元科技獎、台大特聘教授與講座教授等殊榮,2006年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自1998年起歷任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務分處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等職務。
2006年經醫學院院長推選委員會遴選為第十四任醫學院院長,就任后致力於提升該院教學、研究及服務品質,加強研究團隊之整合,強化教師、學生素質,期望將台大醫學院朝向華人頂尖、世界一流學府的目標邁進。
該院至今已走過百年歷史,在島內醫學教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醫學教育為百年大計,時值醫學知識之急速爆漲與累積,該院師生除傳承優良傳統外,更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病患為中心”進行疾病的診療,養成團隊合作習慣、具備研究創新能力,以符合新世紀與新環境的需求。
未來該院將續推動全人教育,提振醫學人文精神,期醫者在醫學教育革新與人文精神推展下一代比一代優秀。
1.培養醫師人才,授予現代之醫學知識與觀念,以改進人類健康。
2.培養醫學專才及科學家,使之成為醫學及衛生科學師資及研究者。
3.推動生物醫學及衛生科學之研究,以解決本國之衛生問題及增進生物醫學的基本知識。
重視社團活動是台大的一項優良傳統,該院秉持這樣的傳統,自日據時代起師生即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光復后,各項社團活動亦非常踴躍,提供學生一個舒展身心、運動交流、提升人才素養及一探藝術殿堂奧妙的快捷方式。
除了以各系所為主的各系學會、研究生互助會外,該院學生社會服務性社團(學生社會服務團、漁服醫療服務隊等),亦為一個常態性社團,每年寒暑假的醫療服務成為該團的活動之一。傳統醫學研究社則以建立完整的針灸治療評估,並能服務礦區山地的鄉民,成績卓著。
在藝文社團方面,主要包音樂演出活動為主的杏林弦樂團、合唱團;醫學院自然保育社、繪畫與美學的綠野社、杏林浪漫搖滾社、強調人文精神的文學創作社,以及以攝影為主的醫影社。
此外,在宗教勵志社團方面包括晨曦佛學社(醫法分部)及醫心社。體育社團方面包括足球隊、桌球隊、網球社、田徑隊、合氣道社、籃球社、棒球社、羽毛球社、橄欖球隊等等。
該院學生在上述多彩多姿的社團生活中,為平日沉重的課業增添不少色彩,透過這些社團活動,不僅找到自我,同時也觸及另一種醫學教育面,身心所感受,皆是醫學教育本質對生命的一種理想與期許。該院與學生相關事務,諸如課外活動,各項獎學金申請案及學生生活輔導等皆由學生事務分處負責執行與協調。
台灣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