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鎮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下轄鎮

川口鎮,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境東北部,東鄰馬場垣鄉,南接巴州鎮,西連核桃庄、松樹鄉,北靠北山鄉,東北與甘肅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隔大通河、湟水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87平方千米。

川口鎮,古代屬於《禹貢》雍州地,為西羌生息之地,西漢在民和縣境建允吾(讀音:沿牙)縣,統屬上川口地區;明、清上川口大部分村莊為東伯府李土司封地;民和建縣前,上川口屬碾伯(今樂都)縣之一堡;1930年建縣后,改上川口堡為川口鎮,成為縣治所在地,是境內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截至2018年,川口鎮有戶籍人口81921人;截至2019年10月,川口鎮下轄10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2018年,川口鎮有工業企業有8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2個。

歷史沿革


川口鎮
川口鎮
川口鎮,古代屬於《禹貢》雍州地,為西羌生息之地,西漢在民和縣境建允吾(讀音:沿牙)縣,統屬上川口地區;明、清上川口大部分村莊為東伯府李土司封地;民和建縣前,上川口屬碾伯(今樂都)縣之一堡。
1930年建縣后,改上川口堡為川口鎮,成為縣治所在地,是境內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川口鎮下轄7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東大街社區
2南大街社區
3西大街社區
4北大街社區
5民鎂社區
6史納社區
7川垣社區,川口村
8南莊子村
9吉家堡村
10果園村
11米拉灣村
12山城村
13史納村
14享堂村
15東垣村
16馱嶺村
17邊牆村
18南山村
19紅衛村
20川口村
截至2019年10月,川口鎮下轄10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西大街社區
2南大街社區
3史納社區
4北大街社區
5東大街社區
6民鎂社區
7川垣社區
8海鴻社區
9金塔社區
10馨怡社區
11享堂村
12史納村
13米拉灣村
14山城村
15果園村
16吉家堡村
17南莊子村
18川口村
19南山村
20東垣村
21馱嶺村
22邊牆村
23紅衛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川口鎮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境東北部,東鄰馬場垣鄉,南接巴州鎮,西連核桃庄、松樹鄉,北靠北山鄉,東北與甘肅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隔大通河、湟水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川口鎮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為湟水流域河谷地帶,海拔1780米。

水文

川口鎮有湟水、巴州河流經境內。

氣候特徵

川口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60.7毫米,年均溫度7.8℃,無霜期190—200天。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川口鎮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鎂、銅、石油、石膏、石英石、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石、石英石、石油的儲量都在億噸以上。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川口鎮轄區常住人口71476人,總人口中,以回、漢民族為主,有10多個少數民族。
截至2018年,川口鎮有戶籍人口81921人。

經濟


2011年,川口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果園種植面積2021畝,塑料溫棚256座,產量895噸;新鮮蔬菜產量15噸,農業總產值9124萬元。
2011年,川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萬元。
2018年,川口鎮有工業企業有8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2個。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川口鎮初中教育入學率為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川口鎮有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及中心醫院各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

交通


川口鎮有甘青公路、蘭青鐵路、蘭西高速,蘭新二線在鎮境內穿過。

旅遊


川口鎮境內有“馬廠塬”“山城”“吉家堡”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分別列為全國、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文物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類型。另有享堂村南西漢馬援點將台,史納村南涼的“廉川古城”,邊牆村明代的“邊牆”等遺跡;川口村胡通道三岔路口明代的舍利塔、川口清真大寺、川口街十字口的三條腿鼓樓、大通河握橋、川口越聖寺梨花以及南堡子古槐、七星泉和北山煙雨等古迹和自然景觀舊有“川口八景”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