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嶺
小秦嶺
小秦嶺屬於秦嶺華山山脈東延部分,橫跨陝西與河南兩省,東據崤函,西臨潼關。小秦嶺是我國重要的貴金屬礦產資源基地,以其300餘噸黃金資源儲量進入世界特大型岩金礦床之列。小秦嶺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厚重的文化積澱,成為我省“三點(鄭汴洛)一線(黃河)”旅遊熱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5年,靈寶市地質礦產局聯合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對小秦嶺女郎山地區的地質景觀與旅遊資源進行了調查、論證和規劃設計,成功的打造出我省第一家以變質核雜岩構造、花崗岩地貌和黃河濕地、黃帝文化為主體的省級地質公園。
現已建成的女郎山地質公園,由黃天墓、娘娘廟、馬跑泉、砥石峪、蒼龍嶺、石撞飛瀑六大景區,石瀑、五子石、望鄉崖、金井、坐佛、十八秀盤、入雲閣等34個景點組成,面積60平方公里。
小秦嶺山脈主要分佈在豫西靈寶市境,是陝西華山山脈向東延伸的部分。走向近東西,長達40多公里,南北兩側均以大斷裂與盆地相接,呈一反“S”型斷塊隆起。其山勢高峻雄偉,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向東漸低。為河南省最高山脈。河南省最高峰老鴉岔即位於山地最高部,海拔2413.8米。山體主要由太古代各種混合片麻岩組成,在山脈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中生代燕山期花崗岩體。形成陡峻奇偉的花崗岩地貌景觀。南部以1000米的高差俯臨朱陽盆地,北部以1000米以上的高差直落三門峽盆地。
受小秦嶺南北麓東西向大斷裂和山地復背斜的共同制約,山地地貌類型以褶皺斷塊中、低山為主。其中中山類型主要分佈在西段,海拔大多2000米左右,谷深也在500~1000米,是河南省最高的山地構造地貌類型。山地坡度大部分在45°以上,山峰尖峭,個別峰頂殘留有石柱,山脊部分十分狹窄陡峭,呈菱形鋸齒狀。在山嶺和山坡上,常突起有一個個由片麻岩構成的小型山脊,高約50米左右。大約在2000米左右的高度,有一起伏和緩、頂部較為平坦的“齊一峰頂面”,站在山頂面很難以給人在高山之巔的感覺。褶皺斷塊低山類型主要在山脈東段和南北兩側呈半環狀分佈,海拔一般700~1200米,相對高度也在300米以上,山坡一般較和緩,坡度在20~25°,局部山勢陡峭,並有懸崖峭壁分佈。如北坡呈連續展布的斷層崖,幾乎呈直立狀態,高度在80~180米。但由於北坡黃土高度可達800~1000米,覆蓋在低山較平坦的部位,使山地顯得較為低緩。
侵入體中低山主要在燕山期花崗岩出露區分佈。其中西段文峪花岩體上所發育的中、低山類型最為典型。它切割強烈,相對高度大,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亞武山2156.9米。受花崗岩球狀風化作用的影響,多形成饅頭狀、球狀山脊和峭壁石峰,花崗岩多以園滑狀外貌裸露,坡度高達60~75°,一般也在30°左右。沿著粗粒花崗岩三組節理多形成蜿蜒曲折的蛇形谷和峽谷,同時球狀風化作用沿節理還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石,如“一線天”、“石門”、“仙人床”、“照妖鏡”、“懸心石”等羅列于山峰之間,因此其險、奇、峻等自然景觀堪與西嶽華山相媲美,素有“小華山”之稱,為豫西著名的遊覽勝地。
小秦嶺山脈山脊兩側河流南北分流,下切作用極為強烈,形成了橫切山體,壁陡谷深的峽谷或嶂谷地貌。當地群眾稱這種與南北向山脊相間排列的深切峽谷為“峪”,北坡有閔峪、大湖峪、荊山峪等70多個,南坡有南寨峪、王家峪、滿漫峪等。這些“峪”切穿斷層崖形成了很多峪口,較大的峪口是通往山區的重要途徑。一般距峪口2公里處,各河谷明顯展寬,再向山地內部,河谷出現寬谷、峽谷相互交替出現的現象。
受小秦嶺山地北仰南俯斷塊隆起的影響,南、北坡坡度懸殊,北坡陡峻多懸崖峭壁,以直線坡為主,坡度多在45°以上,不少山坡超過80°,南坡則較和緩,一般25~40°。南北兩坡的坡長也具有顯著的不對稱性,如搶馬峪以西的山地,北坡的寬度恰好為南坡的4倍。
20世紀80年代后,小秦嶺山脈金礦分佈區,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多家爭著開採金礦,礦坑遍布礦區山坡。地表結構被改變,森林遭受嚴重破壞,坡面沖刷日益加劇。
小秦嶺距今5.43~2.5億年的古生代,華北古陸遭受廣泛的海侵,先後沉積了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海相和海陸交互相地層。距今96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小秦嶺與崤山、熊耳山間形成了斷陷盆地,沉積了河流-湖泊相紅色碎屑岩層,其間賦存有恐龍骨骼及恐龍蛋等化石。
距今6500萬年以來的新生代時期,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小秦嶺地區產生了區域性伸展、拆離的構造運動,區內華北陸塊基底地層從地殼深部被抽拉至地表,以變質核雜岩的面貌高聳挺立,造就了小秦嶺今日的雄偉景觀。
小秦嶺
區內是河南特有種類最豐富的區域。該區分佈有中國種子植物特有種1029種,占該區所有植物的49%,模式標本產於本地的有靈寶杜鵑、靈寶翠雀、河南獼猴桃、河南海棠、河南卷瓣蘭、河南石斛等。另有許多植物是以本區為南界或北界,也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