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脈

沉脈

沉脈指的是脈象之一。脈位低沉,輕取不應指,重按始得的脈象。《脈經》:“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沉脈主里證。因病邪郁於里,氣血內困,則脈沉而有力,為里實證;若臟腑虛弱,氣血不充,脈氣鼓動乏力,則脈沉而無力,為里虛證。

簡介


● 英文名稱:Sunken Pul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切診
● 常見病證:里實證、里虛證

古籍摘選


● 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脈經》)

名詞解釋


● 脈位深,輕取不能應指,重按才顯現於指下的脈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沉脈是脈位較深的脈象,輕取不應,重按始得。

脈診原理

● 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外達肌表,內連臟腑,氣血運行,周流不休,醫者通過手指感覺脈搏跳動的形象,從而了解各臟腑的協調作用、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管的通利、氣血的盈虧等綜合信息。

脈象表現

● 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餘。其脈象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處,因此用輕指力按觸不能察覺,用中等指力按觸搏動也不明顯,只有用重指力按才能感覺到脈搏明顯的跳動,故可理解為“深脈”。

主病

● 里實證:脈沉有力,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壯熱煩渴,腹痛,便秘,疼痛拒按等。
● 里虛證:脈沉無力,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腹痛,泄瀉,喜揉喜按等。

病因病機

● 邪實內郁,正氣尚盛,邪正相爭於里,致氣血內困,陽氣被遏,不能鼓搏脈氣於外,故脈沉而有力,可見於氣滯、血瘀、食積、痰飲等病證。
● 臟腑虛弱,氣血不足,或陽虛氣陷,不能升舉,脈氣鼓動無力,故脈沉而無力,可見於各臟腑的虛證。

生理性沉脈

● 肥人脂厚,脈管深沉,故脈多沉。
● 冬季氣血收斂,脈象亦偏沉。
● 有的人兩手六脈皆沉細而無臨床癥狀,均可視為平脈,不一定是病脈。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4]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