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陰不足證

病證

胃陰不足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厚味,積熱於內,或熱病後期傷津,或情志不暢,氣鬱化火傷陰,致胃失和降所表現出來的噁心、嘔吐或呃逆,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一類病證。常見於痞滿、嘔吐、呃逆。

病因病機


飲食不節、熱病後期、情志不暢。

辨證要點


胃熱不清,耗傷胃陰,以致胃失濡養,氣失和降,故見呃聲短促,或嘔吐反覆發作,或脘腹痞滿,噁心噯氣;津液不能上承,故見口咽乾燥,大便乾結;舌紅,脈細數為津液耗傷,虛中有熱之象。

常見證型


痞滿

臨床表現:脘腹痞滿,嘈雜,飢不欲食,噁心噯氣,口燥咽干,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胃,調中消痞
方劑:益胃湯加減。

嘔吐

臨床表現:嘔吐反覆發作,或時作乾嘔,似飢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象細數。
治法:滋養胃陰,降逆止嘔。
方劑:麥門冬湯加減。

呃逆

臨床表現:呃逆短促而不得續,口乾咽燥,煩躁不安,不思飲食,或食后飽脹,大便乾結,舌質紅,苔少而干,脈細數。
治法:養胃生津,降逆止嘔。
方劑:益胃湯橘皮竹茹湯加減。

預防與調護


1.應保持精神舒暢,避免暴怒、過喜等不良情志刺激。
2.注意寒溫適宜,避免外邪侵襲。
3.飲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膩之品,避免饑飽無常,發作時應進食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