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細數

病人的脈搏變窄變細而且速率加快

脈細數,拼音為mài xì shuo,中醫病理名詞,指病人的脈搏變窄變細而且速率加快,屬於陰虛內熱的癥候,治療用滋陰清熱法。

人的正常脈搏快慢有序,粗細適度,沉穩而有規則,叫作正常脈象,人的脈象失常,是生病的表現。

常見病脈


病證和脈象是密切相關的。中醫對病脈的分類不夠一致,有的分浮、沉、遲、數、虛、實六類;有的則述21脈、24脈、27脈或28脈不等。常見的病脈有:

浮脈

浮在皮膚,輕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證,有力為表實,無力為表虛。浮緊為風寒,浮數為風熱,浮緩多表虛。浮脈多見於各種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發熱而見脈浮時,一般可能是由於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圍血管擴張,血管彈性阻力降低,橈動脈充盈度增大所致。

沉脈

沉居筋骨,按之有餘,舉之不足,主里證。沉數為里熱,沉遲為里寒,沉細為里虛,沉實為里實。沉脈的形成與心搏排血量降低,周圍血管收縮,血管彈性阻力增加有關。

遲脈

脈來緩慢,一息不滿四至(一分鐘不到60次)。主寒證或陽虛。其形成可因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或房室傳導阻滯等引起。

數脈

脈來快速,一息五至以上。主熱證。有力為實,無力為虛。主見於熱證,包括某些熱性病的全過程。如邪在衛分,則脈浮數;邪入氣分,則脈洪數或滑數;邪入營分,多脈細數;邪傳血分,則脈細數或虛數。數脈可見於竇性心動過速,因感染因素引起的數脈多數而有力。若有心肌興奮性增加,或因心肌力量減弱,心搏代償性增加,以維持每分鐘的輸出量而見數脈的,則必是數而無力。

虛脈

指下空虛,搏動無力。主虛證(機體功能衰弱,對疾病反應性降低)。因氣不足以推動血液運行,血不足以充盈脈道,故脈體空虛,脈來無力。可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實脈

應指有力,長大而堅。主實證。邪氣盛而正氣不虛,病邪與正氣相搏,以致脈道堅滿,三候有力。

洪脈

大而有力,來盛去衰,狀如洪水。主熱盛、暑證。浮大有力為洪,浮大中空為芤。由於熱盛血涌,以致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圍血管擴張,收縮壓增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血流速度加快,故脈來如洪水,氣勢滔滔。

細脈

脈來如線,細直而軟。主諸虛勞損,尤主陰虛、血虛。或見於水濕內阻。一般情況下,細弱為血虛,細數為陰虛。可能是由於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降低,以致血管收縮而脈細。濕邪壓抑脈道,亦可見細脈,但必細而有力。細脈可見於貧血、熱性病後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滑脈

往來流利,如珠走盤。主血盛、妊娠、痰飲、食積。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無病月經停止而有滑脈時,應考慮是否懷孕。這可能是孕期血液增多,血管平滑肌舒張,總的外周阻力減少,血液變稀,血流量增加所致。痰飲病如慢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食積多由消化不良引起。

澀脈

短細不暢,如刀刮竹,往來滯澀。主見於血少、氣滯血瘀、精少,如久病體弱、貧血、閉經、肝硬化或內臟瘀血等病。亦可見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脈來滯澀是氣血運行不利的結果。血少、精傷、血流緩慢,亦可形成澀脈。

弦脈

長而有力,指下端直,如按琴弦。主肝膽病、氣鬱、痰飲、痛證、瘧疾。弦而有力,見於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痰飲(如慢性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等)一般脈弦滑;身體任何部份的痛證、瘧疾,脈亦弦,中醫有“瘧脈自弦”的說法;肝陰虛,脈多弦細;正常人脈象也有兼弦的。弦脈的形成,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影響平滑肌收縮有關。

緊脈

脈來綳急,狀如車繩轉索,彈指有力。主寒、主痛。浮緊為外感風寒、表實。沉緊為里寒痛證。緊脈形成,可能與心搏排血量增高,周圍血管收縮,動脈緊張度增強等因素有關。

結脈

遲緩脈中止,止無定數(不規則的脈搏間歇)。主氣鬱、寒痰、瘀血(包括心臟病、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精神緊張等)。氣鬱者,必兼胸脅悶脹、竄痛;寒痰者,必兼胸脘悶痞、嘔惡、血瘀者,必兼心胸刺痛、唇舌紫暗。張景岳認為;結脈的形成,“多由氣血漸衰,精力不繼,所以斷而復續,續而復斷,常見久病者多有之,虛勞者多有之”。但是,氣血凝結,痰食停滯以致脈道阻塞,血行不利而現結脈者,並不少見。

代脈

脈有規律間歇,止有定數,良久復動(有定數的若干至一止,歇止后復來較遲)。主驚悸、疼痛、臟氣衰弱,氣血不足(見於多種心臟病)。代脈的歇止具有一定的規律,歇止而後的中間間隔,比結脈的間歇為長。代脈一般由臟氣衰、血運乏力所致,但驚悸擾亂氣機,或疼痛導致氣逆,也可有代脈。心肌損害及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亦可見代脈。

促脈

數(快速)脈中歇、歇無定數。主陽盛實熱(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臟病、期前收縮、心房顫動等)、氣血鬱結,痰飲、食積。促而無力為津傷氣脫。心房纖顫心動過速伴有早期收縮者,多有促脈。

辨識脈搏


注意的問題
(1)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多為幾種脈象如“浮數”、“沉遲”、“沉細弦”,“沉細遲澀”等混合併見。這些兼見脈象,必須結合其它診察資料,才能對病證的表裡、寒熱、虛實以及病勢的盛衰作出判斷。
(2)有關脈與證的取捨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即捨去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依據)或“舍證從脈”(即捨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象作為診斷依據)。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於疼痛性休克時),當舍脈從證;胃腹脹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在特殊情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
(3)四診合參: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切不可不問病情,單憑切脈就主觀臆斷。
(4)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共六部)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面地從脈象主病出發,參考其它三診,對病證作出正確的診斷。

正常的脈象


正常的脈象,亦名常脈,又稱平脈或緩脈。常脈脈象從容和緩,不浮不沉,不遲不數,不細不洪,節律均勻,一息(一呼一吸)脈搏四或五至,每分鐘約60~90至,且應指有力。中醫認為常脈一般都有胃氣(從容和緩、節律一致)、有神(脈至數來去清楚,無三五不調,亦不過快或過慢)、有根(尺脈候腎,如兩尺脈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脈象有根)。

診脈


中醫在切診時,還十分注意排除影響脈象的因素,以避免誤斷。如從年齡看,脈象小兒多快於成人,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體多強健,脈多有力;老年人體衰弱,脈來緩遲;成年女性較成年男性脈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脈多稍浮;胖人脈象多沉伏。另外,當長途旅行、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或飲酒、飽食、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較弱;氣候對脈象也有影響,如春天的脈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脈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脈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脈象微沉(冬石)。至於“反關脈”(脈不見於寸口,而見於腕關節的背側)、“斜飛脈”(脈從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橈動脈位置異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