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壓

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

脈壓指的是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正常範圍是30~50mmHg,在20~30mmHg之間或50~60mmHg之間臨界值,此時如果伴隨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當積極治療。

病情


脈壓增大就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差值增大(如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或收縮壓升高大於舒張壓升高幅度等),脈壓差增大的情況,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高血壓、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等。例如:老年人由於主動脈及其他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現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舒張壓降低(若硬化為周圍細小動脈,則舒張壓升高),脈壓差增大。
脈壓減低常見:低血壓、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嚴重心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環衰竭、休克以及由於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血壓具有波動性,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分別代表血壓波動的兩個極端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它反映了一個心動周期中該波動幅度的大小。
有將PP~>60mmHg(8.OkPa)稱脈壓增大(寬脈壓、高脈壓),目前國內外大多將脈壓差>63mmHg作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界限。

原因


一般認為,主動脈及其他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使單純性收縮期血壓增高引起的。大動脈僵硬造成壓力波反射加快,造成反射波的疊加提前到收縮期,產生較高的收縮期壓力波。而舒張時主動脈無足夠的彈性回縮來維持舒張壓,使舒張壓下降,也致脈壓差增大。常見的疾病有:原發性高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