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般若波羅蜜的結果 展開
- 佛教用語
- 陳曉東&徐熙媛合唱歌曲
般若波羅蜜
佛教用語
一般指“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有時“多”也可省略),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了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般若即是離妄。何以能離,不住妄心故。
以不住六識故,不著五蘊;不住七識故,離於五蘊,度一切有苦;不住八識故,離一切相,於一切法逮得清凈;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離於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現清凈圓覺。
菩薩以慈悲不舍眾生故,離於身心,不捨身心,善調身心,具足一切善根;不住三昧而能示現諸三昧,不住禪定而能示現諸禪定;由此能入一切眾生諸根性慾,為眾診病,隨病授葯,而無有疲厭。
菩薩不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若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即非般若波羅蜜,不能至彼岸故。菩薩不離菩提心而行般若。若離菩提心而行般若,即非佛法,為魔行故。
目錄
初修般若即是熄滅己妄
初修般若還不能做到真正不住,對此時的修行者而言,不生即是不住,因凡生必住故。比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應機者主要是大比丘眾,大比丘即願欲度一切眾生比丘,能破我執心量廣大故。剛發菩提心的大比丘還不能做到真正不住,所以佛在金剛經中雖然也說不住,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但這些言說主要是讓大比丘破掉妄心,即不生妄心。以不生則必不住故。不生妄心,則得心清凈。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妄心滅已,不住空相。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二者性同皆屬於妄。能如此修為真離妄。常能如此修離妄則三昧自現,於此前所滅妄心得真實不住。行般若波羅蜜得真實不住者,若非為度眾生故,妄心常滅,行走坐卧俱是般若。
如遇魔擾如何對治
修行般若善根福德越少越易被魔所擾,若在觀行般若時發現善根慈悲心受到阻礙,即是魔王派魔來擾,此魔王號空一切。欲治此魔當先中止觀行般若,次大修福德慈悲,煩惱多者兼修禪定,令善根福德念念增長。待善根福德之力勝於魔力,復行般若,則魔自然不現,之前所修善根福德化為功德鎧,毫不唐捐。
對於已發菩提心的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功德尚不具足時也會遇魔擾。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複次,善現,若不退轉位菩薩摩訶薩,設有惡魔來到其所,為惱壞故語菩薩言:‘無上菩提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皆畢竟空都無所有,諸法自性、自相亦然,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畢竟空中無有一法可名能證,無有一法可名所證,證處、證時及由此證亦不可得。既一切法性、相皆空與虛空等,汝等云何虛受勤苦求證無上正等菩提?汝先所聞諸菩薩眾應證無上正等菩提,皆是魔說非真佛語,汝等應舍大菩提願,勿於長夜虛為利樂一切有情自受勤苦,雖行種種難行苦行欲求菩提終不能得。’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聞彼語時能審觀察:此惡魔事,欲退壞我所發無上正等覺心,我今不應信受彼說。雖一切法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皆畢竟空,而諸有情生死長夜,不知、不見、不解、不覺,顛倒放逸受諸劇苦,我當擐以性相皆空如大虛空大功德鎧,速趣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如應說法,令其解脫生死大苦,得預流果、得一來果、得不還果、得阿羅漢果、得獨覺菩提,或得無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