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野山藥
高山野山藥
高山野山藥
gao shan ye shan yao
高山野山藥是指生長在青藏高原東麓邊緣,主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二郎山山腰地帶,選用海拔1500米以上的野生山藥作為原種,在近似野生山藥的原始生長環境(海拔在800---1500米)中通過人工種植培育的地方晚熟品種(成熟期為當年的11月中旬)。
高山野山藥
山藥豆 或山藥截子(西蜀雅禾高山野山藥主要用截子作種源);
山藥截子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25℃;時間多在4月上旬---中旬;為保證溫度的穩定性,將挑選並按照芽口切好后的山藥截子,經消毒處理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蓋上塑料薄膜,表層覆蓋5---250px土層,約25-28天芽口長出新苗;
4月下旬---5月中旬,將土地平整起壟,土壤有足夠濕度(土壤含水量16%—19.6%),在壟的中心線上按照250px左右間距放置已出苗的山藥截子,然後覆蓋250px厚的土層;並在距栽種500px外施用底肥;
播種后15-20天左右新苗破土而出,出苗率一般在95%以上;光照對幼苗後期根莖生長起著良好作用。
高山野山藥
高山野山藥
野山藥果實(山藥豆)分為3個不同階段,即種子發育期、增長期、和成熟期;果實的大小,形狀不同,其種子發芽率、千粒重均有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合理確定種子採收期,對提高山藥果實種子品質十分重要。
野山藥根系活動一般從4月育種后開始,11月中旬結束,周期約8個月;根莖(山藥產品)呈垂直向下行走,長度40---2000px 不等;四周分佈著粗細長短不一的鬚根,鬚根長度多在10---750px ;
要提高野山藥根莖產量,必須根據根系發育規律和在土中的分佈狀況,制定出有效的施肥與耕作措施,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才能獲得較高產量;
根莖呈不規整的圓柱形、類圓柱形;稍彎曲,彎曲形態各異;大小長短不一,長度一般為60---2000px;直徑3~250px;表面呈麻黃色,四周散生須狀細根。
質地脆嫩,易碎;斷面呈不規整狀,白色,有粘液滲出;
野生特性保持較好,表現在生長環境適應性、抗病性和自然生存保護的繁衍性:
生長環境對海拔高度要求在800—1500米,土壤肥效要求不高,但地下水能夠自然滲透,水位低於1米以下;
抗病力強,與同類其他山藥品種相比,患病率大為降低,但種植環境過低后抗病性減弱,產量降低;過高后抗病力增強,但產量也要降低;
自然生存適應性強,能在同一地塊連續多年種植(最多有十年以上);不需要輪作,其抗病性和產量無明顯變化;
成熟后,無需象同類山藥產品挖出窖藏,不然就腐爛變質;能在土壤里自然存放至次年4月;當氣溫升高適宜發芽生長后,去掉發芽仍可存放,但發芽后營養成分丟失,降低山藥品質;
高山野山藥無論蒸煮煎炒,時間均不一過長,蒸煮的沸騰時間30分鐘為宜,這時煮熟后的山藥入口呈綿軟、細膩、有粉性;味淡;外形不散,湯色清亮;但時間過長,將改變山藥特性,尤其是燉湯后第二次加熱煮沸后,山藥緊實性增加,綿軟細膩和粉性降低,入口舒適性指數減少;
明朝李時珍對山藥很推崇,《本草綱目》記載,“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咳定喘,強志育神。”據《唐本草記》:“蜀道二郎山薯(山藥)優良。”
山藥中含有豐富的膽鹼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大腦的記憶力,是青少年的強身食品。
山藥平補肺、脾、腎、三焦氣陰,填精固腎,澀精止遺,使氣血生化有源,是氣陰不足、下焦不足之要葯,對腎虛夢遺、滑精、早泄、陽痿有較好的療效。對於中老年人由於腎虛引起的性功能下降有較好的療效。
山藥對於MM們而言,更是一種天然的纖體美食。它含有足夠的纖維,食用后就會產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慾望。其次,山藥本身就是一種高營 養、低熱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多加食用而不會有發胖的後顧之憂。
---大眾人群消費的休閑食品
---女性的塑身食品
---中老年的保健食品
---青少年的強身食品
---女性的護膚美容用品
1. 產地:四川雅安天全禾林村的高山野山藥生長環境為最佳,擁有天坑地漏優勢;
2. 標示:地理標識,西蜀雅禾雅山藥標識;
3. 參照上文產品特點進行辨識,包括外型、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