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梅草

仙茅科小金梅草屬中藥材

小金梅草(學名:Hypoxis aurea Lour.),仙茅科小金梅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野雞草、山韭菜、小金鎖梅、龍腎子。本屬有百餘種,但我國僅此一種。為有毒植物。

形態特徵


小金梅草
小金梅草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狀莖肉質,球形或長圓形,內面白色,外麵包有老葉柄的纖維殘跡。葉基生,4-12枚,狹線形,長7-30厘米,寬2-6毫米,頂端長尖,基部膜質,有黃褐色疏長毛。花莖纖細,高2.5-10厘米或更高;花序有花1-2朵,有淡褐色疏長毛;苞片小,2枚,剛毛狀;花黃色;無花被管,花被片6,長圓形,長6-8毫米,宿存,有褐色疏長毛;雄蕊6,著生於花被片基部,花絲短;子房下位,3室,長3-6 毫米,有疏長毛,花柱短,柱頭3裂,直立。蒴果棒狀,長6-12毫米,成熟時3瓣開裂;種子多數,近球形,表面具瘤狀突起。

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野荒地。

分佈範圍


小金梅草
小金梅草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也分佈於東南亞及日本。小金梅草屬在世界上分佈有100餘種,但中國只有本種一種。

主要價值


來源

以全草入葯。夏秋採集,曬乾。

性味

甘、微辛,溫。

功能主治

溫腎壯陽,補氣。腎虛腰痛,疝氣痛。

用法用量

3~5錢。

民族醫藥

傈僳葯
小金梅草
小金梅草
西蘭邱:全草治腎虛腰痛,疝氣痛《怒江葯》。
白葯
采族兜,山姑資:根莖治風濕疼痛,跌打勞傷,慢性腰腿痛《滇葯錄》。桑姑茲:根莖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慢性腰腿痛《滇省志》。
彝葯
啊的嘎:根莖治各種水腫,小兒腹瀉,毒蛇咬傷,肺炎,肝炎《滇葯錄》。阿的母嘎:全株用於高熱喘咳,腰痛,下半身水腫《滇省志》。啊的姆嘎:全草治小兒腹瀉,肺炎《彝葯志》。

附方

①治病後陽虛:野雞草三至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疝氣:野雞草三錢,小茴香一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化學成分


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12個化合物,分別為3-0-β-D-槲皮素葡萄糖苷、3-O-β-D-山奈酚葡萄糖苷、5-0-β-D-芹菜素葡萄糖苷、α-菠甾醇、2,6-二甲氧基苯甲酸、3-吲哚甲酸、(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7-羥基-二十碳醯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正三十二烷醇、14,15-二十碳烯酸、木臘酸、β-谷甾醇、胡蘿蔔苷。以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