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梅草
仙茅科小金梅草屬中藥材
小金梅草(學名:Hypoxis aurea Lour.),仙茅科小金梅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野雞草、山韭菜、小金鎖梅、龍腎子。本屬有百餘種,但我國僅此一種。為有毒植物。
小金梅草
多生於山野荒地。
小金梅草
以全草入葯。夏秋採集,曬乾。
甘、微辛,溫。
溫腎壯陽,補氣。腎虛腰痛,疝氣痛。
3~5錢。
傈僳葯
小金梅草
白葯
采族兜,山姑資:根莖治風濕疼痛,跌打勞傷,慢性腰腿痛《滇葯錄》。桑姑茲:根莖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慢性腰腿痛《滇省志》。
彝葯
啊的嘎:根莖治各種水腫,小兒腹瀉,毒蛇咬傷,肺炎,肝炎《滇葯錄》。阿的母嘎:全株用於高熱喘咳,腰痛,下半身水腫《滇省志》。啊的姆嘎:全草治小兒腹瀉,肺炎《彝葯志》。
①治病後陽虛:野雞草三至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疝氣:野雞草三錢,小茴香一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12個化合物,分別為3-0-β-D-槲皮素葡萄糖苷、3-O-β-D-山奈酚葡萄糖苷、5-0-β-D-芹菜素葡萄糖苷、α-菠甾醇、2,6-二甲氧基苯甲酸、3-吲哚甲酸、(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7-羥基-二十碳醯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正三十二烷醇、14,15-二十碳烯酸、木臘酸、β-谷甾醇、胡蘿蔔苷。以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