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蔭性

耐蔭性

樹種忍耐庇蔭的能力。即在庇蔭條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長發育的能力。是一種遺傳特性,因樹種不同而有差異。

基本介紹


英文:shade tolerance
樹種忍耐庇蔭的能力。即在庇蔭條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長發育的能力。是一種遺傳特性,因樹種不同而有差異。林業上根據耐蔭性的差異把樹種大致歸併為三類:
(1)耐蔭樹種:能忍受庇蔭,在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甚至有些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其更新過程。這類樹種包括暗針葉樹及一些枝葉濃密的常綠闊葉樹種,典型的耐蔭樹種如冷杉雲杉杜英等。
(2)陽性樹種:不能忍耐庇蔭,在林冠下一般不能完成更新,典型的陽性樹種有落葉松屬、楊屬、柳屬、桉屬等。
(3)中性樹種: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的樹種,如杉木毛竹等。

影響因素


樹種的耐蔭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理狀況、生長環境的影響。樹木在幼齡期耐蔭性較強,中齡以後,耐蔭性顯著減弱。同一樹種,生長在肥沃土壤或氣候適宜條件下較耐蔭,生長在貧瘠乾旱土壤或嚴酷條件下則更喜光。樹種耐蔭性是樹種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生態特性,它不僅直接反映樹種對光照強度的適應,同時也反映樹種對其他環境因素的適應,如陽性樹種適應性較強,比較耐瘠薄幹旱,而耐蔭樹種喜肥、濕,不耐乾旱瘠薄,適應性較弱。林業上各種措施的實施,從育苗到主伐方式都須考慮樹種的耐蔭性。

名詞來源


來源:《中國林業辭典》135頁
國內是從1976年,蘇雪痕教授提出園林植物的耐蔭性及其配置理論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植被的耐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