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龍

棱齒龍科西風龍屬的動物

西風龍(屬名:Zephyrosaurus)是鳥腳下目棱齒龍科的一屬恐龍。西風龍的化石是一個部份頭顱骨與顱後身體的碎片,發現於蒙大拿州卡本縣的Cloverly組,年代為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新的西風龍化石正準備敘述中,在馬里蘭州與維吉尼亞州發現的足跡化石被歸類於類似西風龍的動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 西風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zephyr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zef-fer-uh-sawr-us
含義( meaning )→ zephyr. n. gentle breeze;west wind. 源自希神--西風之神.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ornithopoda 鳥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
科( family )→ zephyrosauridae 棱齒龍科
屬( genus )→ zephyrosaurus 西風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z. schaffi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早期 aptian
分佈( found in )→ 美國的蒙塔納州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1.8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sues,1980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sues,1980

物種學史


數個研究提出西風龍與奔山龍是近親,主要根據它們兩者臉頰都擁有的突起物。其他研究則在分類上遇到了困難,因為西風龍最初標本的稀少。最近發現的掘奔龍,可能與西風龍與奔山龍有接近親緣關係,顯示它們可能為一個穴居棱齒龍類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中到晚期的蒙大拿州
因為模式標本呈破碎狀態,而且缺乏另外的化石,西風龍長久以來都沒有引起太多注意。直到2003年,Martha Kutter在一個摘要中提到奧克拉荷馬州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在研究新的西風龍化石,這些化石來自於至少7個個體的不同身體部位。
之後在2004年,Stanford等人宣稱在馬里蘭州與維吉尼亞州的Patuxent地層發現了恐龍足跡,並建立為遺跡屬(Hypsiloichnus marylandicus);他們根據手部與腳部的比例,認為這遺跡屬是西風龍的近親。

分佈範圍


西風龍的化石是由C. R. Schaff發現於北美洲西部,並由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鑒定並建立了新屬 西風龍(Zephyrosaurus)。西風龍的模式標本(MCZ 4392)包含下頜碎片、腦殼與相關骨頭、數個部份脊椎骨、以及肋骨碎片。蘇伊士發現西風龍屬於一個未知的棱齒龍類支系,並在某些層面類似棱齒龍

生活習性


西風龍是種小型、敏捷、二足、草食性恐龍。如同奔山龍與掘奔龍,西風龍可能也是穴居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