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老村

廣東省普寧市燎原街道下轄村

漁老村,是廣東省普寧市燎原街道轄區中的一個行政村,又名牛清湖。在普寧市區東北8.5公里處。人口1500人。1984年從漁新鄉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三合土磚瓦結構平房。有耕地520畝,主種水稻。有小學、衛生站各1所。屬革命老區。有鄉村公路接省道236線。

歷史沿革


1927年12月30日,中共廣東普寧縣委領導上萬農民舉行了大規模的年關起義。
1927年11月初,中共普寧縣黨組織集中農運骨幹在大壩漁清湖秦君平家召開會議,成立中共普寧縣黨的臨時委員會,並划片分工負責備區工作。中旬,海陸豐工農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建立起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后,正是年關將至。為發展革命形勢,廣東省委派陳魁亞等人從海豐到普寧,正式成立中共普寧縣委員會,陳魁亞任縣委書記。縣以下各區設特派員,后改為區委會。縣農會相繼恢復機構,各區、鄉衣會也恢復了組織活動。根據中共廣東省委12月1日發出的各縣委立即起來組織起義的緊急指示,普寧縣委決定組織全縣農民舉行年關起義。起義之前,普寧縣委做了充分準備.11月28日,普寧農軍大隊長何石帶農軍到八鄉處決了劣紳張日升等反革命分子;12月初,在縣、區農軍協助下,各區鄉農會發起查封地主“當鋪”及破倉濟貧的活動。12月8日,縣農軍大隊又攻打了對抗農軍的果隴庄大泉民團,將其驅趕至果隴大寨娘宮邊。12月中旬,普寧縣委調集各區農軍300多人,在流沙白塔秦祠堂成立東江工農革命軍東路第6團隊,何石任團長,鄧寶珍任參謀長。各區、鄉同時建立赤衛隊。12月30日,普寧縣年關起義爆發。成千上萬農民按照縣委統一部署,衝進各區鄉官僚、地主的住宅,處決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沒收了地主惡霸大批糧食和浮財,焚燒了數以百計的田契、租簿、債約。
1928年1月3日,普寧縣委率領第6團隊,會合各區赤衛隊、各鄉尖串隊共5000多人,攻打反動據點果隴。經激戰,農軍攻佔果隴周圍5個村莊,直逼果隴大寨。在陂烏堵擊增援果隴之城內敵軍的一、九區赤衛隊,打得敵人狼狽逃竄。為了鞏固和擴大勝利成果,2月3日和6日,普寧縣第6團隊和各區、鄉赤衛隊、尖串隊,在彭湃、葉鏞、徐向前帶領的紅4師第11團的協助下,拔除了果隴、和尚寮兩個反動民團據點。2月13日,在大南山陂溝村舉行全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接著,以二區為中心,相繼成立7個區蘇維埃政府,並著手實行土地革命。普寧全縣9個區(除貴嶼區外)都建立了區委,轄55個支部,黨員由起義前200多人發展到560人。年關起義勝利后,國民黨軍第11軍軍長陳銘樞先後派新編第11師第76團(顏鼎臣部)、77團(向卓然部)抵普,對起義隊伍進行鎮壓。4月7日後,國民黨軍第7軍第6師黃旭初、第5軍徐景棠部先後率大軍進攻潮、普、惠蘇區。起義隊伍在困難環境中不得不依次由陂溝、什石洋撤至灰寨、益嶺,后又退至三坑、錫坑、樟樹坪等縱深山區,與敵周旋。
漁老村
漁老村

社會


影響意義

普寧年關起義,狠狠打擊了地主、豪紳反動勢力,震撼了國民黨在普寧的反動統治,推動了其後大南山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