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街道

廣東省普寧市下轄街道

燎原街道,位於揭陽市普寧市西北部,是普寧市區七個街道辦之一。國家中心僑鄉之一;普寧英歌、普寧豆乾發祥地;轄區內有廣東省唯一活著的古村落泥溝村、普寧濕地白坑湖、普寧鎮山——鐵山。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30.08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燎原街道人口數為79163人。

燎原是國家中心僑鄉之一,旅外華僑逾18萬人,分佈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法國等。

2013年2月26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正式批複同意普寧撤銷燎原鎮建制,設立燎原街道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


明代之前隸屬潮陽戎水都,清雍正十年(1732年)將潮陽縣戎水都劃歸普寧縣;民國時期屬普寧縣第一區(即洪陽區),解放后,1957年以泥溝,果隴的基礎建立燎原鄉,革命色彩的名字,跟時代背景分不開。1958年燎原鄉併入大壩公社,1974年從大壩公社析出烏石,光南,泥溝,果隴等建立燎原公社,1983年改燎原區,1986年設燎原鎮。2013年2月26日,撤銷燎原鎮設立燎原街道辦事處,正式劃歸市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揭陽市普寧市中部平原地區,東經116°09’23.16”,北緯23°20’12.33”,位於揭陽普寧市區北部;西靠梅塘鎮,北連大壩鎮,東接流沙東街道,南毗流沙北街道,池尾街道。交通方面有省道S236公路縱貫鎮境;揭普高速從轄區西部穿越而過,在泥溝設有出入口,各村都有各自的村道相互相接,縱橫交錯整個轄區。

地形地貌

燎原街道位於鐵山腳下、練江上游白坑湖支流是一塊小平原,街道西部有烏石村的烏石山,泥溝村的崎頭山、虎地山、鳳髻山、鵝地山等,和夏地村大員村小丘陵山脈,街道東北部有果隴村的雞籠山和管轄部份鐵山山地,西北部有濕地白坑湖,鎮內有練江支流錯雜分佈;鐵山是普寧的鎮山,白坑湖是普寧市內一片天然淺湖,是練江的發源地之一,以前為普寧名景之一,可惜解放后掀起了圍湖造田的運動,使湖的面積銳減,僅剩下不到十分之三原面積較大,湖面積縮減很多。該湖生態環境尚好,有較多鷺類居住;目前白坑湖退耕還湖建成白坑湖水庫

行政區劃


燎原街道下轄10村,1社區。
序號名稱
1燎原社區
2泥溝村
3烏石村
4光南村
5果隴村
6夏地村
7大員村
8漁新村
9漁老村
10埔上寮村
11四嶺頭村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燎原街道人口數為79163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街道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74億元,比2016年增長7%,實現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元,比2016年增長43%。和潤二手車交易市場、鼎興盛名車城、廣東恆澤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萬都服裝廠等企業相繼落戶投產。成功解決了久拖未拆的環北二路光南路口拆遷戶拆遷工作,使建設歷時4年之久的北環二路於2017年12月全線通車,完成汕湛高速公路燎原段征地拆遷任務。

第一產業

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基地。

第二產業

普寧國際服裝城
普寧國際服裝城
工業有化工、五金、塑料、服裝、玩具等。

第三產業

街道里共有淘寶村四個,分別為泥溝村、烏石村、果隴村和光南村。電商發展迅速。

區位優勢

燎原街道交通便利,省道236線從轄區經過,全長10.2公里,普惠高速在街道泥溝村設有出入口,揭陽市重點建設項目普寧市環北二路以轄區光南村為起點,連接普惠高速泥溝出入口,直達廈深鐵路普寧站,環市北路從轄區烏石村經過,形成“二橫一縱”的大交通格局;在發展思路上,街道緊緊圍繞普寧市委提出的“三名城”和“三大基地”建設,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抓好規劃,形成以發揮中國·普寧國際服裝城輻射效應和淘寶電商集聚效用,結合壹啟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快時尚服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構建以烏石村、光南村為主的承接市區產業轉移的產業區,以夏地村、大員村、漁新村、漁老村、埔上寮村、四嶺頭村生態環保區為主線的生態建設區,擦亮果隴村、泥溝村“省級古村落”牌子,打造古村落特色鄉村旅遊區的總體發展思路.

文化


文化名片
2012年泥溝村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
2004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英歌舞)之鄉”。
2004年泥溝英歌舞傳承人張伯琪被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首批民間藝術師”稱號。
2006年被授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歌)傳承人”稱號。
泥溝英歌多次參加國家、省、市文化展演,特別是泥溝少兒英歌隊,曾在2004年赴北京參加國慶首都遊園活動文藝演出,蜚聲全國。
2016年,果隴村被評為“省級古村落”,其民間藝術代表形式潮州大鑼鼓在2017年春節參加“我們的節日·元宵”——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民間鼓舞鼓樂)評獎活動暨2017廣東省第六屆花燈文化節。
在古村落和歷史文物保護方面,加強泥溝村“群眾學校”、“烈士紀念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礎的保護;加強泥溝村“百歲坊”、祠堂文化、民俗文化、英歌文化和果隴村“娘宮”、“進士第”、“狀元碑”、潮州大鑼鼓等文物保護開發和特色文化的傳承。
2016年、2017年泥溝村舉辦了“普寧市第一屆、第二屆梅花旅遊節”活動,吸引大批遊客參觀,在古村落保護上,結合創文活動,引導樹立新風尚,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文化·特色古村落”旅遊,使到文化建設、古村落開發保護、鄉村發展得到有效統一。
英歌之鄉
普寧英歌有二大流派:單槌(死槌)和雙槌(活槌)。光南英歌屬於雙槌。該村有三支英歌:一連王厝英歌,四連光南英歌,五聯新順興英歌;
光南新順興英歌,傳統服裝,鼓樂節奏等從舊年代至今基本一直保持不變。特點是:身著白色短袖,藍色短褲、頭帶草帽,扎領巾;傳統一直不變。扣槌在下,從下而上,雙提臂,單踢腿,幅步大。雙槌起落,扣擊對舞,手腕轉動打活槌,產生漂亮的槌花。槌的下上扣擊與腳部自然晃動,加上強有節奏感的英歌鼓配樂,極富舞蹈感。
普寧泥溝英歌舞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英歌舞之鄉”,英歌舞取材於《水滸》中梁山泊好漢元宵節大鬧大名府的故事,它是一種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於一體的民間廣場舞蹈,其中泥溝村的英歌舞尤以獨特的“雙槌”、“活槌”和獨創的套路陣法吸引人。普寧英歌按照節奏快慢分為快板、中板、慢板三種,其中泥溝村的英歌舞是中板的佼佼者,技藝精湛,頻繁受邀前往港澳地區、廣州、深圳、潮汕各城鎮,為當地的節慶增添熱鬧氣氛,非常受歡迎。曾在第一屆世界女足錦標賽抽籤儀式、中國旅遊藝術節、澳門世界美食節等大型活動中大放異彩。

特產

豆乾
光南豆乾
光南豆乾
光南建村至今六百餘年,光南人學會製作豆乾源於明朝初期。元朝末年,群雄並起,陳友諒被朱元璋打敗之後,他的軍師何野雲(人稱虱母仙)流落到普寧一帶。他除了會為人選地建房、造寨門、修墳墓之外,還有一套手藝。當時,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請何野雲選地造墓。同時他也教光南村六百年來的主要副業。現在普寧會製作豆乾的人很多,大城鎮鄉村中賣豆乾的小攤和小食店星羅棋布,不管誰品嘗到豆乾,特別是油炸豆乾,都稱讚說:油炸豆乾,清中有香,補而不燥呀!普寧豆乾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在國外也是名菜。如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新加坡等地都有普寧華僑經營豆乾生意。

社會


教育事業

燎原街道2012年順利完成“教育創強”任務;2016年通過省教育“創均”初評驗收。
泥溝鄉賢張錦程先生於1992年獨資3000萬元興建普寧職業技術學校,200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學校;2014年,被國家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定為首批國家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燎原街道是原普寧師範(已撤),普寧職校,普寧第二職學,以及籌劃中的普寧大學(2批本科)所在地;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所在地;而在泥溝村與烏石村交界處也成立普寧市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燎原街道各學校名表:
校名學校建制位置
小學光南華僑小學公立獨立小學光南村
大員小學公立獨立小學大員村
陶薰華僑小學公立獨立小學果隴村
泥溝華僑學校公立獨立小學泥溝村
普寧師範附屬小學(烏石華僑學校)公立獨立小學烏石村
夏地小學公立獨立小學夏地村
漁老小學公立獨立小學漁老村
漁新小學公立獨立小學漁新村
新晉分校公立獨立小學烏石村
普寧國之棟學校私立學校泥溝村
中學燎原中學(原普寧第七中學)公立獨立初中泥溝村
泥溝中學公立獨立初中泥溝村
果隴中學公立獨立初中果隴村
普師高級中學公立獨立初高中烏石村
中職教育普寧職業技術學校公立職中烏石村
成人教育普寧教師進修學校(原普寧師範)成人教育烏石村
特殊教育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烏石村

旅遊


白坑湖

白坑湖
白坑湖
白坑湖,又稱銀湖。離東面的鐵山不遠。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燎原街道境內,處於泥溝村的北端,是練江上游的發源地,在維持附近地區的生態平衡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還為農田提供了灌溉的水源,為周圍村民提供鮮美的魚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