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市規劃
瀋陽城市的未來發展
瀋陽城市規劃研究瀋陽城市的未來發展、瀋陽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項資源、安排瀋陽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瀋陽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瀋陽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
瀋陽位於遼河平原中部,是遼寧省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瀋陽市行政區包括:和平、瀋河、大東、皇姑、鐵西5個市區;蘇家屯、渾南、沈北、於洪4個市郊區;遼中、康平、法庫3個縣;新民1個縣級市。據1984年統計,總人口526萬人,總面積851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人口270萬人,建成區面積164平方公里。
城市沿革遼天顯三年(928)建瀋州,元元貞二年(1296)設瀋陽路,治所在今瀋陽市。明設瀋陽中衛。后金天命十年(1625)遷都於此,后尊稱為盛京。清入關後作為留都。鴉片戰爭后,俄、日、英、美等帝國主義勢力相繼侵入,1931~1945年為日本帝國主義所佔領。瀋陽是一座歷經封建統治、軍閥割據、日偽佔領等幾個不同歷史時期發展起來的城市,各個時期的建設都是自成體系,造成城市布局的割裂和市政設施的紊亂。
1956年的城市總體規劃1948年11月,瀋陽獲得解放,1956年編製成瀋陽市城市總體規劃。規劃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城市的原有設施,由內向外逐步發展;改建、擴建原有的大東、鐵西工業區,新建東北部的瀋海工業區和北部的陵北工業區;用“打通南北、改善東西、修建環路”的方法,建設統一的城市幹道網,把原先割裂的市區聯結成一個整體;建設新居住區、文教區和統一的給水、排水、燃氣供應系統;開闢市區南部的公園綠化帶。這個規劃基本上得到實現,效果較好。
1979年的城市總體規劃1979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1956年規劃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了為期20年(到公元2000年為止)的城市總體規劃(見圖),要點如下:①嚴格控制市區的人口規模。市區內一般不再新建大中型工業項目,以免人口過分集聚。市區的規劃面積確定為185平方公里,規劃區外設有350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在遠郊區建設虎石台、陳相屯、新城子、新民、遼中等工業城鎮,以疏散市區過於集中的工業和人口,防止市區用地不斷向外擴展。
在大東區、皇姑區、鐵西區等增設市級商業和公共服務中心,以減輕現有市中心區的壓力。在幾個大工業區附近,安排新的生活居住區,使工作和居住基本上做到就地平衡,減少市區交通量。加快舊區改造,重點改造房屋質量差、人口密度高、市政公用設施簡陋、交通不便的地區,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將位於鐵西工業區附近的滑翔機場遷出,作為鐵西工業區的住宅建設用地。
首先是改造中環路。拓寬的蜂腰路段,在與主要幹道相交處建設立體交叉橋,使中環路成為一條能夠連續通行的環城主要幹道。其次是建設外環路,以疏導過境交通和疏散市內交通。外環路的南半環因交通量大(過境交通較多),規劃改為快速幹道,在遠期內實現。此外,在市中心區的主要幹道交叉處建一些簡單的立體交叉橋,以疏導交通。建設新的瀋陽北站和擴建瀋陽東站、裕國編組站,拆除嚴重干擾市內交通的舊瀋陽北站和沈(陽)吉(林)線的一段鐵路,保證城市南北幹道暢通。拓寬和聯通部分城市幹道,以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統。
增加綠地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確定重點發展中環路外圍地區的綠地,調整中環路內側地區的綠地;擴大城市近郊的防護林帶,把它建設成為森林公園;把市區南、北運河兩側綠帶建成帶狀公園;開發建設輝山風景區;加強居民區的綠化,提高公共綠地的服務水平(見彩圖)。⑤進一步調整、補充和建設給水、排水、供燃氣、供電、供熱等系統。主要包括:建設煤氣壓力氣化廠,引進天然氣和擴大液化石油氣的用戶,使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占城市居民所用燃料的80%;改造市區五大明溝,建設污水排放乾渠、污水處理廠;建設瀋海電廠,使東部地區實現集中供熱;城市外圍建設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和配套的變電所,以解決電力不足問題;建設石佛寺水源工程和從大夥房水庫的引水工程,以補充市區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