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區

遼寧省瀋陽市轄新區

沈北新區,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是瀋陽十大市轄區之一,地處瀋陽北郊,位於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東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環,北隔遼河、萬泉河與鐵嶺、法庫縣相望,東與撫順市、鐵嶺縣毗鄰,西接遼西走廊,與新民市于洪區相連。區境介於北緯41°54'至42°11',東經123°16'至48'之間,總面積852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沈北新區轄13個街道,4個農場,1個林場,1個種畜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8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27.2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162億元,增長16%;實際到位內資110億元,增長51.7%;實際利用外資11361萬美元,增長2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億元,增長13%;稅收收入28.1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8億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3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2元,增長7.5%。

沈北新區先後榮獲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名優食品產業基地、中國特色旅遊之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遼寧省最具發展潛力區等榮譽稱號。區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檯子山城址、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石佛寺村等歷史遺產,風景名勝有七星山和棋盤山等。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歷史沿革


沈北新區美景
沈北新區美景
1956年5月25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瀋陽縣,以瀋陽市郊區的434個行政村和撫順市郊區的7個行政村為其行政區域。
1956年6月22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新設立的瀋陽縣劃歸遼陽專區。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瀋陽縣,設立瀋陽市新城子區,以瀋陽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瀋陽縣其他地區分別併入瀋陽市6個市區。
1998年,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1998]61號)批准:撤銷瀋陽市新城子區財落堡鄉,設立財落鎮。
2000年,新城子區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 2002年12月13日,遼政[2002]323號批複:1.撤銷望濱鄉,調整馬剛鄉行政區域。將原望濱鄉所轄的曾子溝、章子溝、黑林子、合心、房身溝、山城子6個村(區域面積25.85平方千米)划入馬剛鄉。區劃調整后,馬剛鄉政府駐地(柳條河村)不變,區域面積103.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2.調整蒲河鎮行政區域。將原望濱鄉所轄的望濱、南三家子、東四家子、閆家、古砬子、灣溝6個村(區域面積25.12平方千米)划入蒲河鎮。區域調整后,蒲河鎮政府駐地(蒲河村)不變,區域面積81.09平方千米,轄26個村委會。
2006年3月,瀋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城子區與輝山農業高新區合署辦公,組建沈北新區。同年10月,新區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和國家批准的開發區管理許可權,實行封閉式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沈北新區東鄰棋盤山、世博園,西接沈西工業走廊,南靠瀋陽主城,介於東經123°16'—48',北緯41°54'—42°11'之間;總面積8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沈北新區位於長白山余脈,與遼河交匯,東部丘陵、中西部平原。境內輝山、七星山、帽山三山聳立,遼河、蒲河、長河三河穿境而過。地勢平坦、開闊,平均海拔為58米;全區地勢自東向西傾斜,東高西低,東部屬丘陵地貌,中部屬黃土堆積平原,西部屬遼河沖積平原。

氣候特徵

沈北新區地處歐亞大陸東部的中緯地帶,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受大陸性氣候影響,乾燥而寒冷,多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溫和多雨,多南風和西南風;春秋兩季較短,風沙較大。月平均氣溫最高24.6℃,最低-12.7℃,最高極氣溫為39.3℃,最低極氣溫為-33.1℃。平均年降水量為755.4毫米,降水日數歷年平均為93.8天,降雪日數歷年平均為29.9天,全年晴天平均為136.7天,雨天為145.4天,陰天為83天。地面凍結深度為1.2—1.4米。

水文狀況

沈北新區新區境內有蒲河、遼河、長河、左小河、九龍河、萬泉河、南小河等七條河流。
流經境內的較大河流有遼河和蒲河。其中遼河水系有萬泉河、羊腸河、長河和左小河;渾河水系有蒲河和九龍河。遼河主流上游老哈河匯合西拉木倫河后,稱西遼河。西遼河於台河口分為南北二支,南支為主流西遼河,北支為新開河。二河於雙遼匯合后南下,至福德店匯合東遼河后始稱遼河。經鐵嶺後轉向西南,至六間房再一分為二,一股南流為外遼河,在三岔河與渾河、太子河匯合,稱大遼河,經營口市注入渤海;另一股西南流稱雙檯子河,經盤山南匯繞陽河后,注入渤海。1958年後,在六間房堵截外遼河流路,使渾河、太子河成為獨立水系,遼河主流改由盤山南入海。遼河上游流經黃土丘陵,會合坤都河、英金河、崩河、羊腸子河后流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至昌圖福德店,長882千米;西遼河接納南岸支流教來河后地勢降至300米以下,向南穿過遼北低丘,接納招蘇台河、清河、柴河、泛河等,進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至石佛寺為遼河中游,長210千米;下游穿流沖積平原,北岸匯入秀水河、養息牧河、柳河等,至雙檯子河口長302千米。蒲河貫穿沈北地區,長度約47.5千米,(其中沈北新區內蒲河段39千米)是集防洪、排澇、灌溉及生態工程於一體的市管中型河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沈北新區中部地區蘊藏煤炭和礦泉水資源,東部山區有大量的石灰石、大理石、滑石硅石等礦產。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沈北新區下轄10個街道,4個農場,1個林場,1個種畜場。沈北新區政府駐地明珠路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210113001000新城子街道
210113002000清水台街道
210113003000輝山街道
210113004000道義街道
210113006000虎石台街道
210113007000財落街道
210113010000馬剛街道
210113012000黃家街道
210113014000興隆台街道
210113016000正良街道
210113401000青年農場
210113402000前進農場
210113403000育新農場
210113404000沈北新區馬剛林場
210113405000沈北新區示範農場
210113406000沈北新區種畜場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末,沈北新區戶籍總人口42.3萬人。
截至2019年末,沈北新區戶籍總人口28萬人。
2021年6月1日,瀋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沈北新區常住人口為619375人。

政治


區委

李宏德:區委書記
劉樹敏:區委副書記、區長
金玉龍:區委副書記,兼任區委黨校校長
楊宇光: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衣麗娜: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長兼區總工會主席
陳亮: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宋永貴: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卜世傑: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
丁一楠: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辦公室主任
胡罡:區委常委、區武裝部部長

區政府

劉樹敏:區委副書記、區長
卜世傑: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
曹永剛: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文國:副區長
郭忠濤: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
方萬斌:副區長
張玲:副區長

經濟


綜述

2016年成為遼寧省旅遊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現代農業板塊充分利用新區北部62.5萬畝耕地和10萬畝林地,著重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重點發展以蘋果、梨、葡萄種植為主的東部林果產業,以設施蔬菜、切花為主的中部蔬菜、花卉、苗木產業,以綠色水稻、有機水稻種植為主的西部優質稻米產業。以正大和禾豐為主的養豬業、以輝山乳業為主的養牛業、以華美畜禽為主的養雞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到2020年底土地流轉率達到81%。
2018年,沈北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8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27.2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162億元,增長16%;實際到位內資110億元,增長51.7%;實際利用外資11361萬美元,增長2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億元,增長13%;稅收收入28.1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8億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3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2元,增長7.5%。
2018全年引進投資100億元的恆大足球小鎮、80億元的北湯國際醫養康復小鎮等項目100個,其中用地類項目53個;全年開(復)工項目167個,包括04專項智能製造、中南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153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23個,排名全市前列;當年簽約當年開工項目10個,投資63億元的一汽普雷特項目投產後,將填補瀋陽市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的產業空白。

第一產業

2016年,沈北新區流轉面積達50.6萬畝,流轉率81%,確權面積22.6萬畝。
2018年,沈北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華美畜禽蛋雞生產基地和小龍蝦北方養殖基地建成達產;全區土地流轉面積51.8萬畝,流轉率達到83%;土地確權工作全面推進,農機化水平不斷提升,沈北新區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稱號。

第二產業

2016年,沈北新區新引進項目150個,總投資480億元;開工項目131個,其中,47個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新增市場主體5440個,同比增長27%;全社會用電量16.7億度,同比增長3.9%;新增規上企業46家,限上企業99家。
截止2018年底,全區規上企業達到224家;全年工業用電量預計達到16.3億度,增長10.5%,連續1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強化項目服務,成功引進金杯錦恆汽車、艾歐特智慧供電設備產業園等29個重點工業項目,伊利酸奶、華晨德洋等43個龍頭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中電光谷信息港、光谷科技城等26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李爾汽車、蒙牛乳業等31家企業實現增資擴產,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優勢日益彰顯。

第三產業

2016年,沈北新區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總量的70%。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被商務部評為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基地;“百萬市民看沈北”吸引遊客9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9.6億元,同比2015年分別增長148%和44%,新區成為遼寧省旅遊產業發展示範區,並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商品房成交15120件、銷售面積140萬平方米、銷售金額66.8億元。
2018年,沈北新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成功舉辦了冰雪溫泉節等十大旅遊節慶活動,全年預計接待遊客1100萬人次、門票收入3.1億元,分別增長12.9%和19.2%,沈北新區榮獲“遼寧省鄉村旅遊貢獻獎”和“首批國民休閑旅遊勝地”稱號。

交通


沈北新區地處東北城市走廊中部,京哈高速、101、102、203國道貫穿全區,京哈、沈大、哈大、長大鐵路幹線在此經過,京哈高鐵新瀋陽北站即將在道義地區開工建設,距東北最大航空港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直線距離30公里,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大連港、錦州港、丹東港、營口港直接相連,距離180—370千米。區內建成“八橫十縱”主幹路網體系,市政道路和產業園區道路完善,地鐵2號線、4號線北延線將沈北與母城緊密相連,即將建設地鐵7號線北延線和軌道交通11號弦線。擁有160餘家綜合性和專業性物流企業,倉儲面積達200萬平方米。擁有公交線路29條。
沈北新區對外交通主要有:
1、鐵路:京哈客運專線、哈大客運專線、長大鐵路。
2、高速:沈康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以及三環高速公路。
3、國道:101國道、102國道、203國道
4、省道:103省道、107省道
5、快速路:四環快速路

社會


科技事業

2016年,沈北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家、申請專利1021件。

教育事業

2016年,沈北新區共有各類教育機構24所,由遼寧大學、瀋陽師範大學等6所大學組成的沈北大學城,由遼寧裝備技術學院、遼寧金融職業學院等12所高職院校組成的遼寧高職城,由東北育才瀋陽二中等16所名校組成的名高中城,構築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互補的教育體系,每年可培育各類人才5萬人以上。道義小學及幼兒園建設工程、二井小學等8所學校設施改造工程完成,輝山小學及幼兒園、礦務局中學二期工程主體完工,雨田實驗學校開工建設;與瀋陽大學合作,組建瀋陽大學虎石台附屬實驗學校;新區獲批瀋陽市首批教育現代化試點區。
截至2016年末,沈北新區有中國醫科大學、遼寧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裝備製造職業學院等25所大學和職業學校,在校師生16萬人,有中小學29所,在校師生4.4萬人。

文化事業

2016年,沈北新區道義街道、虎石台街道綜合文化站提升工程全部完成;錫伯族博物館主體完工,舉辦各類文體活動1100餘場次。

衛生事業

2016年,沈北新區有瀋陽維康醫院、盛京醫院沈北分院、瀋陽煤業集團總醫院、沈北新區中心醫院等4所大型醫療機構,2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100%;盛京醫院沈北院區及瀋陽急救中心沈北分中心投入使用。

社會保障

2016年,沈北新區培訓城鄉勞動力3363人,實現城鄉實名制就業1.41萬人,新增創業761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建立區社會保險辦事大廳,實現五險合屬辦公,養老、失業等保險待遇顯著提高;大力開展精準扶貧,發放各類優撫、救助資金5100餘萬元。

基礎建設

2016年,沈北新區暢通工程30千米城市道路和41千米農村公路維修改造工程完成,沈四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車,沈閆線改擴建工程啟動;宜居鄉村建設任務及1885戶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完成151台燃煤鍋爐拆小並大和清潔能源改造任務,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全面展開,綜合利用率達到91%;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建立341個基礎網格和城管數字化二級指揮平台,開展了市政設施、交通運行、小區環境等15項專項治理。
2018年,沈北新區投入2.7億元實施了34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改造面積11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74萬戶,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投入2.3億元實施了682戶棚戶區改造工程,切實解決了居住環境髒亂差問題。拆除違建8935處、73萬平方米,有效拓展了居民活動空間。拆除旱廁55座,投入2800萬元新建水沖及環保公廁45座、改造農村廁所4100座,城鄉居民環境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投入6500萬元完成了道義大街和54條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質。

旅遊


沈北新區
沈北新區
石檯子山城址
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東北35千米輝山風景區內的棋盤山水庫北岸。藉助山體自然形勢人工修築而成,為一座閉合式的石壘山城,平面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城址內有石砌房址及形狀各異的灰坑,出土遺物有陶器、鐵器、銅器、骨器和錢幣等。它是高句麗佔據遼東時修築的一座重要山城。山城的發現與發掘為研究高句麗晚期城址的基本特徵、文化內涵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對研究高句麗晚期歷史及其山城的建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北新區
沈北新區
發現於1990年4月,位於瀋陽沈北新區清水台鎮內的帽山西麓,觀對曠野,背依群山,長80餘米,寬約15米,是一條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加油)不走,而上坡不用開(加油)卻自然向坡上滑行,故稱為“怪坡”。專家、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重力位移,有的說是磁場效應,還有的說是視覺誤差,但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沈北新區
沈北新區
七星山
風景區位於沈北新區石佛寺鄉境內。背依遼河,南接瀋陽。沈明公路貫穿境內,緊鄰景區邊緣。南距瀋陽30千米,東距新城子區14千米,西、北與新民市,法庫縣隔河相望。景區人文景觀豐富,歷史遺址眾多。有建於咸雍十年(1074年)的遼代古塔、有北魏拓跋氏建設的石佛及寺院、有“雙洲古城”遺址;有遼金時期興建的韓家花園遺址。明邊牆和烽火台,清時左寶貴修建的遼河套提和紀念碑及近代戰爭碉堡等戰爭遺跡分佈於景區各處,自古就有“塔影遙開山霧重,笛聲清澈水風涼”之贊。
沈北新區
沈北新區
棋盤山
位於瀋陽市東北部,東鄰撫順,西至農業高新區,南至渾河,北接鐵嶺,距瀋陽市中心約20千米。因為舉辦了國際女子世界象棋冠軍爭奪賽而聞名國內外。據傳說,古時曾有黑白二龍在此山常住,故此山舊稱為“龍山”。因年代久遠,“龍山”一名,已經很少使用。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是瀋陽最大的自然風景區,全區規劃佔地面積203平方千米,其中景區面積142平方千米,副城城區面積61平方千米。

獲得榮譽


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全國生態示範區
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農產品深加工示範基地和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被科技部批准為東北亞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
全國十大物流重鎮
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