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蝶

閃蝶

閃蝶科(Morphidae),也叫“燦蝶科”,大型,華麗,多為金屬藍色或灰白、橙褐色,翅展75~200mm。腹部特別短,翅反面褐色,有成列的眼斑。日間活動,飛翔敏捷,常以墜落果實的汁液為食。

分類名錄


閃蝶科Morphidae

(本科1屬,83種)
閃蝶屬Morpho
(暫加入83種,分錄中文命名引用中國周氏分類,參考文獻《世界蝴蝶分錄名錄》。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少數向北分佈到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美神閃蝶Iphixibia(1種)
美神閃蝶 Morpho anaxibia
亮閃蝶Cytheritis(16種)
夜光閃蝶 Morpho sulkowskyi
水閃蝶 Morpho lympharis
花紋閃蝶 Morpho ockendeni
叢林閃蝶 Morpho stoffeli
愛侶閃蝶 Morpho eros
淑女閃蝶 Morpho nymphalis
紅翅閃蝶 Morpho rhodopteron
蘇耳茲閃蝶 Morpho schultzei
門亮閃蝶 Morpho portis
歌神閃蝶 Morpho thamyris
西風閃蝶 Morpho zephyritis
小藍閃蝶 Morpho aega
安東尼斯閃蝶Morpho adonis
優哉閃蝶 Morpho eugenia
天藍閃蝶 Morpho uraneis
枯閃蝶 Morpho marcus

黎明閃蝶

亞屬Balachowskyna(3種)
黎明閃蝶 Morpho aurora
(以下兩種為國外文獻中補充)
極光閃蝶 Morpho aureola
秘魯綠閃蝶Morpho(Grasseia)absoloni

美閃蝶

亞屬 Cypritis(6種)
塞普勒斯閃蝶Morpho cypris
愛神閃蝶 Morpho aphrodite
尖翅藍閃蝶 Morpho rhetenor
戴娜閃蝶 Morpho diana
海倫娜閃蝶 Morpho Helena(光明女神閃蝶)
卡西美閃蝶 Morpho cacica
白閃蝶
亞屬 Pessonia(5種)
多音白閃蝶 Morpho polyphemus
大白閃蝶 Morpho luna(盧娜閃蝶)
白閃蝶 Morpho catenaria(肯特閃蝶)
銀白閃蝶 Morpho laertes
提白閃蝶 Morpho titei

藍閃蝶

亞屬 Grasseia(9種)
三眼砂閃蝶 Morpho amathonte
新特閃蝶 Morpho centralis
大藍閃蝶 Morpho menelaus
西方藍閃蝶 Morpho occidentalis
美圖閃蝶 Morpho mattogrossensis
國王閃蝶 Morpho nestira
黑邊閃蝶 Morpho melacheilus
歡樂女神閃蝶Morpho didius
晶閃蝶 Morpho godarti
閃蝶亞屬Morpho(33種)
夢幻閃蝶 Morpho deidamia
雙列閃蝶 Morpho achilles
興族閃蝶 Morpho patroclus
阿奇閃蝶 Morpho achilleana
新族閃蝶 Morpho neoptolemus
海倫閃蝶 Morpho helenor
黑框藍閃蝶 Morpho peleides(蓓蕾閃蝶)
琥珀閃蝶 Morpho electra
風神閃蝶 Morpho hermione
波麗閃蝶 Morpho briseis
格拉納達閃蝶Morpho granadensis
狼閃蝶 Morpho lycanor
皺紋閃蝶 Morpho rugitaeniata
媚眼閃蝶 Morpho micropthalmus
瀑布閃蝶 Morpho taboga
山閃蝶 Morpho montezuma
花仙閃蝶 Morpho hyacinthus
八目閃蝶 Morpho octavia
海雲閃蝶 Morpho marinita
克里頓閃蝶 Morpho corydon
孔雀閃蝶 Morpho confusa
泥閃蝶 Morpho peleus
托貝閃蝶 Morpho tobagoensis
平行閃蝶 Morpho parallela
坡地閃蝶 Morpho papirius
天青閃蝶 Morpho coelestis
特洛伊閃蝶 Morpho trojana
獅閃蝶 Morpho leontius
鳥形閃蝶 Morpho pseudagamedes
瓜萎閃蝶 Morpho guaraunos
紐帶閃蝶 Morpho telemou
玻璃閃蝶 Morpho vitrea
大陸閃蝶 Morpho terrestira
Iphimedeia(10種)
海闊閃蝶 Morpho hercules
星褐閃蝶 Morpho amphitrion
瑞徹閃蝶 Morpho richardus
太陽閃蝶 Morpho hecuba
大太陽閃蝶 Morpho phanodemus
月神閃蝶 Morpho cisseis
維尼閃蝶 Morpho Werneri
黑太陽閃蝶 Morpho telemachus
花冠閃蝶 Morpho theseus
正義閃蝶 Morpho justitiae

有關資料


環蝶科

環蝶科Amathusiidae(包括大翅蝶科Brassolidae)多數為大型或中型的蝶類。眼有毛;觸角細長,棒狀部細;雄前足退化,縮在胸下,不適於步行,末端有長毛;翅大而闊,顏色多數暗而不鮮艷。翅上有大型的環狀斑,多黃、藍、灰、棕、褐色。前緣基部呈弧形彎曲,后翅中室閉式,內緣凹陷,可容納腹部。雄性后翅上有香鱗區。卵近圓球形,表面有雕刻紋,常多個卵在一起。幼蟲圓柱形,披有稀疏的毛,體節上有很多橫皺紋,尾節末端有尖形突出。蛹為懸蛹,長紡錘性,頭部有一對尖突起。環蝶科的種類主要危害單子葉植物如棕科等。大翅蝶科是南美產的大型種類,其特徵和環蝶科一致,我們把它合併一起。

斑蝶科

斑蝶科Danaidae大型或中型美麗的蝴蝶,有的有閃光。
斑蝶科
斑蝶科
頭較大,觸角線狀,端部略加粗。前足極退化,常縮在胸下,雄性前足末端呈皺縮的球。翅的外緣呈波狀,雄性后翅下部常有香鱗區。色彩艷麗,飛翔優美。
卵橢圓形,精孔在頂上,周圍有縱脊及小的橫脊。
幼蟲體表光滑,頭小,體節上多橫皺紋,胸部和尾部各有一對肉質突起。
蛹為懸蛹,紡錘形,兩端圓形,末節細,柱狀。蛹體上有金色或銀色斑點。
斑蝶科的種類主要加害蘿摩科植物、夾竹桃等。

基本介紹


閃蝶科的學名來自希臘詞“Morph”,為美神維納斯的名字,意味著美麗、美觀。在任何博物館或蝴蝶展覽廳里,大多數閃蝶那迷人的藍顏色都會首先吸引住觀眾的目光。該科已記載80多種,分佈在南美洲。
但並非所有的閃蝶都具金屬般的藍色光澤,有的只限於雄蝶。所有種類,不論是藍色的、綠白色的,還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

形態特徵


閃蝶是大型華麗的種類,翅寬大,翅展75~200mm。觸角細而短。腹部很短。翅多藍色,有金屬光澤,有的黃褐色或灰白色,有條紋及成列的眼斑。眼裸出,無毛。后翅中室開式,雄性前足跗節有長毛。
雄蝶很活躍,憑藉碩大的翅在叢林中快速穿越,在明媚的陽光下互相追逐嬉戲,甚至尾隨空中飄動的藍色布條,有人曾用這種方法來引誘這些迅速移動的蝴蝶,否則難以捉到它們。成蟲多喜食發酵果實。
和其他鱗翅目昆蟲一樣,閃蝶也是完全變態,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期。雖然閃蝶的成蟲區別很大,但它們的卵、幼蟲和蛹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卵的特徵

卵為半球形。

幼蟲特徵

幼蟲圓柱形,細長,中部稍大,飾有明亮的紅褐、黃褐、黑褐的斑紋,幼蟲具有明顯的彩色“毛叢”,通常有一個尾叉,類似眼蝶的幼蟲。幼蟲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種攀緣植物,特別是豆科植物,多數幼蟲以雙子葉植物的葉子為食,只有小藍閃蝶吃單子葉植物。若遇到危險,幼蟲會從體內的腺體發出刺激性氣味,驅走捕食者。

蛹的特徵

懸蛹,翅明顯凸出,頭部突出小。

閃光原因


閃蝶
閃蝶
閃蝶最吸引人的就是閃蝶翅上的絢麗金屬光澤。為什麼閃蝶的翅能閃光呢?這就要從蝴蝶翅的結構說起。人們用手捉蝴蝶時,手上會粘一些“粉末”,這些“粉末”其實就是各種形狀的鱗片。閃蝶的鱗片在結構上則更為複雜,其細微結構是由多層立體的柵欄構成,類似於百葉窗,只是其結構遠比百葉窗複雜。當光線照射到翅上時,會產生折射、反射和繞射等物理現象。於是閃蝶翅上的複雜結構在光學作用下產生了彩虹般的絢麗色彩。當一群閃蝶在雨林中飛舞時,便閃耀出藍色、綠色、紫色的金屬光澤,“藍色幻影”便產生了。但是,並不是所有閃蝶都有這種亦真亦幻的金屬光澤,一些種類和大部分閃蝶的雌蝶是沒有閃光的。

主要分佈


閃蝶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少數分佈於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

主要品種


閃蝶科中比較著名的品種有:海倫娜閃蝶(光明女神蝶),太陽閃蝶(太陽女神蝶),月亮閃蝶(月亮女神蝶),歡樂女神,夢幻閃蝶(夢幻月光蝶),藍閃蝶等。

閃蝶現狀


閃蝶
閃蝶
由於閃蝶體型大,顏色明快艷麗,所以倍受世界各地蝴蝶愛好者的青睞,成為各地博物館科普展覽吸引觀眾的亮點。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發生以及全球範圍氣候異常等因素的影響,閃蝶的生存現狀令人堪憂。隨著南美洲熱帶雨林的日益減少,這些可愛“精靈”的棲息地正在遭到嚴重破壞,它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一些種類已經瀕臨滅絕,為此已經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關注。人們通過人工飼養繁殖,恢復其種群數量,以此來保護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