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不渝

漢語成語

始終不渝,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ǐ zhōng bù yú。出自《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意思是指感情、態度、信仰自始至終不改變。始終:從開始到結束。渝:改變,違背。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


始終不渝

拼音


shǐ zhōng bù yú

出處與詳解


始終:從開始到結束。渝:改變,違背。指感情、態度、信仰自始至終不改變。
1、《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2、《晉書·陸曄傳》:“恪勤貞固;始終不渝。”
3、宋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名臣》:“天下嘆公(范仲淹)至誠於國,始終不渝,不以進退易其守也。”
4、《明史·年富傳》:“富 廉正強直,始終不渝,與 王翱 同稱名臣。”
5、清 錢謙益 《謝象三五十壽序》:“史稱 謝安石 雖受朝寄,東山 之志始終不渝;從容宴衎,折 秦 鞭而安 晉 鼎,此亦整暇之效也。”
6、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九回:區區之心,唯以地方秩序為主,以人民生命財產為重,始終不渝,天人共鑒。

成語典故


謝安在年輕時就很出名,揚州刺史庾冰多次誠心請他去做官,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在那裡勉強應付了一些時日,但是沒到一個月,他又回家了。後來朝廷幾次讓他做官,他都拒絕不去。實在沒辦法,他前往會稽(今天的浙江紹興)的東山,做了隱士。朝廷仍然沒有放棄讓他做官的念頭,謝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謝安在做了大官后還在想著過隱士的生活。《謝安傳》里記載著:“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其中的“始末不渝”,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守信用

相近詞


一如既往

反義詞


翻雲覆雨、見異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