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雷斯古城
卡塞雷斯古城
卡塞雷斯是在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受到各種敵對勢力統治的城市;其城防建築、宮殿以及塔樓決定了城市的空間布局。該城市由於受到各種包括阿拉伯伊斯蘭教藝術、北歐哥特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以及美洲新大陸藝術等不同甚至使相對抗風格的影響而分外獨特。在卡塞雷斯城的歷史中,摩爾人和基督徒的鬥爭也反映在建築領域中。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是羅馬式、伊斯蘭式、北哥特式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式的融合。現仍保留的穆斯林時期的大約30座高塔建築中,布哈科塔是最著名的。
卡塞雷斯古城建築
卡塞雷斯古城
卡塞雷斯是埃斯特列馬杜拉自治區卡塞雷斯省省府,人口約7萬。3萬年以前就有人開始在這裡居住,凱爾特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均先後涉足此地,1127年併入萊昂王國,成為埃斯特列馬杜拉的一個重鎮,現在其城市老區依舊保留著阿拉伯城牆,城牆上原先有三十座塔,現存十座。1229年,阿豐索九世最後征服該地。十三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貴族佔領此地,並修建了不少宮殿和豪華建築,從而形成了現在卡塞雷斯老區的雛形。由於這裡宮殿的主人反對天主教國王爭奪卡斯蒂利亞王位,他們的宮殿塔頂大都被削平。1986年,卡塞雷斯被命名為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城市。
批准標準: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II), (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0屆會議報告。
古城卡塞雷斯位於西班牙塔霍河以南22公里處的小山丘上,是卡塞雷斯省的首府,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卡塞雷斯建立於公元前3世紀,歷史上起了防禦作用。城市建在一個山丘之巔,是有名的歷史古城。其曾是羅馬人的殖民據點,後為摩爾人的城市。古城四周環繞著中世紀城垣,塔樓屹立於城垣之外。一道牆與城垣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座要塞之城。12公里長的梯形城牆環繞著這個城市,最初由羅馬人設計並建造的這道城牆在摩爾人的改造下,更符合建造城防工事的標準。城內大量城防建築———宮殿、塔樓以及石屋———都保存下來。16世紀,卡塞雷斯的文化、藝術得到重要發展,所修建的宮殿受到文藝復興風格的影響,並構成了目前該城文物古迹的主體部分。在古城牆上有林立的防衛塔樓,其中最著名的是布哈克塔,它守衛著進入市區的大門。長方形的塔樓,用石塊堆砌而成,堅固無比。塔樓樓頂有根據西班牙君主斐南和伊薩伯拉的命令而保存下來的城垛。古城大門有建於13世紀的聖阿納拱門、18世紀的星門和羅馬時代的基督門。12世紀建造的列敦達塔樓以馬蹄形拱門而聞名。在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卡塞雷斯城曾受到各種勢力的統治,雖然其城防建築、宮殿以及塔樓決定了城市的空間布局。但是由於受到各種包括阿拉伯伊斯蘭教藝術、北歐哥特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以及美洲新大陸藝術等不同甚至是相對抗風格的影響,使得卡塞雷斯城的建築風格分外獨特。
卡塞雷斯古城
大廣場
大廣場:十三世紀建成,曾是手工藝品市場。十六世紀修建了帶有拱形門柱的建築。其東側是十二世紀阿里莫哈德王朝的城牆。
市政府
市政府:十九世紀建築,布哈科塔和阿里莫哈德城牆同屬十二世紀。塔旁是十八世紀修建的和平庵,上面有西班牙雕刻家彼得羅。科雷阿作品《和平聖母》。
星門
星門:十八世紀修建。
托雷多·莫克特蘇馬之家
托雷多·莫克特蘇馬之家:十六、十七世紀修建,室內有十分精美的壁畫。
聖地亞哥教堂
卡塞雷斯古城全景
高多依宮
高多依宮: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高多依之家,十六世紀修建,其陽台是卡塞雷斯最美的,具有義大利十六世紀特有的矯揉造作的風格。卡瓦哈爾之家:十五、十六世紀建築。曾被大火燒毀,六、七十年代修復。
聖母瑪利亞教堂
聖母瑪利亞教堂:屬多種風格的教堂,有古羅馬式向哥特式過度的特色,其唱詩和塔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內部埋葬著一些在卡塞雷斯居住過的貴族遺骸。
聖豪爾赫廣場
聖豪爾赫廣場:聖豪爾赫為卡塞雷斯的保護神。廣場周圍有聖弗朗西斯科·哈維爾教堂、耶穌會教徒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