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小學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長江北岸、南京長江三橋之畔的徠江浦街道行知路。行知學校包括小學部、幼兒園和社會實踐基地。2011年9月,浦口區建設中學也整體搬遷到行知校園,並更名為行知中學,實行獨立管理。在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的行知校園裡,現有行知小學20個班549名學生、行知幼兒園9個班294名幼兒、行知中學14個班367名學生。行知基地1994年創辦以來已累計接待了近20萬師生體驗鄉村生活,接待了5000多名境外師生浸濡中華文化。

歷史沿革


還有行知基地,有2000張固定的床位和配套的生活設施,每年要接待上萬名城市學生體驗迷人的鄉村生活。20多年來,行知小學發揚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獻、創造精神,實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先後開展了南京市“八五”重點課題“小學不留級實驗”、江蘇省“九五”重點課題“村級大教育研究”以及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賞識教育研究”,潛心探索鄉村教育新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昔昔落後的村辦小學正在成為上千農家子弟健康成長的現代校園、上萬社區農民終身學習的精神家園、眾多城市學生盡情體驗的鄉村田園、無數有識之士熱情共建的文化樂園。從2005年開始,行知小學還成為新加坡部分的中國文化浸濡活動基地。學校曾 兩次榮獲“江蘇省模範小學”稱號,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德育先進學校”、“科技教育先進學校”、“教科研先進集體”、“綠色環保學校”、“農科教示範基地”,2005年獲得南京市政府頒發的“十五”素質教育創新獎,通過了“江蘇省實驗小學”驗收,並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

教學條件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打造了一支有志有為的鄉村教師隊伍。楊瑞清、李亮、蔣先宏、何榮、阮敏、劉明祥、余庭玲等教師是他們中間的優秀代表。李亮已成長為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副主編。楊瑞清校長先後被評為全國十傑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分別參加全國總工會和教育部組織的報告閉赴全困巡迴演講,《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東方日報》作了報道,他還是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第七屆、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江蘇省陶研會副會長。他的專著《走在行知路上》作為“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之一,分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馬來西亞董總出版社出版發行,受到普遍讚譽。“十五”期間,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行知小學獲得了上千萬元的投入,建成了由中科院院士齊康教授義務設計的徽州民居風格的現代化校舍;“十一五”期間,一個投資8000萬的江蘇省南京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新建行知中學、行知幼兒園的動人的計劃正在實施。一所體現著科學育人、科研開發、服務示範、形象宣傳、自我造血等多功能的中國新型鄉村學校正在崛起。
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2005年起開展小班化實驗,成為南京市100所小班化實驗小學之一。2011年被評為“南京市小班化示範學校”。
五年多來,行知小學開展了基於生活教育理論的小班化實驗,在生命、生長、生態、生機四大要義上深入領會生活教育,在文化、課程、課堂、隊伍四個領域裡深入實施生活教育,取得了實實在在地成效,在南京小班化實驗小學中獨樹一幟,並在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校園環境


行知小學[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
行知小學[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

學校文化


學校的願景:小學校,大教育;小學校,大文化;小學校,大事業。
學校的精神: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實事;立大志,做新事。
校風:大氣,大志,大愛。
“大氣”是當下的良好狀態,“大志”是未來美好的景象,“大愛”則是創造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這個校風,充分彰顯了陶行知先生的精神風範,有很強的激勵作用。
學風:紮根,舒展,綻放。
“舒展”是我們在大自然中讀到的感覺,我們希望小班化實驗班的每一個孩子心靈舒展,像花朵一樣,根深葉茂,絢麗綻放。早開遲開因該順其自然,關鍵要“紮根”,要“舒展。
教風:堅持,感激,成長。
在鄉村小學走行知路,搞小班化實驗,需要一心堅持,需要誠心感激,需要全心成長,用成長來感激,因感激而堅持。
標誌徠:由一朵玫紅的小花和一枚“行知行”印章組成的圖案。
印章表示走在行知路上,小花表示創造精彩人生。孩子們則用順口溜理解標誌的含義:行知苑,百花開,每一朵,都精彩;早也開,遲也開,天天開,更精彩。
形象:平面卡通形象“陶娃”是由兩隻手掌,兩張笑臉組成,體現手腦並用,知行合一的內涵。
根據卡通形象創作的吉祥物“陶娃”,一個叫“樂樂”,一個叫“淘淘”,於2010年10月18日陶行知先生誕辰119周年之際正式發布,立刻受到全校師生的喜愛。孩子們對陶娃的理解是:你走來,我走來,伸出手,笑臉開;手腦齊,智慧在,講和諧,樂開懷。現在,師生們已經習慣於用“陶娃手勢”與人打招呼——伸出手掌,五指叉開,搖一搖。這個行知小學特有的行為語言,極大地彰顯了行知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