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街道

丹霞街道

丹霞街道地處廣東省仁化縣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面積227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現轄13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2個農場。

基本概況


丹霞街道地處廣東省仁化縣縣城中南部,是仁化縣城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面積227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現轄13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2個農場。耕地面積2.6萬畝,山林面積26.9萬畝。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648萬元,農業總產值23321萬元,財政收入1043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3936元。2006年9月由仁化鎮、丹霞鎮合併組成。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8’,北緯25°16’至20’,海拔高度100米。現轄13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總人口55281人,其中農業人口22737人。總面積2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383畝,山地面積266976.5畝,森林覆蓋率58.8%。錦江河自北向南穿過,國道106線、省道323線貫穿全境,村村通硬底化公路,水陸交通便利。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花生、甘蔗、水果和城郊蔬菜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羊和雞、鴨、鵝及養魚為主。境內的丹霞山是廣東省四大名山之一,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景區,是世界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依託丹霞山的發展,促進了街道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現已建成了瑤塘旅遊新村、斷石旅遊商貿街等。

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縣城郊優勢,努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戰略部署,大力發展名、優、特、稀商品,農產品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農業生產逐步向科技化、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建立了康溪、官口千畝水稻制種基地;康溪、官口、胡坑、夏富萬畝水果基地;中心村塘魚養殖基地;胡坑千畝山茶油基地;黃屋溫氏集團種豬養殖基地;界江黑山羊養殖基地;城南、嶺田家禽養殖基地;城南、獅井、黃屋蔬菜基地;在現有八大農業基地的基礎上,2007年成立了金霞水果生產與流通專業合作社和霞山雜糧生產與流通專業合作社,有力地推動了水果的發展。現有沙田柚1600畝,溫州柑1200畝,沙糖桔貢柑、春甜桔等200畝,三華李、奈李、布朗李等也發展成一定規模。鄉鎮企業主要有水泥廠、造紙廠、木具加工廠、紙箱廠、特鋼廠、水電站等。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47625萬元,比2006年增加了8028萬元。農業總產值28537萬元,比2006年增加了4615萬元;工業總產值19088萬元,比2006年增加了2812萬元;財政收入1199萬元,比2006年增加了164萬元;200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4807.2元,比2006年增加了871.2元。

旅遊資源


旅遊經濟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境內的丹霞山是廣東省四大名山之一,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也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公園主要分為丹霞景區、韶石景區、巴寨景區、仙人跡景區與錦江畫廊遊覽區。到現在為限已開發丹霞山。有丹霞景區的長老峰遊覽區、陽元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和巴寨景區是以自然山水觀光為主,集科普、攀岩、考察、探險、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區。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廣東四大名山。依託丹霞山的發展,促進了街道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現已建成了瑤塘旅遊新村、斷石旅遊商貿街等。充分利用丹霞山品牌優勢引導周邊群眾積極參與旅遊經濟,開發“農家樂”、燒烤場、釣魚場等旅遊休閑服務項目。丹霞山下有一條清澈的錦江,環繞於峰林之間,遊客可乘舟漫遊,欣賞沿江兩岸景色和摩崖石刻

基礎建設


基礎改施建設得到改善,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農村電話、電視普及率在全縣之首,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現有中學1所,完小10所,在校學生3226人。“普九”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完善了中學及各完小教學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實現了農村初級機衛生保健達標,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達80%。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努力推動創建工作上新台階,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2007年興建了街道文化綜合樓;2008年街道已被省科技廳列為廣東省城鎮化技術集成應用試點單位,被市科技信息局批准為韶關市旅遊專業鎮,水南社區被市科技信息局列為韶關市科普示範社區;建立健全了街道和11個村委會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站點和山區信息化站點;實現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公路,農村電話、電視普及率在全縣之首,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現有中學1所,完小4所,在校學生2369人,“普九”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完善了中學及各完小教學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實現了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9%,城鎮居民參保率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