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建設

1958年中國電科院創辦的月刊

《電力建設》對社會經濟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電力供應相對緊張。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需要加快電力建設力度。

內容簡介


電力建設對社會經濟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電力供應相對緊張。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需要加快電力建設力度。一直以來,國家工業增加值與電力建設存在正相關的關係,隨著電力建設的增加,特別是工業用電的增加,工業增加值也隨之增加。電力消費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的“溫度計”,兩者一般是正相關的。電力消費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例構成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其變動是一定時期內經濟增長、結構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工業電力建設上的投資成為工業增加值變化的明顯影響因素。
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國新增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達到13758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達到8933萬千伏安。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容量96166萬千瓦,同比增長10.5%。其中,水電18874萬千瓦,同比增長8.7%;火電72448萬千瓦,同比增長8.9%;核電1082萬千瓦,同比增長19.2%;風電3700萬千瓦,同比增長70.1%。全國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501億元,其中水電379億元,火電482億元,核電339億元,風電282億元。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3478萬千瓦,其中水電624萬千瓦,火電2331萬千瓦,風電509萬千瓦。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290億元。
目前,火電項目仍然是電力建設中的主要構成部分。而風電、核電、生物質電等新興發電方式在電力建設中的比重不斷升高,在節能減排的大政策體系下,新興能源發電的方式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鼓勵,在後期發展中將會有更大的投資進入這些行業中。
同時,國家實行競價上網后,更加優化的投資環境以及國家電力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著外資企業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也加劇了電力建設行業的競爭,外資以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能夠在未來與其它國有企業的競價之中獲得生存。
根據測算,到“十二五”末,清潔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將超過30%,而水電和風電將成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到“十二五”末,煤電比重下降到68%,燃氣輪機比重為4%,水電比重為20%,核電比重為2%,新能源發電比重為6%。這一發展規劃勢必將極大促進新能源電力項目建設的步伐。

未來趨勢


我國電力系統的整體現狀比較好,隨著經濟的增長,電力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存在地區的差異。電源結構也存在在一些問題,要調整這種電源結構,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每一種電源尤其火電需要進行技術進步調整;
二是水電、火電及其他發電形式的比例應合理調整;
三是電源布局也應調整。我國煤炭資源儲藏量不少,但分佈極不合理。負荷高的地方如華東地區基本沒有煤,煤大部分集中在西北部或華北北部。而適宜建水電的地方大部分在西部。水能資源不少,但分佈不合理。應該通過電網建設調整布局使電力資源得到最大優化我國幅員遼闊各種可再生資源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能夠實現綠色電能的效果。

分析報告


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我國電力建設快速發展,成績斐然。其中,發電裝機容量高速增長,電網建設速度突飛猛進,電源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節能減排降耗效果顯著,電力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為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對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

電源建設

清潔能源佔比升至28.4%
“到2012年底,我國發電裝機達到11.45億千瓦,預計到2013年裝機規模將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分析報告指出,自“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到“十二五”期間的前兩年,我國發電裝機增長迅猛。而2002年,這一指標數據僅為3.57億千瓦。
截至2012年底,我國火電裝機8.19億千瓦;水電裝機繼2004年突破1億千瓦躍居世界第一后,到2012年底,總裝機已超過2.49億千瓦;核電裝機容量1257萬千瓦,在建機組32台、容量3397萬千瓦,佔世界核電在建規模的40%以上;風電裝機容量由2002年的40萬千瓦增至2012年的6083萬千瓦,目前我國是併網規模居世界第一的風電大國;光伏發電裝機由2002年的基本空白增加到2012年的328萬千瓦;建成1億千瓦熱電聯產項目,改善了7000多萬城鎮人口的供暖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裝機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的電力結構也在悄然改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裝機總容量在2002年僅9000萬千瓦,到2012年,清潔能源裝機已達3.26億千瓦,佔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的比例提高到28.4%,比2011年提高0.8個百分點
分析報告指出,電力結構的持續優化,為全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和生機。

電網建設

智能電網快速推進
2006年至2012年,是我國電網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
分析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達50.7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達22.8億千伏安,電網規模連續穩居世界首位。
在這一過程中,智能電網成為電網發展的關鍵詞。如今,智能電網已成為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經濟發展趨勢下,傳統電網已不能夠滿足電力行業的需求,智能電網成為今後我國電網建設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智能電網 建設快速推進,電力智能化應用得到全面提升。交直流試驗示範工程的投運,標誌著我國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在世界特高壓輸電技術領域登上制高點。”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智能電網已成為現代電網技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說,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科技創新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引領”
十年間,電力行業自主創新步伐明顯加快,科技創新水平的顯著提升成為電力行業最深刻的內在變化。
作為我國發電領域的絕對主力,火電產業依靠科技力量大幅提高發展效率與質量。其中,擁有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54台,成為世界上擁有數量最多的國家。
水電建設方面,依託三峽工程,我國70萬千瓦水輪機組實現國產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1月5日,世界首台單機容量8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金沙江投產,標誌著我國水電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核電技術方面,我國採用第三代核電技術建設的AP1000核電機組進入主體建設階段,核電站建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已實現重大突破。
我國電力設備國產化率繼續提高,電力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和製造能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電網建設領域立足自主科技創新,電網遠距離大容量輸送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得到快速提升,特高壓技術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世界電工領域實現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引領”。

節能減排

標準煤耗十年下降57克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8336萬千瓦,提前並超額完成國家關停小火電機組目標。目前,全國火電平均單機容量已由2002年的5.3萬千瓦提高到2011年的11.4萬千瓦。
十年間,電力行業持續推進技術改造和創新,不斷降低主要能耗指標。2002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83克/千瓦時,2012年降至326克/千瓦時,十年間同比下降57克∕千瓦時,能源轉換效率繼續提高。
2002年,全國電網綜合線損率7.52%,至2012年降為6.62%,居同等供電負荷密度條件國家先進水平。全國發電廠用電率6.15%,2011年降至5.39%。
另外,我國首台百萬千瓦級空冷機組投運,標誌著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應用水平邁上新的台階。
潔凈煤技術發展與應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應用、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應用等方面,我國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2年底,我國已投運脫硫機組容量達6.3億千瓦,占煤電機組容量的89%,比2002年提高了86%,已投運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約9000萬千瓦。2011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硫排放2.3克/千瓦時,比2002年下降3.8克/千瓦時,下降62.3%。目前,我國已投運煙氣脫硝機組容量達1.4億千瓦,約佔火電機組容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