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梁

廣東五華縣革命烈士

黃國梁(1894~1927),字勝亞,號彩蓮,廣東五華縣郭田鎮龍潭村人。畢業於廣東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22年入黨,是五華籍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並介紹宋青、古大存、魏公傑、江傑夫等人加入黨組織。他以國光書店經理身份,組織發動旅穗五華籍青年學生、打石、理髮工人,成立了“五華旅穗同鄉會”。創辦了(五華留省同鄉會)月刊,親自撰寫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他將載有馬克思主義文章的書、報刊,源源不斷地寄回五華,供家鄉人民學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五華的傳播。1925年後,舉薦古大存參加東征,回五華開展農運工作。1927年在興寧策動國民黨部隊起義時被捕,於1927年5月16日,慘遭殺害。

2020年3月13日,黃國梁故居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經歷


在家鄉誠正小學、梅州中學讀書。1920年秋考取廣東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學習。受到早期共產黨人楊匏安等人的影響,入學不久,便參加“新學生社”,投入學生運動。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五華縣第一個中共黨員。
於1924年任廣州工團軍軍需主任,繼在中共廣東區委負責財經工作,並在省港大罷工委員會辦事處和廣州碼頭工會兼任職務。第一次國共合作后,中共廣東區委在廣州昌興街26號創辦“國光書店”,附設國民印刷廠,委派他任經理。大量發行《嚮導》、《新青年》、《人民周刊》、《少年先鋒》等進步刊物,出版、銷售《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唯物史觀》、《俄國革命紀實》等進步書籍,為馬克思主義在祖國南疆的早期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1923年起,黃國梁先後介紹魏公傑、宋青、古大存、江傑夫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通過中共廣東區委先後分派回五華工作。

人物生平


“甲工”是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的前身,學校教學、實習,素以嚴格要求見稱。從深山溝來到大城市的黃國梁,學習勤奮努力。當年的“甲工”,是一所富有革命傳統的紅色學校,1921年就有共產黨組織活動,培育、造就不少革命人才,後來成為著名共產黨人的阮嘯仙、劉爾崧、周文雍等,都出自這個學校。該校的師生多留學日本和英美,不但具有真才實學,而且思想開明進步。黃國梁置身於這樣的環境,深受進步思想熏陶,如饑似渴學習馬列主義著作,入學不久就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參與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192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早期的黨員之一。根據黨史文獻記載,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興召開時(即建黨之初)全國有共產黨員50多人;到了1922年6月,中共廣東組織發展到黨員32人,而7月在上海召開中共二大時,全國也只有黨員195人。
1924年,大革命開始后,中共黨組織出版大量的期刊以及創辦專門的出版發行機構,傳播革命真理。
國光書店是由中共廣東區委在平民書社的基礎上成立並由區委宣傳部直接領導的一家出版機構。1925年初,廣東區委委任總務黃國梁擔任國光書店經理及其所屬的國民印刷廠負責人。書店址設昌興街26號,後來遷移到永漢路財廳前,經理辦公室則設在文明路194、196號中共廣東區委會辦事處三樓。書店主要業務是出版、發行、銷售進步書刊,后逐漸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周報和團中央出版的《中國青年》《新青年》的“分發行所”。同時,廣東區委機關刊物《人民周刊》(1926年2月創刊,翌年4月停刊,共出50期,先後由張太雷、任卓宣擔任主編)和團省委主編的《少年先鋒》旬刊等,均是由國光書店負責印刷發行。
國光書店還大量翻印《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籍和小冊子,作為廣州農講所學員及中共幹部深造班的教材或課外讀物。另外,書店還印行過著名的《農民問題叢刊》和《海豐農民運動》等書籍。《農民問題叢刊》,於1926年9月毛澤東主辦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時主編,國光書店發行,共有26種,內容涉及孫中山的農民觀、國民黨的農民政策等。《海豐農民運動》,廣東農運領袖彭湃著,周恩來題寫書名,1926年10月國光書店印行。當時在農講所講學的毛澤東經常到書店與黃國梁探討研究印刷出版書籍事宜。1927年4月15日,國民黨“清黨”時,在廣大路56號錦隆商店樓上國光書店棧房,搜查出許多進步書刊。這些進步書籍的大量印行,對於馬列主義在祖國南疆的廣泛傳播,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黃國梁把國光書店辦得紅紅火火,還在汕頭設立了分店,讓革命圖書迅速佔領了粵東市場。此時,國光書店與新青年社、平民書社一併成為中共廣東區委專門編輯出版發行黨內和進步文藝書刊的主要機構。他的工作受到時任區委書記陳延年和區委宣傳部長張太雷的信任和讚賞。
黃國梁入黨后,一直負責中共廣東區委的財經工作,成為區委大管家。從1924年秋起,他兼任廣州工團軍軍需主任。同年12月,中共廣東區委在黃國梁與全國總工會協調下,租得文明路75-81號的二三樓作為黨團區委辦公址,周恩來、陳延年、鄧中夏等經常在此共商革命大計。彼時,區委經濟來源全靠黨團員每月上繳的月費維持,故一張紙、一支毛筆都是大家的血汗錢。黃國梁全力支持配合陳延年等區委領導,堅持能省就省原則,每次示威大遊行所用橫額和標語,都由負責人出錢買紅布和紙張,自行解決。黃國梁個頭雖不大,但人很精靈,思路清晰,整天東奔西跑,忙個不停,同事們都戲稱他為“火車頭”。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策動反革命政變“中山艦事變”。當時,中共廣東區委設在文明路,是黨的公開機關。為保證黨組織免遭破壞,黃國梁秘密租賃廣大路廣大二巷4號4樓作為區委領導秘密落腳點。此後,廣東區委領導陳延年、穆青、賴玉潤等陸續搬到這裡居住。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翌日,穆青、賴玉潤、楊匏安等當晚在廣大二巷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表反抗“四·一二”大屠殺宣言,命令各部負責人轉入秘密活動。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派緊接著出動大批軍警,包圍和查封各種革命團體和組織,搜捕和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4月17日,廣東區委作出區委機關暫時撤離廣州遷往香港,同時成立中共廣州市委等決定。面對白色恐怖,黃國梁臨危不懼、沉著鎮定,千方百計保護黨內文件和經費,全力保障區委機關撤往香港和組織廣州起義前期革命地下秘密活動經費供需。
黃國梁入黨后雖身在廣州卻很關心家鄉的革命,注意培養、發展進步青年加入黨組織,把革命火種撒向五華大地。從1923年起,就先後介紹就讀於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的同鄉魏公傑、宋青、古大存、江傑夫等人入黨。這些人後來都陸續被派回鄉工作,建立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成為當時五華革命運動骨幹力量。
1924年春,黃國梁就指派古大存到旅穗“五華同鄉會”活動,並於4月13日成立“五華青年同志會”,創辦《春雷》雜誌,大力宣傳革命。通過五華青年同志會和五華同鄉會的各種關係,向家鄉大力宣傳農民運動。
1925年夏,黃國梁兼任廣州碼頭工會工作。隨第一次東征軍回鄉的古大存返穗,黃國梁立即請他在碼頭工會一起工作並詳細了解情況。為迎接第二次東徵到來,7月,中共廣東區委根據黃國梁提議,委派古大存回鄉組織群眾武裝迎接東征軍,配合魏宗元、宋青等大力推動農民運動,很快在五華上山十約(指當時五華南部的10個鎮)組建了90多個鄉農會,並建立了農民自衛軍武裝,農民協會得到了迅速發展。同年秋,中共五華特支在橫陂成立。11月,第二次東征勝利后,古大存回穗見到了黃國梁彙報了五華革命鬥爭情況。黃國梁根據當時形勢,認真分析認為,搞好五華的工作,對粵東革命有重大的影響。又派古大存回鄉先後擔任中共五華特支委員、縣農會副會長、縣農軍總指揮,領導全縣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到了1926年4月,全縣農會會員達到4萬多人,在全省各縣中僅次於海豐、廣寧、陸豐,排在第4位。至年底,農會組織遍布全縣南、中、北片,會員發展到6萬多人,有350多個鄉建立農會。1928年1月6日,龍村睦賢成立第一個鄉蘇維埃政府,隨後不到一月時間,全縣各區鄉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還爆發了有10萬農工參加、震撼粵東的“丁卯年關大暴動”,一時間,全縣到處犁旗飄飄,形成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局面,震驚了廣東國民黨反動當局。
1927年5月,中共廣東區委研究決定策動駐興寧縣城的國民黨軍十八師宋世科團營長古懷(共產黨員)率部起義,再集合五華、興寧、紫金、海陸豐的革命武裝,佔領東韓江一帶區域,擴大軍事力量,壯大革命聲勢,形成武裝割據局面。恰巧當時古懷受宋世科派遣赴省領取軍餉來到廣州。廣東區委即叫他寫好給該營所屬一連連長魏大傑、二連連長魏耀漢(均是共產黨員)率部起義的手令,派黃國梁帶往興寧。黃國梁明知征途兇險,但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帶著組織重託和古懷的密令,經汕頭、郭田龍潭、興寧水口,到達興城。不料,此時反動的宋世科已開始“清黨”,魏大傑、魏耀漢兩連長已被撤換,接不上頭。他只好去找另一黨員排長魏某,誰知魏某已叛變,以致事情敗露,黃國梁不幸被逮捕,經嚴刑拷打,於1927年5月16日在興寧慘遭殺害。

家世背景


黃國梁的父親叫黃淡如,在村中開設小藥材鋪,以行醫為業。

人物紀念


五華人民為了紀念這位革命英烈,於1994年在縣城獅山公園修建“黃國梁烈士之碑”供後人憑弔。而黃國梁故居光德樓,也於2010年先後列為五華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五華縣文物保護單位。歷經百年滄桑的光德樓,已成為當地一處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遠近聞名的紅色舊址,每年到此參觀瞻仰的幹部群眾及青少年學生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