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門坎
貴州威寧縣下轄鄉
石門坎,位於貴州接近川滇最邊緣的西北角,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然而在1905年,隨著英國傳教士柏格理的到來,這裡迅速成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區”,中國現代教育水平最高的地方,在上個世紀的前半期,石門坎卻是苗族文字的發源地,是雲貴川交界地區的教育中心、農耕技術推廣中心、苗族文化的傳播中心、戰時災民自救中心、麻風病等地方病的救助中心,還是足球之鄉……。石門坎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傳教士及其繼任者們開創了石門坎的繁盛時代。
中國第一個雙語教學學校
第一個雙語教學學校
除了辦學校,柏格理還著手整理苗族文字和文化。當時,苗族並沒有文字,人們靠著古代歌謠傳承歷史故事。柏格理會同精通英文的苗漢知識分子,潛心研究,經過幾次失敗,終於為苗族創立了簡明易學的拼音文字。
當石門坎學校第一批苗族學生小學畢業時,1913年,石門坎破天荒派一批小“留學生”到成都學習,他們畢業后全部回到了石門,並成為當地第一代苗族教師.石門坎的交通並不發達,即使在2011年,貴州的公路網也很少延伸到石門坎。但在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事例來講述石門坎的發達程度:如果要從國外寄信到石門坎,只需要在信封上寫下“中國石門坎”的地址,郵差就能把信件準確地送到這裡。
足球運動
中國第一所苗民醫院
這裡有過中國最早的麻風病院和中國第一所苗民醫院。這裡是中國境內首次發現和報告地方性氟病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