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村

甘肅省臨洮縣玉井鎮白塔村

白塔村位於臨洮縣城南4公里處,現有15個村民小組,902戶3751人,其中勞動力2289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659人。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05元。村內有潤狄、惠源兩所水電站。沿洮河建村,環境優美,土壤肥沃,主要產小麥,玉米,馬鈴薯和豆類作物。近年來,白塔村圍繞“村級組織機關化、村幹部職業化”,結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的發展思路,全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

地方簡介


一、基本情況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白塔村位於臨洮縣城南4公里處,國道212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現有15個村民小組,902戶3751人,其中勞動力2289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659人。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05元。村內有潤狄、惠源兩所水電站。
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白塔村黨支部共有黨員102人,其中女黨員6人,擁有高中以上學歷者15人,流動黨員5人。
三、民生情況
本村現有農村低保戶145戶532人,城市低保戶9戶17人,農村五保戶15戶15人,優撫對象8戶8人,有80歲至89歲高齡老人31人,90歲以上老人1人。
四、農業、養殖業情況
白塔村現有耕地4297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初步形成了地膜馬鈴薯複種大蔥、大白菜的生產模式,地膜馬鈴薯複種蔬菜面積達2200畝以上,今年又建成了總面積達79畝的拱形棚。本村現有養殖大戶6戶,主要集中在白塔、黃北、深溝沿三個社,全村大牲畜存欄99頭,生豬存欄2084頭,羊存欄1007隻。
全村均降雨量600mm,洮惠渠縱貫全村。村委會結合不斷發展變化的本村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優勢,完善和提出了全寸經濟發展思路:即"圍繞新農村建設,突出小城鎮、農村道路、休閑旅遊三項重點建設,招商引資,先後建立了潤狄、惠源兩所水電站;硬化了貫穿全村的廠沿主幹道,建立了洮河苗圃區,經濟發展變化明顯。
五、計劃生育情況
全村有已婚育齡婦女820人,其中無孩57人,一孩301人,二孩392人(其中二女戶88人),多孩70人,多女戶19人。當年新婚23對,今年安排生育指標一孩39人,二孩30人。獨生子女領證戶116人,本期5人。
六、基礎設施建設設情況
全村有村社道路29公里,其中已硬化21.5公里,居民全部飲用自來水。
七、教育教學情況
現有石營小學一所,在校學生36人,教職工5人,有18間教室共800平方米。
八、新農村建設步伐
抓學習調結構,提高致富能力。村黨支部按照遠程教育配套設施“十有、五防、四通”的要求,規範站點建設,籌資3800元對站點房屋進行了防水處理和裝修美化,堅持每月組織黨員幹部和群眾教育培訓學習2次,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和種植、規模化養殖和蔬菜複種及設施農業相關技術,受益黨員群眾達1500多人。在全村形成了以地膜辣椒、地膜洋芋複種大蔥大白菜為主,擴大花卉繁育面積,發展食用菌和育苗的產業格局。村黨支部通過遠程教育網路的幫助,從陝西定邊、內蒙調入洋芋良種600噸,大力推廣地膜洋芋複種大蔥或白菜種植模式,實現了多茬種植,2010年畝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今年預計達到8000元,群眾的經濟收入大幅提高,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
破難題辦實事,解決發展瓶勁。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村黨支部始終將破解發展難題作為主要任務來抓。通過爭取“一事一議”項目,由黨員志願者帶頭義務勞動,群眾出義務工的方式,投資110多萬元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曹家溝排洪溝白塔段1500多米護坡進行襯砌加固,徹底消除了在雨季到來時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為了方便群眾放水難的問題,投資1萬元左右,修建了兩條長50多米的支渠進水口。針對群眾過河溝難的問題,又投資1萬多元,在護坡上用漿砌石修了兩條路,徹底解決了群眾過河溝難的問題。針對群眾出行難問題和農產品運輸難問題,積極申請縣交通局項目,先後對16公里的村社道路進行了硬化,農民種植的2洋芋、大蔥、白菜等農作物在田間地頭就被商販收購,解決了嚴重製約群眾致富增收的農產品運輸難的瓶頸問題。針對周邊群眾蔬菜銷售難的問題,黨支部經多方爭取,將原村永新玻璃廠改建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便進一步方便群眾農產品銷售和掌握定價權,將會對白塔村乃至全鎮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建機制增活力,樹立良好形象。為了將好事辦好,將實事辦實,村“兩委”將完善議事機制和監督機製作為樹立班子形象的核心工作來抓。在道路硬化、護坡修建等工作中,成立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財務管理小組、質量監督小組和財務監督小組,全程監督項目的實施;其次,從項目的提出、商議、實施等全過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建設規劃、資金來源、建設要求等重大事項進行了公開公示,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提高了項目實施的透明度。同時,健全了值班制度,安排村幹部輪流值班,方便辦事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