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第十中學
綏化市第十中學
2006年,原綏化鐵路第二中學改制更名為綏化市第十中學。2011年,市政府決定將綏化市第二中學初中分校、綏化市第七中學初中部和市第十中學整合,成立新的第十中學,校址位於世紀方舟小區。新的第十中學是由原第二中學分校、原第七中學初中部和原第十中學整合而成的,這3所學校都有著悠久歷史和良好的教學傳統。
雷家鳴綏化市第十中學校長 黨總支副書記
1965年11月10日出生,蒙古族,籍貫黑龍江省林甸縣,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大學本科學歷。
1987.7—1996.7綏化市第七中學物理教師
1996.8—2001.8綏化市第七中學政教處主任
綏化市第十中學
2015.8— 綏化市第十中學校長
2011年8月,綏化市委、市政府投資5000萬元,打造了由原第二中學初中分校、原第七中學初中部和原第十中學三所學校整合而成的新的第十中學。經過兩年的建設和發展,第十中學已逐步成為綏化市唯一一所集現代化、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於一體的新型標準化初級中學。
第十中學現有36個標準教學班,在籍學生1874人,教職工201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08人,市級中青年專家2人,市級優秀人才5人。校園總面積23250平方米,教學樓建築面積14500平方米,有全市一流的體育運動場館,全市同類學校中圖書存量最大的閱覽室和圖書館,設施完善的教輔館室,音體美專業教室、形體訓練室,擁有全市獨一無二的多功能演播大廳及閉路電視系統,在全市率先使用電子無塵黑板。
綏化市第十中學,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
以“辦一流教育,創一流學校”為辦學發展總體目標,圍繞“育優生,樹名師、創名校”這一辦學思想,確立了“以人為本、育人為本;和諧發展、內涵發展”的辦學理念。
第十中學辦學發展目標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把第十中學辦成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的先鋒校,素質教育的示範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校和對外交流的窗口校。發揮第十中學在全市教育中帶頭、帶領、帶動作用。
校訓:“團結奮進勵志圖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校風:“厚德博學誠信尚禮質樸篤行”
教風:“崇德尚學嚴謹治學勤勉礪學”
學風:“樂學善思勤奮求真探索創新”
為貫徹學校辦學理念,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第十中學在教學工作中把“實、嚴、緊、細、高、新、活”作為教學管理原則,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探討高效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深化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探索出了“突出主體、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第十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253教學模式
在德育工作中樹立“德育首位,育人為本,以德立校,以德治校”的理念。以“突出重點、講求實效、拓寬渠道、活化內容”為原則,充分利用學校硬體設施,積極開展內容豐富、教育意義深刻的系列教育活動。四位一體德育模式
綏化市第十中學
建校以來,第十中學共獲得國家級教育科研先進學校、省級標準化建設工程先進單位、省級師德建設十佳單位、省級群眾滿意學校、省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等國家、省、市級榮譽二十幾項。
榮譽名稱 | 獲得時間 | 級別 | 授予單位 |
師德建設十佳單位 | 2011年 | 省級 | 省教育廳、省糾風辦 |
讀書活動先進集體獎 | |||
教育科研先進學校 | 2012年6月 | 國家級 | 國家教育學會 |
校園足球活動試點校 | |||
先進基層工會 | 2012年9月 | 市級 | 綏化市教育工會 |
傳統項目學校(足球) | 2012年9月 | 省級 | 省教育廳、省體育局 |
師德建設十佳單位 | 2012年9月 | 省級 | 省教育廳、省高工委 |
青年文明號 | 2012年11月 | 市級 | 共青團綏化市委員會 |
標準化建設先進學校 | 2012年12月 | 省級 | 省教育廳 |
五一勞動獎狀 | 2012年12月 | 省級 | 省總工會 |
全省禁毒教育示範學校 | 2013年5月 | 省級 | 省教育廳、省禁毒辦 |
文明單位 | 2013年8月 | 省級 | 省委、省政府 |
文明單位 | 2013年8月 | 省級 | 省委、省政府 |
2013年度全省禁毒工作先進集體 | 2014年4月 | 省級 | 黑龍江省禁毒委員會 |
全省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工作先進單位 | 2013年8月 | 省級 | 省教育廳 |
省軍區政治部 | |||
黑龍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 | 2013年8月 | 省 級 | 省教育廳 |
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
第十六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月活動中獲得“綏化市特色活動”獎 | 2013年10月 | 市級 | 市教育局 |
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
綏化市“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 2014年3月 | 市級 | 綏化市婦女聯合會 |
綏化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