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邦

秦元邦

秦元邦,(1899年1月-1991年2月),廣東梅州人。北伐戰士,廣州文化大學校長,中山大學、東吳大學、勷勤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忠誠的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久經考驗的愛國革命民主人士。代表作品《原始社會之土地形態的研究》。

人物簡介


秦元邦,(1899年1月-1991年2月),廣東梅州人。1920年在印尼坤甸振華學校擔任教員時響應“五四”運動,被荷蘭殖民政府逮捕入獄,一年後被驅逐返國。
1927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政治指導員。
同年參加南昌起義
1929年留學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被推選為“中華留日同學會”主席。
1933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1934年歸國,后曾任翁源縣縣長,中山大學、東吳大學、勷勤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文化大學校長。
1946年春協助蔡廷鍇成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
1948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時當選為第一屆中央委員。
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訂《共同綱領》、議決國徽國歌國都和第一屆中央政府人選。
秦元邦一生中雖遭遇五陷囹圄之苦,但從未改變其對民主、真理的革命追求。
建國后,歷任廣東省政府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省體委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兼文教辦公室主任(主管廣東省高教局、教育廳、衛生廳、文化局、省體委等工作),民革第二至六屆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副主任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
著有《原始社會之土地形態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46年出版);《長行廬詩詞選》等。

黎明前的戰鬥


1948年1月,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李濟深、何香凝馮玉祥、蔡廷鍇、張文、譚平山、柳亞子、鄧初民等在香港組織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布與國民黨反動派徹底決裂,反對蔣介石,擁護共產黨,聯合民主黨派愛國人士,推倒蔣家皇朝,建立新中國。在廣州、上海、四川等地,紛紛設立地下機構,開展工作。是年7月,民革廣東組織,在合浦地區吸收退役和現役軍人參加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組織之一),成立分會。分會籌備成立廣東合欽靈防邊區人民軍指揮部,發動合浦地區國民黨的保安隊、聯防隊反蔣起義,配合中共粵桂邊縱武裝作戰。可惜此事被叛徒葉其潤出賣,向八區專員公署告密,王宗興等九人被專員董煜派兵逮捕,解來廣州。8月15日,民革廣州的領導人秦元邦教授和成員葉少泉、余勉群、藍其偉、楊耿森(原名楊光武)、邱忠等人因此被捕。
1949年1月,蔣介石發表元旦文告宣布下野,讓副總統李宗仁上台,為緩兵之計進行和平談判。北平國共和談,要李宗仁釋放政治犯是和談內容之一。不久,國民黨釋放了秦元邦、葉少泉兩人,秦元邦教授和葉少泉獲釋后,即赴香港向民革組織彙報,向中共主辦的《華商報》揭發國民黨廣州當局,秘密逮捕民主人士、愛國學生,監禁在秘密監獄里進行非人道的迫害、暗殺的暴行。《華商報》發表了《血債血償還》的評論文章,警告國民黨廣州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