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

明代人物

林楊(1345-1419年),字儀中,福州海壇鎮山門村(今平潭縣流水鎮山門前村)人。

生平經歷


明洪武初,倭寇常犯中國沿海,搶劫商船,掠殺居民,閩、浙、粵3省沿海島民受害尤烈。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下令3省沿海島民遷徙內地。福州指揮使李彝奉命至海壇視察,百姓紛紛要求免遷。彝乘機敲詐,索賄無厭,激起民憤,布衣林楊率眾逐彝。彝懷恨在心,以“海壇遠離內陸,距琉球僅一日航程”為由,奏請徙民。於是朝廷下詔,勒令3天之內全島居民內遷。人遷業廢,百姓苦不堪言,可原有的田賦各稅仍照舊額外徵收。“生者代死者之納,存者代亡者之償”,內遷戶反對交納這種極不合理的“虛稅”。因不堪重負,賣兒鬻女、赴水投環者,不計其數。林楊憤慨萬分,寫就《奏蠲虛稅疏》,並千里迢迢,上京告御狀。守臣接疏不報,反以抗稅大罪將林楊投入牢獄。入獄18年,林楊受盡苦楚。出獄後方知母逝弟亡,自己也瘦得形銷骨立。有人可憐他,要舉薦他做官,他斷然辭謝。回鄉數年後病逝,終年74歲。宣德元年(1426年),朝廷終於復勘准奏,詔閩、浙、粵3省民移產虛的賦稅一律豁免。

社會影響


林楊一疏,利及三省,廣大內遷戶欣喜若狂,無不稱頌林楊為民請命的義膽俠腸。明工部侍郎董應舉稱:“片疏霽天威,言澤遍三省。”為紀念林楊,福清海口鄉民立“韋布回天坊”一座,並以鄉賢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