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鎮

黑龍江省木蘭縣東興鎮

東興鎮位於黑龍江省木蘭縣境北部。中華民國時期治縣,隸屬黑龍江省。

東興鎮位於木蘭縣北部,坐落在大青山腳下,木蘭達河北岸,東以青峰嶺為界,南與新民鎮,北與慶安縣大羅鎮接壤,距縣城66公里,面積1260平方公里,為木蘭縣第二大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巴彥蘇蘇旗營協領遷駐東興鎮,置協領公署,1947年,設木蘭縣第二區。1958年9月,改為東興公社。1980年10月,公社改鎮。

2019年末,東興鎮下轄4個街道和13個行政村。

2017年,東興鎮企業個數共112個,企業從業人數3377人,其中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1個。

歷史沿革


木蘭縣東興鎮
木蘭縣東興鎮
東興,地處青山口外,地方扼要,清朝晚期出放旗地,安設屯田,創立集鎮。東興鎮一帶,清代晚期,屬呼蘭廳(今巴彥縣)管轄,乃大片山林荒地,故稱“東荒”。設鎮屯田之後,取東荒之“東”字和盼望此地興盛繁榮之“興”字,定名為“東興”。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黑龍江將軍奏准出放東興毛荒。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由巴彥蘇蘇撥民600戶到東興墾荒屯田。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巴彥蘇蘇協領移居東興鎮,設置協領公署,屬旗營制,分鑲紅、鑲白2旗,下轄6佐、42屯。中華民國成立后,撤銷東興鎮協領公署,所屬區域劃歸木蘭縣管轄。1927年7月,設置東興設治局,東興鎮為設治局駐地,劃為城區。東北淪陷后,1933年10月,“改局為縣”,東興鎮遂為東興縣城。初設城區保,1939年改設東興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7年11月將東興縣並人木蘭縣后,設置東興區。1950年10月,改為第二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東興鄉、東升鄉。1958年3月,將東興、東升兩鄉合併為東興鄉,同年9月改稱東興人民公社。1980年改為東興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巴彥蘇蘇旗營協領遷駐東興鎮,置協領公署。
1927年,為東興設治局駐地。
1933年,為東興縣駐地。
1947年,設木蘭縣第二區。
1958年9月,改為東興公社。
1980年10月,公社改鎮。
2001年3月,滿天鄉併入東興鎮。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全鎮地勢東高西低,北部為小興安嶺完達山脈,東部是海拔640米的大青山,南部,西部為山地丘陵,地理構成為七山二水一分田。
東興鎮土壤母質屬第四紀粘壤質沖積、洪積物,共8個土類,24個土屬,39個土種,土壤中白漿土面積較大,佔總面積的55%,其它依次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等。

地形地貌

東興鎮地處木蘭縣北部低洼山區,地勢起伏不平,內有山間盆地。

氣候特徵

東興鎮屬寒溫帶氣候,年有效積溫2300—2700℃,無霜期為115—125天,年平均降雨量為64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為21℃。年平均水份蒸發量為1245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84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鎮有土地總面積18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51,000畝,耕地面積中水田35,000畝,旱田116,000畝,現有林地95萬畝,荒地40萬畝,草地12萬畝,城鎮用地5,000畝,農村原住用地6萬畝,工礦用地3,000畝,交通用地2萬畝,水域16萬畝,農業荒地5萬畝。

水資源

全鎮境內共有大小河8條,其中主要河流有5條,均屬松花江河系。最大河流為木蘭達河,境內流長30公里。境內有大型水庫一座(香磨山水庫),小型水庫2座。五小水利工程370處,耕地有效資源利用率達30%。

林草資源

東興鎮地處林區,境內有興隆、雙豐兩個森工局所屬的八個國營林場。盛產紅松、黃柏、柞木白樺、曲柳等珍貴樹種,林木蓄積量達億立方米。除國有森林資源外,全鎮現有人工林面積達30萬畝,全境森林覆蓋率達56%。全鎮現有草原面積12萬畝,其中優質可牧草原面積10萬畝。

礦產資源

東興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花崗岩、角色岩、石墨儲量較大。此外,岩金、鉛、銅等金屬礦物質也有相當儲量。

旅遊資源

東興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國水利百面紅旗之一的香磨山風景區位於城區東6公里處,東北地區最大的寺廟慈航古寺。建於香磨山北側,加之原滿天“五一”水庫,旅遊已經成為推動東興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東興區號:0451
郵編:151925

行政區劃


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后,東興鎮與原滿天鄉合併,合併后全鎮轄東北村,七屯村,東聯村,吉祥村,東升村,西北村,富榮村,東平村等13個行政村,其中有兩個少數民族村(回民村、東光村(鮮族)),55個自然屯。鎮城區有5個行政村,政府所在地在東興。

人口數據


合併后,東興鎮現有人口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000人,性別構成為:男性23,000人,女性22,000人,民族構成為:漢族為44,000人;佔97.8%;回族160人佔0.4%;滿族120人,佔0.3%;鮮族506人,佔1%;其它少數民族214人,佔0.5%;年齡構成為10歲以下5000人,11—30歲1,5000人,31—60歲18000人,61歲以上7000人。

經濟


2011年,東興鎮農業總產值4.8億元,糧食產量7.9萬噸。牲畜年末存欄5.3萬頭。森林覆蓋率56%,活立木蓄積量360萬立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7600元。
2011年,東興鎮工業企業36家,職工1890人,工業總產值1.5億元。財政總收入2845萬元,比上年增長12%,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
2017年,東興鎮企業個數共112個,企業從業人數3377人,其中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1個。
東興鎮
東興鎮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東興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圖書室16個,藏書2萬餘冊。2011年末,大型休閑廣場1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1415戶,入戶率86%。
東興鎮
東興鎮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興鎮有小學8所,在校生1962人,教職工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2所,在校生786人,教職工162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興鎮有鎮醫院2個,村衛生所17個,病床132張,專業衛生人員181人。

社會保障

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0戶,人數1318人,支出140.8萬元,月人均89元;供養農村五保243人,支出46萬元。
東興鎮
東興鎮

交通方面


鐵路方面

東興鎮原有亞洲第一長小火車線路,用來運送木材,後來因國家政策,停止對木材砍伐,因此火車在2012停運,僅保留客運路線,到2014年火車全面停止運行。

公路方面

較為發達,有慶木公路橫貫全鎮,在東興鎮南70公里處還有哈同高速。南56公里還有省道101,交通便利。

公共交通

目前東興鎮有公路客運站一座,有直達哈爾市,佳木斯市,綏化市,木蘭縣,通河縣,巴彥縣,慶安縣的客車。還有到下屬各屯的公共汽車。
東興鎮境內巴木通森林鐵路橫貫東西,有森林小火車站1個。木慶路縱貫境內南北。長途公路客運站1個,日發班車25次,有直達哈爾濱、綏化、佳木斯和附近地區的往返客車運輸線路8條,年客運總量18萬人次,年貨運總量280萬噸。
東興鎮
東興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