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七農場
密山市東南部的一個農場
徠黑龍江省八五七農場,位於密山市東南部,北鄰完達山,南依小興凱湖,地處東經132°5′到132°40′北緯45°20′到45°42′範圍內。
八五七農場境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西距密山市64公里,北距衛星車站15公里,南臨小興凱湖,轄25個農業生產隊,27個工商運建服單位,總人口15639人(2010年),地貌多屬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氣候具有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境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地貌多屬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少數為漫崗。境內有豐富的石灰石、草炭資源,而且土地、草原、河流資源都很豐富。農場始建於1951年,現擁有耕地40萬畝,人口兩萬人,其中職工8789人,轄有25個農牧業生產隊,22個工、商、運、建、服企業,是一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商運建服綜合經營的大型國有農場。農場先後被國家農牧漁業部、國務院授予農業生產先進企業和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1996年,農場被評為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1999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1年,又獲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4--2000年,農場共生產糧豆95.5萬噸,累計實現經營利潤6120萬元,上交稅金3961萬元。2002年,農場經受住了遭受70年一遇的冷害襲擊,面對農業收成減產、農場黨政班子成員更替頻繁、入世后水稻價格下調、職工收入降低等諸多的考驗,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055.8萬元;利潤總額480萬元;人均收入4770元。
八五七農場
八五七農場,原為“密山農場”。1951年由瀋陽市勞改大隊建立,為勞改農場,對外稱“瀋陽市密山農場”。1954年8月,劃歸黑龍江省公安廳管轄,改名為“黑龍江省密山農場”。1957年5月,劃歸國家農墾部領導的鐵道兵農墾局。1960年2月,改為八五七農場。1968年6月,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八五七農場編為第四師第四十二團。1976年2月,撤銷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改為朝陽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墾分局管理。1979年恢復八五七農場名稱
八五七農場地處穆棱河——興凱湖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全場土地面積8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8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和水稻。1992年糧食總產量6.77萬噸,商品率佔60%以上,農業總產值達6993萬元。場辦工業有木材綜合加工、乳品加工廠等。全場總人口1.8萬人。場部所在地朝陽鎮,始由熱河省朝陽川墾戶到此墾殖,故名“朝陽”。鎮內總人口達6000人,已成為新興的農墾城鎮。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瀋陽市法院在此建場,歷經老鐵道兵,五八年轉業官兵,山東、河南、四川、遼寧等地的移民和下鄉知識青年的墾荒建設,農場已形成了集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有機整體,並以此為依託,發揮輻射功能帶動農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高速發展,這種新興的城鎮化建設和發展布局適應了農場經濟的高層次發展需求。形成了全新的特有的北大荒文化。農場已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500餘台套,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7%以上。
內有朝陽小學、朝陽中學,培養出十餘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學子。八五七農場雖小,卻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同時風尚良好,治安井然,重視教育,尊老敬老。
八五七農場文教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場實現了集中辦學,教育教學樓總面積2萬平方米。農場小學1989年成為總局唯一的省示範小學,2002年又被評為省示範小學。農場中學2002年被評為總局示範高中,自恢復高考制度后已向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1500餘人。
八五七農場學校簡介
八五七農場學校,創建於1951年,當前實行的是“科校合一、分部管理”的辦學體制。學校佔地面積14萬平萬米。有教學班36個。在校生1600多人,其中住校生600多人。有教職工160人,其中專任教師104人。在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59人;大專學歷37人;教師學歷100%達標。有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63人;有省骨幹教師2人,總局骨幹教師8人;省教學能手5人,總局教學能手6人;省優秀教師2人,總局優秀教師10人。子弟校擁有教學樓兩幢,建築面積11520平方米。宿舍樓一幢,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食堂兩座,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
八五七農場子弟學校中學部
學校現有新建的理、化、生和自然實驗室各一座,多媒體電教室兩座。有語音室一座,微機室四座,師生擁有微機300餘台,全部寬頻上網。
電化教育設備適時更新,為課程改革和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學校有10台液晶投影儀,兩部DV格式攝像機,兩部專業數碼照相機,1台激光彩色印表機,14台黑白激光印表機,10徠台數碼實物展示台,60台電視機,40台錄音機,4台速印機。
為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環境育人目標,農場計劃投資100萬元,為子弟校建一座墾區一流的植物園和硬塑籃球場,並進一步改造相關設施,購置相關設備,優化教育環境,建設和諧校園,發展一流教育,為農場老百姓的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
八五七農場堅持“立足長遠、分步實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增強功能、整體發展、確保二十一世紀不落後”的方針,加快了農場小城鎮建設步伐,形成了服務全場、輻射周邊、拉動農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和信息服務中心。農場自籌資金修建了80公里的場內循環公路,新建了朝衛公路和朝衛大橋,溝通了密山虎林地區的場鄉、城鄉往來,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農場建起了通信樓。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和有線電視,隊隊電話暢通,80%的居民看上了20套以上的電視節目。農場陸續建成了集貿市場、集市大棚和商業一條街,開辦了“逢八”大集。
八五七農場畜牧生產發展迅猛,牧工商一體化生產體系已具規模,建成了年產5000噸的飼料加工廠,2002年年末奶牛存欄4217頭;鮮奶總產13285噸;生豬周轉7700頭,家禽22萬隻,產蛋680餘噸,畜牧總產值達3580萬元。農場1998年被黑龍江省授予“科技興牧先進單位”稱號
2003年,八五七農場使佔全場耕地面積80%的水稻調優、調綠、調特,20%旱作農業大力發展種、經、飼,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小湖牌”水稻、雙高大豆為重點,建設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
(1)建成32萬畝高標準的“小湖牌”優質綠色有機稻米生產基地。
(2)建設萬畝優質雙高大豆品種八五七一一1號種子生產基地。
(3)建成3萬畝有機大豆生產基地。
(4)建成萬畝水飛薊生產基地。
(5)建成萬畝白瓜子生產基地。
(6)建設2萬畝青貯、玉米、飼草生產基地。
同時,農場重點規劃建設6個奶牛專業連隊,力爭2004年專業隊奶牛存欄500頭以上。積極發展大鵝及特色養殖,在14連隊建設萬隻大鵝及香鶉鴨生產示範基地。萬畝雙高大豆857—1號種子基地簡介857—1號大豆是八五七農場四隊農藝師周長流從合豐25號群體中經過多年系統選育的品種,1997年1月通過了黑龍江農墾總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命名推廣。857—1號大豆已在牡丹江分局推廣117萬畝、密山地區推廣達102餘萬畝。該品種生育日數120天左右,需活動積溫2350—2450攝氏度,平均產量175—200公斤/畝,脂肪含量21.4%,蛋白質含量43.75%,屬雙高大豆品種,適宜在黑龍江省一、二、三積溫帶種植。2003年,八五七農場建立萬畝雙高大豆857一l號種子生產基地,實行單品種生產、純品種推廣經營,以滿足農戶對857—1號大豆用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