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開泰的結果 展開

張開泰

無產階級革命家

張開泰,人名,著名的有海南抗日革命歷史名人張開泰。張開泰(1905——1978年)三亞市海棠灣鎮風塘村人,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早期的革命領導人。

張開泰(海南)


基本信息
姓名:張開泰職業:社會主義工作者、軍人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民族:漢族
主要成就:藤橋起義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之一 仲田嶺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
參加土地革命戰爭
參加抗日戰爭
參加解放戰爭
領導瓊崖縱隊第三支隊
先後擔任廣東省總工會主席及海口市委書記
出生地: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鎮風塘村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78年中秋

個人簡介

張開泰同志
張開泰同志
張開泰(1905—1978年),三亞市海棠灣鎮風塘村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藤橋起義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之一、仲田嶺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陵崖縣委主要負責人、海南獄中鬥爭的領導人、瓊崖抗日獨立縱隊第三支隊長、政委、崖保樂邊區辦事處主任。在二十多年的槍林彈雨中,身中十一槍。文化大革命中,這位忘我為黨工作幾十年、出生入死、滿身彈痕而倖存的共產黨員,也被誣為“叛徒”和“走資派”,掛板遊街,由於長期遭受審查批鬥、身心受到嚴重推殘,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七日在海口市“紅軍院”與世長辭。中共海口市委為他的冤假錯案召開平反大會時,群眾沉痛哀悼,各界人士和單位人獻花圈四百多個表示敬意。

人物生平

早期共產黨員、革命領導人之一。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喪父。1925年11月他把鄉村青年和勞動群眾組織起來,將竄入村裡搶劫民財的軍閥憲兵打得逃竄,並奪下槍支,此事激起了國民黨政府縣長王鳴亞的惱怒,到處貼布告,下令追捕張開泰。後來經人介紹,張開泰結識了共產黨員陳世訓,便毅然投身革命,不久,被委任為崖縣農會委員兼林旺鄉農會主任。1926年8月經陳世訓推薦,到加積仲愷農工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黨。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為免遭國民黨的迫害,5月張開泰、陳保甲、王植山等共產黨員從學校轉移到藤橋風塘村進行革命活動。首先建立黨支部,接著成立農會,把該地區農民自發秘密組織起來的“維持公正會”爭取為黨領導的革命群眾組織,並秘密裝備一支200多人的農民武裝。同年冬,張開泰率領這支原始裝備的農民軍配合紅軍消滅國民黨藤橋警察署和商團,繳獲50多支長短槍,將這支隊伍擴編成一個紅軍補充連,陳保甲任連長,張開泰任副連長兼第一排排長。“保亭營事件”后張開泰被任命為第三營第二連連長,駐守藤橋。敵人反撲時,藤橋黨政軍民在張開泰的指揮下,奮起還擊,使敵人棄下30多具屍體而潰逃。由於戰功顯著,被提拔為紅軍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
1928年3月,國民黨縣長王鳴亞招兵買馬,糾集1000多人,武裝包圍藤橋市,經過十多天的堅持奮戰,紅軍彈盡糧絕,被迫轉移,途中又遭敵人的伏擊,張開泰腳部中兩槍受傷。沖打突圍后,流散山村,挨餓15天,到陵水上北區找紅軍第三營。傷愈後任紅軍第三營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率部駐守北區過路嶺,與進攻駐地的國民黨葉肇部隊奮戰2天,后因敵眾我寡,被迫撤出。在此次戰鬥中,身中9槍不死。
1929年任瓊山縣第二區委書記。為迅速重建被國民黨破壞的大林、塔市等區的鄉村黨的基層組織,打擊國民黨的囂張氣焰,張開泰扮成跛腳乞丐,孤身到大林鄉團局,剷除了多次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國民黨大林鄉長林海豹,使該地區黨組織很快地恢復,革命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1936年3月,在竹拉村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時,被國民黨聯防隊逮捕。在監獄中,敵人施行種種酷刑,他始終堅持不屈,從未暴露黨的任何機密。
1938年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后被任命為政工隊長,后調任部隊連長、指導員、中隊長。接著又被提拔為大隊長。
張開泰[無產階級革命家]
張開泰[無產階級革命家]
1939年10月21日,張開泰率隊圍攻日寇駐那大市據點,把日偽軍200多人圍困半個月,最後佔領那大市。擊斃日本指揮官1名,斃傷日軍多名,俘偽軍中隊長以下官兵80多人,繳獲一大批槍支和子彈、軍用物資等。
1941年4月任第三支隊隊長兼政委。後來第三支隊奉命東調,在途經黑眉嶺時受日軍包圍襲擊,激戰5晝夜,斃傷敵人幾十人,我軍傷亡40多人,突圍後繼續前進,經過半年多的艱苦鬥爭,於1942年初到六連嶺根據地。1941年11月張開泰被派返陵崖保樂邊區任主任。1946年被調任東區地委副書記、副專員。解放后歷任華南分局黨校副教育長,廣東省總工會主席,瓊山縣委、海口市委書記。文革時遭受“四人幫”的迫害,冤怨成疾,不幸於1978年逝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