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草廟村的結果 展開
草廟村
河南洛陽市嵩縣下轄村
草廟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城南、紙房鄉西南7公里處,現有沿河公路直達,並通至溝內十餘里毛溝、秋盤村,合稱為五道溝,緣起伊河陸渾水庫南岸第五道分支。草廟村居五道溝中段開闊處,呈魚肚形盆地。村屬主要河流有石門溝河(全長3.5公里)、五道溝河(流經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廟村鳳凰嶺腳下合二為一,下流十餘里匯入伊河。
五道溝歷史久遠,最遠可溯至上古“陸渾部落”,有遠古后羌人戰敗西遷,“陸渾戎”失散,村落便不復存在。草廟村中所傳民間傳說多與漢代有關,至盛唐時期,河南五道溝有大戶黨姓人丁興旺,後到處遺留黨姓墳冢。(現學校所處即為墳冢,留下大小石碑無數)至宋后,各地混戰、土匪佔山為王,民不聊生,五道溝因地勢險惡漸雜草叢生,杳無人煙。自清初後有韓、王、張遷入,開荒種地,繁衍後代。
洛陽草廟村
草廟村名,由來已久,最可信的當是“劉秀修廟”。相傳,王莽攆劉秀路經此地,劉秀單槍匹馬進入五道溝,但見兩山對峙,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鳥語花香。尤其是看到一山形似巨龍飲水,因留戀山水,放慢馬蹄,忽聽人嘶馬鳴,便慌不擇路,沿河澗小路而行,但見兩溝並出,不知行其左右,便打馬跑上一丘形小山。山上有一小廟,因年久失修,斷壁殘垣,神像裸露,雜草叢生,深可沒人。劉秀掩馬嘴,銜鈴環,登高處,藏於神像后。王莽不見劉秀蹤影,沿南路而行。后劉秀脫身,高呼“草廟救了我”。既而進東溝,翻倒回,一路東行。后劉秀登基重修此廟,重塑神像,此地便取名草廟至今。
草廟村位於洛陽市嵩縣城南、紙房鄉西南7公里處,現有沿河公路直達,並通至溝內十餘里毛溝、秋盤村。草廟村居五道溝中段開闊處,呈魚肚形盆地。全村總面積3.9平方公里,14個村民組,36個自然村,分佈於兩溝一坡,兩溝即石門溝和五道溝,一坡即瓜坡。全村共640畝沙坡旱地,分嵌於溝岔兩邊山腰間,溝澗旱天斷流,雨季洪水滾滾注入伊河。
村屬主要河流有石門溝河(全長3.5公里)、五道溝河(流經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廟村鳳凰嶺腳下合二為一,下流十餘里匯入伊河。
解放前五道溝河水常年不斷,出行可以坐船,溝內地主賣糧划船直達洛陽。老輩傳言:唐代武則天修洛陽宮,曾來五道溝選取木頭。古時曾有官道通木職街鄉,又因毛溝有產銀的官銀洞,現留有古道路遺址。58年大鍊鋼鐵,村民上山砍取木材,曾有5人合抱的大樹。
居於村中最高山脈--丈道山,海波800米以上,山頂眺望可俯視嵩縣縣城,天氣晴好,可以看到陸渾水庫全貌,是嵩縣縣城附近最高的山脈。山澗遍生各種藥材、山果,頂上殘有戰壕,是為國民黨13軍某部抗擊日軍所築,百畝松林形成天然氧吧。
村中最底處韓灣組,海拔不足200米,是草廟村韓氏族地,隨著地表植被的破壞,河灘抬高,韓灣正在逐漸上移。
洛陽草廟村
鳳凰嶺下分二溝,一側,石門溝,可追隨“王莽追劉秀”的歷史足跡,逛竹林,采山果,在油菜花中捉蝴蝶,欣賞“左青龍(山)右白虎(嶺)”,在石門一線天穿行,最後到水庫吃農家飯:紅薯檀葉玉米粥、各式時令山野菜;另一側直至毛溝、秋盤賞深山土色,可上“祖師頂”膜拜古代道教祖師煉丹聖地,可入老林“冰洞”(每年夏天6-7月,山洞中還結有大量冰塊)……
洛陽草廟村 草廟村
草廟村林果業發展始與1961年,全村人民在石門溝坡地改造一果園,嫁接栽植蘋果、梨500餘畝,因管理不善而失敗,后根據本地具體情況改種油桐,先後數年累計種植油桐3000餘畝,年產油桐50000畝,現有山坡基本上全是油桐,春暖花開季節,滿山遍野一片潔白。
1977年前,有土地面積690畝,糧食單產仍不足250公斤,1978年後,加大農業投資,購置噴灌機5部,修水渠5000餘米,河溝兩邊的100畝土地得到灌溉,糧食產量有一定提高。1990年後,又加大了農業投資,架設高壓線路1200餘米。2000年冬高壓整改,2001年低壓整改,添置小型潛水泵100餘個,架設排灌一座,基本解決了人畜用水難問題。使200餘畝土地旱澇保收,糧食產量也有原來得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1999年以來,農民經濟意識增強,又把視線從單一的糧食作物轉向經濟作物。開始種植蔬菜、花卉等良種外繁,現已初舉規模,中藥材種植也大面積發展。加上勞務輸出的補充,由1997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提高到人均收入940元。
2000年至今,村中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村中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逐年增多。雖有一些家庭蓋起兩層小樓,也多是空巢家庭。
解放前後,五道溝文化教育極為落後,識字者極少,1951年成立村小,1958年辦起初級中學,累計在校學習者200餘名。隨著時代的進步,地理條件的變化,曾三遷校址,到1965--1979年改為鄉辦中學,曾一度發展為草廟高中,為整個五道溝三村(草廟村、秋盤村、毛溝村)二嶺(高梁、鄧嶺)培養了大批人才,現任村兩委幹部、教師皆出自這所學校。
1975年前,草廟村沒有一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1980年教師隊伍的更新,教育體制的改革,草廟高中隨之改為草廟聯中,后20餘年間,先後培養30多名優秀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1992年合點並校,取消了草廟中學。1996年後在社會各界仁人志士的幫助下草廟小學在原中學舊址上建起一棟3層教學樓、兩層教師辦公樓,建築面積893平方米的現代化校舍,共計造價38.74萬元,並爭取“世行貸款”三萬元,全部購置教學儀器,併購置圖書4000餘冊。
2004年在駐村工作隊----河南電力集團公司的幫助下,先後建設兩層學生宿舍樓、圖書樓、停車棚,收受捐贈圖書4000餘冊,各類教學儀器、用品、電視、電腦等,成為嵩縣山村教育的一顆明珠。
2010年,因感於村中留守兒童人數的增多,課餘時間教育管理難以進行,村兩委和村小學共同努力,成立草廟村“留守兒童之家”,並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五道溝人,祖祖輩輩肩挑背扛,進一次縣城要過一道溝,翻一架山。1974-1975年草廟人民苦幹兩年,修通盤山公路8公里,1995年又沿河道開山壘築,付出多人生命,在半山腰開通公路10餘公里,實現全村組組通簡易公路,交通條件大為改觀。2005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支持下,重新修葺沿河公路,並實施全面硬化,實現公路硬化10餘公里。
草廟一直是五道溝的經濟、文化中心。建國初期,草廟村組建了一個醫療室,從外地聘請數名醫生,1968年合作醫療時期,已有本村醫生兩名。現在已發展為一所現代化的衛生室,有專職醫生3名,鄉村人畜醫生7名,基本上解決了人畜就醫問題。
草廟村的傳說
草廟村[河南洛陽市嵩縣下轄村]
相傳,王莽攆劉秀路經此地,劉秀單槍匹馬進入五道溝,但見兩山對峙,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鳥語花香。尤其是看到一山形似巨龍飲水,因留戀山水,放慢馬蹄。忽聽人嘶馬鳴,便慌不擇路,沿河澗小路而行,但見兩溝並出,不知行其左右,便打馬跑上一丘形小山。山上有一廟,因年久失修,斷壁殘垣,神像裸露,雜草叢生,深可沒人。劉秀掩馬嘴,銜鈴環,藏於神像后。王莽不見劉秀蹤影,沿南路而行。后劉秀脫身,高呼“草廟救了我”。既而進東溝,翻倒回,一路東行。后劉秀登基重修此廟,重塑神像,此地便取名草廟至今。
草廟村故事---壓虎岩與偉人像
草廟村[河南洛陽市嵩縣下轄村]
卻說丈道山下有一戶人家,母子二人,母親已過古稀之年,其子名叫章環,二十有三,因家貧尚無娶妻。章環人高馬大,力大無比,單手能舉千斤石。章環看到老虎傷人,鄉親舉家外逃,便和老母親商議,要平虎患,為鄉親解憂,母親欣然應允。
第二天,章環手拿擔柴扁擔潛伏在箭穿崖頂。夜幕降臨,老虎終於出現,章環大吼一聲跳將出來撲向老虎,與老虎展開了搏鬥,一扁擔沒有打中老虎,老虎跳將起來,從天而降,章環丟下扁擔,雙手抓住老虎前爪滾到地上。從黃昏一直打到半夜,老虎漸漸失去了威風,章環翻身騎在老虎頭上,掄起鐵拳猛打,老虎七竅出血,章環也因體力過度,失去了知覺。
第二天清早,人們戰戰兢兢開門出來,抬頭看見山頂上一人騎在老虎頭上,當人們爬上山頂,發現章環和老虎已經變成了一塊巨大的山岩,人們便把這塊山岩取名壓虎岩。
在一定的角度觀看壓虎岩,虎頭上的人頭酷似偉人頭像,眼鼻口以及頭髮清楚可見,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偉人像。在晨光中偉人像更是栩栩如生。
草廟村故事傳說---金馬躍澗
草廟村[河南洛陽市嵩縣下轄村]
草廟村故事傳說----箭穿崖
草廟村[河南洛陽市嵩縣下轄村]
提起箭穿崖,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呢。
相傳宋朝年間,楊家將出生入死,征戰疆場,七郎八虎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奸臣潘仁美,裡通外國,禍國殃民。一日楊門女將楊八姐在楊擺垛(高嶺村後山)操練兵馬,忽見潘仁美與金人竊竊私語,鬼鬼祟祟,楊八姐怒火中燒,大吼一聲,一腳踏在楊山上,一腳踏在楊擺垛,拉起神弓,一聲巨響,山崩地裂,箭頭穿山而過,把跑馬嶺射出一道深壑。箭頭竄過鄧嶺,撇下一土堆,形成紅土嶺,箭頭帶一束白草,落到鄧嶺牌家房后,形成一白草堆,現依然存在。箭頭落入伊河北岸。後人把箭穿過的溝取名箭穿崖,把箭頭落的地方,取名箭溝,也就是現在何村鄉箭溝村。
草廟村故事---鳳凰山的傳說
草廟村委大院和草廟小學都坐落在鳳凰山腳下。據說,很久以前,這裡原是一片平原,屬石門溝、毛溝、秋盤三溝交匯處,這裡住著一個兇狠、殘忍的老太婆,家有良田百畝,養有家丁惡奴。她家有一名喚彩霞的仆女,她對仆女非常兇狠,非打即罵,彩霞常常食不飽腹,衣不遮體,乾的是牛馬活,吃的是豬狗食。
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地主婆命彩霞去洗衣服,彩霞眼含熱淚走到河邊,砸冰取水,洗呀洗呀,從清早洗到中午,飢餓、疲勞、寒冷使她昏倒在河邊。這時天空出現一隻五彩羽毛的鳳凰落在彩霞身邊,它要把彩霞帶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它剛馱起彩霞飛上天空,卻被地主婆發現,她命家奴亂箭齊發,鳳凰身中數箭,長鳴一聲,從天空墜落,化為一座大山,蓋住了地主婆的莊園,地主婆和家奴被壓在山下,後人為了紀念鳳凰,就在鳳凰頭上蓋了一座廟,取名鳳凰廟,后被娘娘廟所代替。
一條沿河公路穿行在鳳凰山腳下,路左是草廟村委,衛生室,文化廣場,路右是草廟小學聳立的教學樓,另有幾家百貨商店,磨坊,壓麵條鋪,有人戲稱這裡是草廟村的“中南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