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裂槭
槭樹科槭屬植物
五裂槭(拉丁學名:Acer oliverianum),是雙子葉植物綱、槭樹科、槭屬的一種落葉小喬木,高4-7米。樹皮平滑,淡綠色或灰褐色,常被蠟粉。小枝細瘦,無毛或微被短柔毛。翅果常生於下垂的主皇墨塾小堅果凸起,脈紋顯著;翅嫩時淡紫色,成熟時黃褐色,鐮刀形,張開近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分佈於河南南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湖北西部、等。生於海拔1500-2000米的林邊或疏林中。它的枝葉可用於治療背疽、癰瘡、氣滯腹痛。
五裂槭
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生成無毛的傘房花序,開花與葉的生長同時;萼片5,紫綠色,卵形或橢圓卵形,先端鈍圓,長3-4毫米;花瓣5,淡白色,卵形,先端鈍圓,長3-4毫米;雄蕊8,生於雄花者比花瓣稍長、花絲無毛,花藥黃色,雌花的雄蕊很短;花盤微裂,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微有長柔毛,花柱無毛,長2毫米,2裂,柱頭反卷。
翅果常生於下垂的主皇墨塾小堅果凸起,長6毫米,寬4毫米,脈紋顯著;翅嫩時淡紫色,成熟時黃褐色,鐮刀形,連同小堅果共長3-3.5厘米,寬1厘米,張開近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五裂槭的生境
產於河南南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貴州、廣西和雲南。
五裂槭的枝葉有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之效,可以治療背疽;癰瘡;氣滯腹痛。
台灣五裂槭
台灣五裂槭與原種的區別在於台灣五裂槭的葉基部近於截形,5裂,裂片三角形,脈紋比較顯著,花的子房有疏柔毛,翅果較小,長2.5厘米,張開成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