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協會

獨立協會

獨徠立協會(朝鮮語:????),簡稱民會,是指朝鮮王朝後期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政治團體,其存在的時間為1896年7月到1898年12月,廣義上是從1896年4月《獨立新聞》創刊到1899年1月各地支會解散為止。獨立協會以徐載弼為首的開化派知識分子為核心,市民階層為主體的朝鮮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組織,同時也吸納了部分政府官員。它時常以萬民共同會為名義召開群眾集會,要求對內實現政治民主和經濟富強,對外擺脫列強的支配,掀起了大規模的愛國運動。獨立協會運動前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大韓帝國政府的鎮壓下以失敗告終。

背景


1876年朝鮮被日本打開國門,簽訂《江華條約》而開港以後,朝鮮的民族資本主義就逐漸誕生並發展了,1885年―1886年就有織造局、造紙局、礦務局、電報局等民族企業創立,此後的機器廠、捲煙局、轉運局、三湖玻璃局等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尤其是從事海運的轉運局,1886年到1892年間已居朝鮮海運業的首位。隨著朝鮮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朝鮮的經濟社會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自然經濟迅速解體,土地兼并空前嚴重,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流入開港城市,使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當時的開港城市釜山仁川元山南浦木浦等沿海通商口岸都已經成為擁有5萬人口以上的近代城市,而漢城、平壤、開城等傳統都市的市民階層規模也變得相當龐大。朝鮮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隊伍的不斷壯大為後來的獨立協會運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朝鮮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又是非常不充分的,它在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下艱難成長。尤其是外國的經濟侵略十分嚴重,尤其是日本。除了經濟侵略以外,外國入侵造成的長期以來極度動蕩、風雨飄搖的局面也使朝鮮民族資本主義面臨巨大的壓力和困難。日本等國趁機干涉朝鮮內政,將朝鮮變作資本主義列強的角逐場所,企圖將朝鮮列為他們的殖民地,因此朝鮮正蒙受著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這成為獨立協會愛國運動發生的外部條件。
在國內經濟基礎發展、國外列強入侵刺激,或者說是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朝鮮的資產階級逐漸登上歷史舞台,形成了重要的政治勢力。早期資產階級雛形建立了開化黨,並在1884年發動甲申政變,企圖藉此使朝鮮走上近代化道路,但在當時朝鮮的宗主國――清朝的介入下以失敗告終,倖免於難的開化黨人流亡海外,其中的徐載弼經由日本流亡美國,在美國潛心讀書,獲得了醫學博士的學位,取得了美國公民權,甚至還娶了一位美國太太。但是他心繫祖國,從未忘卻自己的未竟志向和朝鮮的獨立富強,因此深入研究西方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等人的書籍,使自己腦海中的資產階級民主意識更上層樓。另一名開化黨人――尹致昊在甲申政變失敗后亡命美國,後來到中國上海中西書院讀書,甲午更張期間返回朝鮮,參與近代化改革,1896年又隨閔泳煥訪問俄國,是一個對西方世界有著較廣眼界的政治家,因此有人稱他為“朝鮮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還有一名開化知識分子――李商在,系朝鮮大臣朴定陽的門生,早年隨朴定陽出使美國,後來退隱研讀西方啟蒙書籍多年,對朝鮮的發展有較深的認識。這三人就是後來獨立協會的“三巨頭”。1894年朝鮮開始實行全面的近代化改革――甲午更張,更是從政治、經濟和思想上為資產階級愛國運動創造條件。1895年,在美國華盛頓訪問的開化黨人朴泳孝勸告徐載弼歸國,為祖國的近代化服務。1896年1月,徐載弼在甲午更張的感召下歸國參與改革,任中樞院顧問,準備聯合國內開化派知識分子大展宏圖。就這樣,獨立協會運動終於在朝鮮發生了。

經過


創建
徐載弼歸國以後,一直以“外臣”自居,因此他被作為外國人而授予顧問之職。徐載弼在他向政府提出的建議未被採納的情況下,決定以內部大臣俞吉�提供的5000元國庫補助金,於1896年(建陽元年)4月7日創辦了《獨立新聞》。《獨立新聞》是朝鮮最早的大規模發售的近代報刊,其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報紙內容全部用朝鮮文,不夾雜任何漢字,這正寄託著徐載弼等開化派人士對於祖國獨立的追求。而它宣傳的內容更是革命性的,包括西方的天賦人權說、法治思想以及拒絕任何外來干涉的獨立自主精神等,並以社論形式發表。徐載弼曾總結甲申政變的失敗原因,認為甲申政變最大的敗筆就在於沒有得到國民的支持,對國民的近代文明普及嚴重缺乏。因此他決定用通俗易懂的朝鮮文(諺文)創辦《獨立新聞》,系統、大規模地向朝鮮官民普及西方啟蒙思想。《獨立新聞》果然大受歡迎,創刊號的發行量僅為300份,後來增加到500份,再後來超過了3000份,對朝鮮的近代化啟蒙立下汗馬功勞,也加速了獨立協會這種資產階級政治團體的建立。因此史學界將《獨立新聞》的創刊作為獨立協會運動的開端。
隨著《獨立新聞》影響的擴大,不斷吸引著知識分子和開明政府官員參與,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協會結成了。1896年5月21日,徐載弼在美國人創辦的培材學堂進行每周一講,他在那天向160多名學生提議建立討論會這樣的知識分子沙龍。隨後,前“建陽協會”和親西方官員組成的“貞洞俱樂部”等組織的成員聯合起來,以建立獨立門為契機,於1896年7月2日建立了“獨立協會”。獨立協會雖然由徐載弼、李商在等開化派知識分子發起,但是其主導人物卻是朝廷大臣,比如會長是安�壽,委員長是李完用,而李商在、南宮�、吳世昌、彭翰周、鄭喬等市民階層知識分子則擔任委員、幹事、書記等職務,徐載弼以美國人自居,是獨立協會的顧問,卻是獨立協會事實上的首腦。
獨立協會最開始是鼓吹民族思想,呼籲朝鮮獨立,而他們第一個靶子又是朝鮮的前宗主國――中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朝鮮為親俄政府主導,日俄在朝鮮的爭奪非常激烈,朝鮮政府不斷出賣國家主權。如果甫創辦就攻擊日本和俄國的話,那麼正犯了朝鮮政府的大忌,也會使獨立協會中的政府要員離心,難免使獨立協會被扼殺於搖籃中;另一方面,朝鮮數千年來盛行事大主義,以“小中華”標榜,儘管中日甲午戰爭后已經脫離中國獨立,但其餘毒仍然存在。獨立協會會員撰文向來蔑稱為“支那”,視為半開化國家,決心割裂與中國的關係,而他們在1896年7月2日建立獨立協會時,其名義就是建立獨立門。當時他們在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外部署前舉行第一次集會,向民眾募集建立獨立門的資金。他們準備拆毀過去迎接中國“天使”的迎恩門,改建為象徵朝鮮獨立的“獨立門”。而迎恩門附近用以“迎敕”的驛館――慕華館,也被改建為“獨立館”。到1896年11月21日,在萬眾集會的歡慶聲中,獨立門終於竣工,獨立館也成為了獨立協會的辦公室,位於三田渡的丙子胡亂期間樹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也被拆除。隨著過去藩屬國的標誌――迎恩門和慕華館被拆除,所有的朝鮮人都豪氣萬丈,有史料對當時人們的心態形容道:“半島江山,自白頭山至漢拿山,自鴨綠江至洛東江,數千年來所謂事大恥辱一洗凈盡。當時情況,人人肩臂欲與獨立門爭其高,人人胸襟欲與獨立館爭其廣。”建立獨立門和獨立館也成為了獨立協會創辦以來的第一個重大成果。
獨立協會剛創立時,只反中國,不反日俄,再加上內部有許多政府要員,與政府的步調基本一致,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朝鮮政府的支持。但持續的時間並不久。1896年11月30日,獨立協會的機關刊物――《大朝鮮獨立協會會報》由獨立新聞社刊行,作為《獨立新聞》下屬的半月刊。它宣稱其編輯的方針是:“一以闡揚幽沈、一以開豁知見、一以補闕治化、一以外御人侮,洵及時之要務,不世之盛事也。”。獨立協會最初的活動可以說是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的沙龍性活動,討論近代文明的學術問題和啟蒙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學生、知識分子被吸收入會,獨立協會對現實政治問題也就愈發關心了。1896年俄館播遷以後,朝鮮君主李熙(朝鮮高宗)就一直住在俄國公使館內,而作為報酬,親俄政府向俄國等歐美列強出賣了大量國家主權,民族危機十分嚴重。獨立協會會員因此走上街頭,公開舉行討論、辯論、演講等活動,反對繼續高宗居住在外國公使館,反對外國人擔任政府各部的顧問,反對出賣國家主權。在獨立協會的壓力下,俄國人和親俄政府不得不同意高宗返回王宮。1897年2月20日,高宗及王族離開了居住一年之久的俄國駐朝公使館,來到了慶運宮(今德壽宮),獨立協會呼籲高宗還宮的鬥爭取得了勝利。後來,獨立協會又呼籲高宗“稱帝建元”,取得與中日相同的地位。在獨立協會的強烈呼籲下,高宗於1897年8月改元“光武”,1897年10月12日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韓帝國”,獲得了形式上的獨立地位。
發展
1898年是獨立協會全面開花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的重大變化首先體現在人事變動上。1898年2月27日,獨立協會改選,李完用接替安�壽出任獨立協會會長。3月11日,由於李完用外放為全羅北道觀察使,尹致昊當選代理會長。隨著市民階層知識分子尹致昊代理會長一職,獨立協會的活動也從內部討論轉化為街頭集會,公開向全社會開放。獨立協會的發展,導致了內部“批判和攻擊國政的積極派”與反對批判政府的“溫和派”的“分裂與對立”,以致“官吏會員逐漸退出、民間人士大量參加”。1898年8月18日,獨立協會開大會追究前會長李完用任外部大臣時出賣國家利權的責任,決定將他開除出會。同時將尹致昊選舉為正式會長,李商在為副會長,徐載弼留任顧問(后離韓去美)。至此,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核心的獨立協會“三巨頭”體制正式形成。與此同時,獨立協會在各地的支會及其他民間政治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1898年2月,獨立協會建立公州支會,7月建立平壤支會,9月建立大邱支會。到這一年年底,義州、宣川、江界、北青、木浦、仁川均建立支會。另外,當時的朝鮮也湧現出總商會、協成會、國民協會、光武協會、教育會、縉紳會、順成會等等進步組織。
1898年以後,獨立協會運動的主要方向是:(1)保衛國家的獨立,反對外國勢力的干涉,反對政府出賣國家經濟權益,主張國家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政策。(2)提倡廣開言路,效仿歐美,使“大小政令,上達百僚,下至庶民,廣詢博採,措諸所為”。(3)要求民眾參與立法,將中樞院由諮詢機構改造為近代化的議會,實現政治民主和君主立憲。(4)興辦學校教育,開設工廠,推進民族自強運動。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獨立協會不懈地進行針對守舊大臣及政府惡政的鬥爭。1898年,獨立協會的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首先是利權讓與反對運動,1898年2月,獨立協會成功地組織了反對俄國租借絕影島的鬥爭,外部協辦閔種默在獨立協會的彈劾下被迫職。同時,朝鮮政府還懾於獨立協會所製造的輿論壓力,放棄延長聘請俄國軍事和財政顧問的決定,關閉了開業不久的朝俄銀行。此外5月間法國對礦山採掘權的要求及俄國租借鎮南浦的要求也遭到獨立協會的上疏反對並最終作罷。其次是對人權和財產權的保護,在獨立協會的彈劾下,1898年6月,企圖勒索獨立協會會員洪在旭的法部大臣李裕寅被罷官,肆意拷問並掠奪民財的警務使申�熙也被解任。1898年9月發生“茶毒事件”,前俄語通譯金鴻陸企圖毒殺高宗未遂,金鴻陸及其同黨孔洪植等人被捕。法部大臣兼高等裁判所所長申箕善等人主張恢復甲午更張時期廢除的連坐法和孥戮刑,將金鴻陸一族男女老幼全部處決。獨立協會認為此舉野蠻殘忍,有違人權保護,因此上疏彈劾申箕善、沈舜澤等7名政府大臣,最終韓國政府迫於壓力而將他們全部免職,朴定陽、閔泳煥等開明官員上台。獨立協會還展開了議會設立運動,獨立協會會長尹致昊提出將中樞院改組為議會,議官50人,官選、民選各居其半。獨立協會組織群眾的種種鬥爭,迫使韓國政府一再做出讓步,許多官員被迫下台,“自是政府益憚協會之直言矣”。
1898年10月29日,獨立協會組織漢城市民在漢城市中心的鐘路舉行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同時邀請了朴定陽等政府高官出席,稱為“萬民共同會”,這次會議又被稱為“官民共同會”。史料記載當天開會時“廣大遮日,蔽於半天。太極國旗翻於西風,木柵周匝於會場。數千名會員靜坐於柵內,觀光者如雲”。會議通過了6項決議,準備進呈給韓國政府及高宗皇帝,稱為“獻議六條”。其內容是:
一、不為倚附於外國人,官民同心合力,堅固專制皇權事。
二、礦山、鐵道、煤炭、森林及借款、借兵,凡政府與外國人約條事,若非各部大臣及中樞院議長合同著銜捺印,則不得施行事。
三、全國財政,則毋論某稅,並自度支部句管,而他府部及私會社則毋得干涉,豫算、決算人民處公布事。
四、自今為始,凡乾重大罪犯,另行公辦,而被告到底說明究竟,自服后施行事。
五、敕任官則大皇帝陛下諮詢政府,從其過半數任命事。
六、實踐章程事。
“獻議六條”是獨立協會運動的政治綱領,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性質,代表了當時韓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要求。萬民共同會(官民共同會)的召開及“獻議六條”的公布,標誌著獨立協會運動進入高潮。
失敗
獨立協會自建立以來,就是守舊大臣和儒生攻擊的對象。1896年7月9日,儒生鄭惺愚首先發難,上疏攻擊獨立協會創建者徐載弼,稱:“兇徒載弼,身被萬古罔赦之罪,肆還本國,安敢頭戴天日,手弄國柄,又況自稱外臣於陛下之前。渠若外臣,何關於朝鮮國之事務乎?渠所謂《獨立新聞》,不過誹訕,都蔑義理,此非為國,亦非為民,只欲改先王之法制,專欲為本國之傾覆。如此凶逆,豈可容貸於覆載之間乎?”要求將徐載弼等人“明正典刑”。此後這類攻擊獨立協會“大逆不道”、“目無君父”的上疏源源不斷,雖然都被高宗一一駁回,但高宗及守舊大臣對獨立協會愈發激進的行為自然是無法容忍的。
1898年以來,韓國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基本應允了獨立協會的要求,但是暗中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將其鎮壓下去。1898年7月,法部民事局長李基東召集各地褓負商,成立了所謂“皇國協會”,被獨立協會彈劾免職的大臣趙秉式又建立了“皇國中央總商會”。這兩個團體以修訂商務規則為幌子,實際上充當政府的打手,與獨立協會對抗,沖入獨立協會集會場所進行毆打破壞。1898年10月29日召開官民共同會、通過“獻議六條”以後,高宗皇帝對此表示全部認可,並頒布了所謂的“詔敕五條”以回復獨立協會,稱:“一、諫官廢止后,言路壅滯,上下無勤勉警勵之意。亟定中樞院章程,以為實施事。一、各項規則,既有一定,各會與新聞亦不可無防限。會規令議政府、中樞院參酌時宜。裁定新聞條例,令內部農商工部,依仿各國例裁定施行事。一、觀察使以下地方官及地方隊長官等,無論現任與已遞,若有乾沒公貨者,依贓律施行。騙奪民財者,這這推給本主后,按律懲勘事。一、御史、視察等員之作弊者,許令本土人民赴訴於內部及法部,以為�究懲治事。一、設立商工學校,以勸民業事。”獨立協會聽說后,山呼萬歲,十分欣喜。11月2日,朝廷又按照獨立協會的要求公布了中樞院新官制,韓圭�為議長,尹致昊為副議長,半數為官選議官,半數為民選議官,民選由獨立協會中投票選出。獨立協會的政治改革運動似乎取得了勝利。
然而,以趙秉式為首的守舊大臣並不善罷甘休,他們很快製造了“匿名書事件”來打擊獨立協會。1898年11月4日夜晚,趙秉式指使手下的褓負商在光化門外的朝房及漢城各通衢粘貼匿名書,稱獨立協會將陰謀廢除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趙秉式前去奏對時,更是利用高宗對獨立協會的不滿心理,將匿名書事件加以潤色,誣稱獨立協會將於5日舉行大會,建立共和國,選舉朴定陽為總統,尹致昊為副總統,其餘獨立協會會員均有一官半職。高宗聞訊大怒,下令將李商在、南宮�、鄭喬等獨立協會要人17名全部逮捕投獄,朴定陽等人罷官,尹致昊逃走。漢城市民聽說了政府的暴行以後十分憤慨,再次召開萬民共同會,強烈要求釋放獨立協會被捕會員。高宗迫於人民的抗議,不得不於11月10日下令釋放李商在等17人,宣布匿名書為捏造,並將趙秉式革職查辦。然而群眾仍然不滿意,於11月15日在仁化門外舉行萬民共同會,譴責政府的鎮壓政策,要求“誅群奸、施六條、任賢能、允民會”。在高宗本人的授意下,皇國協會的褓負商們於11月21日在吉永洙、洪鐘宇的率領下突然衝進萬民共同會的集會場所中,對集會群眾亂棒毆打,釀成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事件。人民失望之極,又衝擊趙秉式、李基東、吉永洙、洪鐘宇、閔種默、閔泳綺的家宅,破壞褓負商的老巢信義商務所。高宗下令懲罰褓負商頭目洪鐘宇及趙秉式等人,又赦免了尹致昊,任命他為漢城府判尹,暫時平息了風波。
11月29日,韓國政府重新頒布中樞院新官制,議官仍然為50人,可是皇國協會29人,守舊官員4人,獨立協會只有17人。這意味著皇帝實際上已經壓制了獨立協會。獨立協會仍然召開萬民共同會,抗議政府,彈劾大臣,鍾路的市廛商人也罷市支持。皇國協會仍然不斷搗亂,與萬民共同會對峙。高宗於12月22日下令動員軍隊,將獨立協會用武力強制解散,12月25日,高宗親赴端門曉諭漢城市民,將11項罪名強加給獨立協會,宣布取締獨立協會。至此,獨立協會宣告解散。1899年1月17日,韓國政府又指示各地鎮衛隊用武力對獨立協會支會“痛禁之”,獨立協會領導人李承晚等人被捕,鄭喬等人躲進外國租界,尹致昊則被懷柔政策收買並任命為德源監理兼德源府尹。李商在亦“特免懲戒”。《獨立新聞》也與這一年停刊。獨立協會運動在韓國政府的鎮壓下以徹底失敗告終。

意義


獨立協會運動是朝鮮近代史上第一次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因此有學者認為它是韓國版的“自由民權運動”,同時也是繼甲午農民戰爭之後又一次群眾性愛國運動,所以獨立協會這一組織及其掀起的愛國運動具有鮮明的進步性。獨立協會運動作為一次近代化政治運動,區別於之前的甲申政變和甲午更張的是這次運動具有更廣泛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從而擴大了這次運動的影響;作為一次群眾性愛國運動,又比先前的甲午農民戰爭更加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直接推動了朝鮮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思想的啟蒙。然而獨立協會又是朝鮮民族資產階級早熟的表現,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及朝鮮資本主義極不發達的現狀,因此它的局限性還很大,也註定了獨立協會的短命。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2代總統、歷史學家朴殷植對獨立協會這樣評價道:“吾國民黨號為有力者三,即甲午東學黨、丁酉獨立黨(指獨立協會)、甲辰一進黨(指一進會)是也。東學之暴動,一進之賣國,其狀�著天下,毋庸論之。惟獨立黨由紳士組織,最有精神之足尚,故其敗為吾民之深惜焉。然獨立黨之知識根基亦不免幼稚粗淺,急於虛榮,騖於狂躁,能無蹶乎?”
後世史學界對獨立協會的評價大致也像朴殷植那樣以肯定為主的客觀評價。韓國的姜萬吉教授將獨立協會定性為“門戶開放以後20餘年期間發展起來的近代政治勢力、新知識分子階層和民眾勢力為中心所展開的民權運動達到的一個高峰”。然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史學界卻對獨立協會以否定為主,指出獨立協會是美國侵略朝鮮的工具,批判獨立協會成員“急忙把自己打扮成最堅強的‘獨立鬥士’、‘憂國之士’,令人矚目地提出一些攻擊政府的口號,想利用人民群眾不斷高漲的愛國運動,來實現其醜惡的政治野心”。這明顯是根據獨立協會領導人徐載弼、尹致昊、李承晚等人後來的親美反共立場而從現實政治角度作出的評價。不管怎麼說,儘管獨立協會運動失敗了,但它的歷史意義仍然是彪炳史冊,不容抹殺的。
獨立徠協會被鎮壓意味著韓國又一次錯失了實現近代化的機會,與之對立的大韓帝國專制政府雖然實施了“光武改革”,但只是經濟方面的近代化改革,政治方面仍然延續腐敗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並透過1899年的“大韓國國制”以憲法形式確定了“無限君權”,社會一片黑暗。朴殷植指責當時的韓國政府“不以厚我民力為自強之圖,徒以慶運宮在各國使館之側為太平之基,竭吾國財�事外人,朝秦暮楚,擇強而交,實依賴以苟安,其能久乎?”這使韓國國勢並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轉機,最終失去獨立地位,被日本控制并吞並。而韓國的資產階級也在獨立協會運動數年之後展開了朝鮮愛國文化啟蒙運動,進一步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