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廊橋

位於湖南省新化縣的景區

在2015年裡,新化實施“城建領跑、融城帶鄉”戰略,多措並舉,高位推動新型城鎮化,成績斐然。特別是上團村、下團村、正龍村三村成功獲得全國傳統村落,是全市唯一的三個村。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建設工程也順利推進,環評、可研、通航論證、行洪論證、安全評價等前期工作即將掃尾,確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項前期工作,加快招商引資,今年內項目啟動建設,致力打造中國第一廊橋。

建築風格


2016年,歷經3年的前期準備工作,9月22日“新化縣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新化人們翹首期盼的資江一大橋廊橋工程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

建築元素


廊橋作為新化民俗文化的展示街區,在設計中既充分尊重地域傳統文化,又體現時代特色。在建築元素上,吸納採用了傳統建築的門頭、封火山牆、格柵門窗和各類木構件做法,充分體現濃厚的梅山文化氣息,保留城市居民原有的歷史城市記憶。同時,在廊橋的底層加入大面積櫥窗,作為現代展示窗口,使用青磚、白牆、灰瓦、木材的同時還加入了玻璃、鋼等現代元素,通過顏色與質感的統一協調,新老建築元素和諧共處、其樂融融。整條廊橋由西往東,營造出一種從古至今、從傳統到現代的融合氣氛。
橋面一層為公路,二或三層為商業區,一路商鋪連接縣城東西兩端,並且廊橋上會加上很多梅山文化元素,可以觀賞可以購物,將是152萬新化人民一個新的休閑去,也是向外人展示梅山文化的一張名片一個窗口
進一步發展我縣旅遊特色產業,建設上梅古城東部門戶,挖掘與弘揚中國傳統廊橋文化,切實解決資江一橋擁堵問題。

發展歷史


資江一大橋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始建於1976年,全長576米,預應力雙曲拱橋。橋樑技術狀況已屬四類橋樑。
新化資江大橋位於縣城東李家嶺,橫跨資水,為溝通縣境東西主幹橋。此前,縣城東西兩岸交通均靠大碼頭渡口輪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過往車輛日增,輪渡遠遠滿足不了兩岸交通的需要。加上柘溪大壩建成后,資江水位提高,春夏水漲,常常停渡,渡運事故時有發生。修建資江大橋成了廣大新化人民的迫切期望。
為此,新化縣多次向省、地報告,請求批准修建資江大橋。1975年4月,省里批准列入基建計劃,旋即成立湖南省資江大橋修建領導小組。經省交通廳設計院測設,同年6月正式動工,上工地民工1.2萬人次,1977年9月25日竣工通車。該橋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主拱5孔,全長575米,橋面寬13米,實投資349萬元,用水泥4500噸,鋼材337噸,木材2500立方米,經檢測橋樑質量優良。
整座大橋造型優美,結構大方,典雅中不乏質樸。為千年古縣新化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
大橋兩邊護欄曾鑲有由新化瓷廠燒制的精美瓷板,瓷板上的繪畫皆出自我縣畫家鄒傳安、潘愛民、鄒寶德等之手。畫的題材廣泛,或為山水、或為花鳥、或為反映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熱火朝天的場景,形象、生動。
橋上“新化資江大橋”幾字系時在新化瓷廠上班的鄔惕予先生書寫,署時為1976年,那是因為當時瓷板已燒成,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大橋的實際通車時間推遲到了1977年下半年。
新化新聞網訊3月15日,記者從新化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6年幹部職工大會上獲悉,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工程等項目將引領2016“十三五”開局之年,其中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工程致力打造中國第一廊橋,四十年老橋將舊貌煥新顏,為新化文化旅遊事業增光添彩。

設計方案


廊橋主體根據功能使用共分為四段,形成完整的步行街序列。在形式上參照傳統風雨橋形式,有明顯出入口,中間設有7座高塔,為不同街道分段節點,塔樓高度不一,與高低錯落的街道建築形成完美的輪廓線。
廊橋總長600米,以湘中傳統建築為原型,融合現代步行街設計元素整合設計,形成街道與建築立體豐富的綜合體。沿橋布置的建築,其富於變化的陰影層次將勾勒出豐富的建築體量;利用街道進深設計的步行內街,街道寬度4-8米,兩旁建築多為兩層,尺度和空間感均以傳統老街為藍本,在建築材料和立面造型上作了多方面的創新探索。新化資江一大橋廊橋建設主要參照的傳統建築類型包含牌樓、塔、傳統民居和祠堂、戲台等。

廊橋改造


歷經3年的前期準備工作,近日,“新化縣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新化人們翹首期盼的資江一大橋廊橋工程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
資江一橋改擴建及廊橋工程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一廊橋品牌,將四十年老橋面貌煥然一新,結合梅山文化特色,打造出“湖南歷史文化名城”——新化的核心景觀,為新化縣的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增光添彩。
新化資江一大橋廊橋改擴建施工期間採取邊通行邊施工的方式進行,對車輛通行影響小,但因擴建車道兩側需鑿除,對居民步行會造成不便。施工期間,通過加強管理,影響可控,且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