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堰鎮

江蘇省轄鎮

時堰鎮,隸屬於江蘇省東台市。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是中國著名的不鏽鋼產業基地、特鋼產業基地、中國耐火材料之鄉、江蘇省三市七鎮產業集群中心鎮之一、東台市重點中心鎮。是東台市西南地區的中心城鎮。據清人《時村志》記載:時堰其名不知始於何時,考證北有楊公堤又名楊公堰。想即“堰”所由來。至於“時”字則無可引證。

鎮域面積102.29平方公里,人口7.15萬。南北長9.6公里,東西長14公里。轄29個村,4個居委會。轄區內水網縱橫,景色優美,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時堰鎮歷史悠久,素有“蘇中江南”、“商賈重鎮”之稱。

2019年10月,時堰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歷史沿革


古代
西漢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臨淮郡海陵縣,縣治設於時堰。
東晉安帝義暨七年(公元411年)置海陵郡(郡治設於時堰),轄寧海、建陵、蒲濤、臨江、如皋五縣。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設江都府為東都,屬東都泰州海陵縣。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建立東台縣,時堰隸屬之。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5月建時堰區公所;
1957年8月建時堰鄉;
1958年9月建時堰人民公社;
1968年4月成立時堰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成立時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2年第一個全國文明村誕生於時堰鎮嵇東村。
1984年4月成立江蘇省東台市時堰鎮人民政府;
時堰鎮
時堰鎮
2010年4月合併後港鎮,成立新的時堰鎮。

經濟


時堰鎮連同興化市戴南、張郭、茅山,泰州市姜堰區溱潼、興泰和東台市溱東共同組建江蘇省三市(區)七鎮蘇中不鏽鋼產業基地,是全國著名的不鏽鋼之鄉。
時堰鎮打破了里下河水鄉傳統的以稻麥棉生產為主的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和拓桑養蠶。2005年與富安繭絲綢公司銜接,實行“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全面發動栽桑養蠶。時堰鎮新拓桑園80公頃,栽培大棚蔬菜6.67公頃,新增養殖大戶81戶,百頭豬場、千隻雞場達280個。
新種植意楊銀杏等樹木7.2萬株,成片造林600多畝,形成了5公里長的泰東河和1公里長的幸福河圩堤林帶。大力實施“三清”工程,對全鎮84條河道水生雜草集中突擊清理整治,清除水生雜草800噸。
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5億元,同比增長13.5%;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552億元,增長9%;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30億元,增長11%,工業用電量4.5億千瓦時,增長14%;外貿出口3050萬美元。投資5億的蘇創公司銷售額銷售額超10億元。
2014年,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全年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蘇創高強新材料、運星機械科技、康隆電動車配件、宏大耐熱材料),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個;竣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蘇創高強新材料、愛利德雙合金鋸片、康隆公司電動車配件、博鴻塑業塑料製品、宏大耐熱材料),其中億元項目2個。引進總部經濟2家(太倉盛發工貿有限公司、泰州盛平運輸有限公司),合作重組企業1家(江蘇元興線纜項目)。蘇創、正祥、聯眾開票銷售超億元,蘇創、正祥、金谷納稅超千萬。10個“222”工程項目累計投資3.5億元,全部當年竣工、當年達效。全年創省高新技術產品4個、鹽城市名牌產品2個、鹽城市知名商標1個。金谷不鏽鋼在上海股交所Q板上市,港泰公司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時堰鎮定報企業由16家發展到19家,納稅1萬元以上的企業由78家發展到116家。
新增私營企業39家,新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0個,500萬元以上項目15家。
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21.16億元,工業銷售20.15億元,利稅699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67%、24.04%、22.31%。
2014年,以“載體建設年”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園區、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昇平台集聚效應。投入1600多萬元實施園區平整、新嵇村二組68戶拆遷和園區道路黑色化改造,園區整體形象明顯提升。
協調供電部門,架設20千伏雙回電力線路1條;協調金融部門,鎮融資平台為企業擔保資金1.2億元;協調國土部門,新批用地指標18.67公頃。全年新建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內河港順利交付使用。
時堰鎮
時堰鎮
港口建設的牽動,吸引了蘇創高強新材料、愛利德工具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其中蘇創高強新材料項目全部投產後,可望形成產能100萬噸鑄件、年銷售40億元、納稅8000萬元。

社會


城鎮建設

2014年,堅持規劃引領,以省道610及610接線段為核心,修編完善3平方公里新鎮區規劃,城市規模和發展空間得到新拓展。
在上年完成陶庄等10個村莊規劃修編的基礎上,對六烈等8個村莊進行規劃修編,為加快鎮村建設提供新保障。加速在建工程推進,投資1億元的天子邑四星級大酒店和3#、4#、5#、6#樓,投資2.4億元的陽光新城1#、2#樓,投資4000萬元的文港花苑小區1#、2#、3#樓,投資1000萬元的農民公寓樓主體工程年內全部竣工,全年新增商品房面積8.5萬平方米。
投資2600萬元的610接線段工程加快推進,確保與610省道同步通車。精心規劃打造的新嵇北安置區26戶開工建設,集鎮主幹道、泰東工業園綠化提檔升級工程順利推進。
2014年,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加快完善公共服務,紮實推進實事項目。實施路橋改造工程,投入600萬元新建農村公路26公里,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程資金200萬元,興辦10個村10Km道路通達工程,投入250萬元改建繆陸大橋、修繕東溱線後港段路面。實施衛生室三年提升計劃,投入80萬元,完成1增8改任務,改廁工程投入60萬元完成“五村”改廁1000座。上海—南京—淮南特高壓電力線路80戶拆遷,73戶簽訂協議,交房拆除有序進行。投入260萬元繼續推進城鄉聯網供水,投入50多萬元實施鎮敬老院達標建設工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全市領先。
通過土地經營、盤活資產、爭取資金等方式化解鎮級債務2000萬元,村級基本實現“零負債”。開展就業創業培訓,累計培訓農民1100人次。持續推進社保、農保擴面,新增參保人員3120人。全鎮13000多名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按時領取基礎養老金。新農合參保資金486.2萬元,參保6.3萬人,參合率100%。全年新增低保54戶,累計1075戶、1794人。開展農副產品、餐飲、食品流通等環節專項整治,保證全鎮食品藥品安全。認真落實優撫政策,投資20多萬元對散葬烈士墓和後港烈士紀念廣場進行維修出新。
時堰鎮
時堰鎮
圍繞“打造新鎮區、建設新園區、建設新社區”目標,委託專業單位修編46平方公里的集鎮總規、1.7平方公里的新鎮區控制性詳規、1平方公里的新社區修建性詳規以及新園區建設規劃,通過修編規劃引導時堰未來發展。投資1200萬元建成集鎮新區東環大道,鎮區初步形成“四橫四縱”交通網路。

教育

高中東台市時堰中學(江蘇省三星級高中、江蘇省重點中學)
初中時堰鎮初級中學、時堰鎮後港中學、
小學時堰鎮中心小學、時堰鎮後港中心小學
幼兒園時堰鎮中心幼兒園、時堰鎮新區幼兒園、時堰鎮後港幼兒園、

新農村建設

2014年,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全力爭創國家級生態鎮。投入2000萬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及11.6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基本實現集鎮管網全覆蓋,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研究出台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實施方案,投入500多萬元,全面落實河道保潔、垃圾處理、工程維護、鎮村綠化“長效管護、督查監管、考核獎懲”工作責任和各項措施。
實施泰東河“清水工程”,有效改善主幹水道水體環境。沙楊村三星級康居示範村創建快速推進,申報創建省“美麗鄉村”,19個村居場、28個村莊點創建省一星級康居示範村和環境整潔村,各村、居、場全面落實公共服務運行服務長效管護機制。
2014年,按照規模化帶動、產業化發展、特色化推進的思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廣新型機械,在上級獎補基礎上,鎮拿出專項資金配套獎補新購大拖,全年新增大型拖拉機80多台套、大型聯合收割機10多台套,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31家,農業機械化率達89.6%。
培植大戶典型,以雙馬養殖場和興鳳家禽養殖場為龍頭,推廣“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畜禽養殖新模式,推廣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有效解決畜禽糞污對環境的影響,全年培育千頭豬場4家、萬隻蛋禽場1家、千隻羊場4家,申報百萬元養殖企業1家。
調整種植結構,按照“縮棉減油、增加糧食、擴大蔬菜特經”的結構調整思路,全年糧食麵積6666.7萬畝,比上年增加333.33萬畝,其中,水稻3266.68萬畝,小麥3400.02萬畝,;棉花333.33公頃,比上年減少200公頃;油料333.33公頃,比上年減少200公頃;瓜菜蔬菜800公頃,比上年增加133.33公頃。
時堰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群眾參合率達93%。時堰鎮504名特困群眾享受到低保待遇。
194名農村計劃生育群眾得到獎勵扶助。平安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建成東台市“民主法制示範村”3個。
時堰鎮
時堰鎮
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初見成效。一些社會矛盾和陳積信訪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自然資源


資源特色

時堰鎮農業基礎紮實,是東台有名的魚米之鄉。又在多種經營上形成特色。利用水資源豐富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事養殖魚、蝦、蟹、甲魚以及掛蚌育珠生產。時堰鎮境內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目前有10多口油井已開採出油,年產原油3萬多噸。現已探明除石油資源之外,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有待進一步開發。
盛產蒲包
范公堤西的時堰鎮,歷史上是盛產蒲包的地方,清代水利學家馮道立編撰的《時村志》上,曾用“蒲嶺連雲”,形象當時的情景。可知當時時堰的蒲包生產已經很具規模了。時堰的蒲包生產,歷史悠久,最遲在明朝就已盛產。清初,每年生產的數量已在上百萬隻,是時堰四鄉農民的主要副業,約佔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乃至全部。
時堰鎮
時堰鎮
時堰蒲包業的盛起,歸功於范公堤以東沿海灘塗遍布的大大小小的鹽場,由於鹽的生產量不斷增加,蒲包量的需求量也逐步增長,推動了當時蒲包業的發展。抗日戰爭初期,是時堰蒲包生產最興旺的時期。

文化


特產美食

後港王氏茶干、刀切手擀麵、蟹黃肉包、鹽水乾子、生粉餅、
魚湯麵、鳳糖糕、油炸蝦糍、蒲包干、花生酥、雜碎糖等
十景簡釋
長堤遠眺:長堤(楊公堤)即泰東河堤,明御史楊澄所造,站在堤上遠望,但見泰東河水清澈,白帆點點,景色優美。
同井鎮上耕鎮上鎮上左右農田都以九百畝成片,有古井田遺跡。從中可以看出時堰歷史悠久。
蘆洲飛雪:鎮南皆蘆葦盪,每到秋天蘆花象雪花在空中飄。
蒲嶺連云:用菖蒲織成蒲包,用於裝鹽等物,歷史上淮南各鹽場裝鹽所用蒲包都在這裡進出,蒲包商聚集,堆貨成嶺,有“時堰姑娘會做包”的說法。
虹橋鎖浪:虹橋在鎮西河上,泰東河水至此,在此處被阻。
堰口歸帆:泰東河時堰運鹽河口,船隻往來到時堰停泊,都在此處下帆入港。
西林柳色:鎮西南有柳林,春夏間濃萌疊翠,秀色可餐。
南蒲荷香:鎮南有荷池,花開時香聞數量,常有遊人玩賞。
一灣新月:一灣地名,在鎮西北,每月初三,新月如鉤。

獲得榮譽


東台市重點中心鎮
中國特鋼產業基地
中國不鏽鋼產業基地鄉
國家級生態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代表人物


柳敬亭清代揚州評話祖師
馮道立清代著名水利學家
邰爽秋著名教育家
趙藍天中國現代畫家
高二適著名書法家
吳為山當代國際知名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