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體
微粒體
微粒體是細胞被勻漿破碎時,內膜系統的膜結構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閉起來的小囊泡(主要是內質網),這些小囊泡的直徑大約100nm,是異質性的集合體,將它們稱為微粒體。
多數情況下,微粒體是指在細胞勻漿和差速離心過程中獲得的由破碎的內質網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狀結構,它包含內質網膜和核糖體兩種基本成分。在體外實驗中,具有蛋白質合成、蛋白質糖基化和脂類合成等內質網的基本功能。微粒體在細胞生物學中定義為從內質網的碎片所得到的小型囊泡。必須將肝臟或其他組織磨碎(均質化)之後,才能得到微粒體。微粒體含有細胞色素P450(CYP)氧化酶,與氧化代謝有關。
雖然放射自顯影技術證明了分泌蛋白合成的起始部位,但不能證明合成分泌蛋白的是何種細胞器。AlbertClaude和ChristianDeDuve發展了細胞組份分離技術,分離到了具有蛋白質合成和分泌功能的結構。這些結構稱為微粒體。
用機械勻漿將細胞破碎,各種膜細胞器破碎,並且重新自我融合形成各種球形膜泡,通過較高速度離心除去細胞核、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收集懸浮液再用較低速度離心,然後用電子顯微鏡檢查離心後分開的兩部分結構。發現上層的囊泡表面是光滑的,沉澱下的囊泡表面有核糖體顆粒。
通過差速離心分離的微粒體不僅保留了膜的結構特徵,同時還具有活細胞中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如來自高爾基體的囊泡具有將蛋白質和脂進行糖基化修飾的作用。用從這些囊泡中分離的特殊蛋白作為抗原製備抗體,然後將製備的抗體與特定的顆粒如金顆粒結合,再通過免疫電鏡技術就能夠對用作抗原的酶進行定位,通過這些研究詳細揭示了高爾基體在複雜的糖裝配中的具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