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

漢語詞語

四司,讀音sì sī,漢語詞語,意思是明宦官官署統稱。即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各配備掌印太監、僉書、監工等。參閱明代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明宦官官署有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及下屬四司八局。

基本介紹


1、明宦官官署統稱。即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各有掌印太監、僉書、監工等。參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明宦官官署有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及下屬四司八局。
2、指司命、司祿、司危、司中四星官。《禮記·月令》“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唐孔穎達疏:“熊氏引《石氏星經》云:‘司命二星在虛北,司祿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祿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 史遷云:‘四司,鬼官之長。’”
3、見“四司六局”。
4、道教謂天帝的禁宮。《雲笈七籤》卷八:“九皇上真者,玉虛之元君也;四司者,天帝之禁宮也。”
5、指司徒、司馬、司寇、司空。在我國商周時期,這“四司”是執掌國家與諸侯國事物的主要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