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兵鎮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轄鎮

集兵鎮,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下轄鎮,地處衡陽縣境東部,東鄰樟木鄉,南抵石鼓區松木鄉、角山鄉,西靠潮江鄉,北與岣嶁鄉杉橋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95.3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集兵鎮戶籍人口有40999人。 

1984年5月,設集兵灘鎮。1995年5月,撤區並鄉,集兵灘鎮、通天鄉合併設立集兵鎮。2000年12月,靈官廟村划入松木鄉。截至2020年6月,集兵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11年,集兵鎮財政總收入493.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3萬元,營業稅99.4萬元,個人所得稅42萬元。2011年,農業總產值3.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43.2%。

2018年,集兵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1個。

歷史沿革


該鎮因境內的集兵灘而得名,據縣誌記載,元順帝時,衡府發兵攻打敞峰,集兵於一河灘,故名集兵灘。建國初屬集兵區,1958年撤區並社成立紅旗人民公社,後設區為集兵人民公社。
集兵鎮
集兵鎮
清同治年間(1861—1874年),屬岣嶁鎮。
民國時期(1912—1949年),為岣嶁鄉屬地。
1949年10月,屬衡陽縣第三區
1952年7月,屬第十五區。
1956年5月,設集市鄉。
1958年9月,屬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為集兵公社,屬集兵區。
1984年5月,設集兵灘鎮。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通天鄉併入集兵灘鎮,更名為集兵鎮。現集兵中學駐地,是1926年農民運動最活躍的根據地,湘南特委毛澤建同志曾在此開展革命活動。該鎮良田廣袤農業生產發達,盛產稻穀,素有“衡陽糧倉”之稱。
2000年12月,靈官廟村划入松木鄉。
活動
活動
集兵鎮是衡陽縣轄鎮。1950年分屬太平、太栗、集市、石獅、印山、杉木6鄉,1956年將6鄉並為集市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樟木公社,1984年改集兵鄉,同年改鎮。位於縣境東部,西南距縣城25公里。
鎮政府駐集兵灘街。李(家坳)界(牌)、西(渡)集(兵)公路、107國道過境。轄集兵灘街、李家坳2個居委會和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築、飼料、制香、製鞋、磚瓦、農機、五金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境內鍾家花園是農民運動講習班舊址。 
集兵鎮
集兵鎮
2015年11月與潮江鄉合併設置集兵鎮。集兵鎮原轄29個村,1個居委會,並村后現轄15個村,1個居委會,下設324個村民小組(原集兵鎮236個,原潮江鄉88個),鎮區總面積97平方公里(原集兵鎮68平方公里,原潮江鄉29平方公里)。至2015年末,總人口41402人(原集兵鎮31702人,原潮江鄉9700人)。現有公務員48人(原集兵鎮35人,原潮江鄉13人),站所人員改革前93人(原集兵鎮73人,原潮江鄉20人),站所改革後上崗60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集兵鎮地處衡陽縣境東部,東鄰樟木鄉,南抵石鼓區松木鄉、角山鄉,西靠潮江鄉,北與岣嶁鄉、杉橋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95.38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集兵鎮下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集兵灘,集兵、太栗、李坳、東湖、車輪、達義、松桂、白果、鄒灣、印發、水湖、青嶺、彭田、通天、五馬、麻町、三望、烏石、石獅、山峰、麻灣,下設233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集兵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集兵灘社區,集兵村、太栗村、松桂村、白菓村、通天村、麻町村、山峰村、紅星村、同心村、水映村、法官廟村、永樂村、潮江村、白馬村、大利村,人民政府駐集峰路1號。
集兵鎮2011年,1個社區及21個行政村2020年,1個社區及15個行政村行政區劃
集兵灘白果麻町集兵灘社區集兵村太栗村
集兵鄒灣三望松桂村白菓村通天村
太栗印發烏石麻町村山峰村紅星村
李坳水湖石獅同心村水映村法官廟村
東湖青嶺山峰永樂村潮江村白馬村
車輪彭田麻灣大利村
達義通天
松桂五馬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集鎮轄區總人口2.9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43.8%。總人口中,男性15499人,佔51.9%;女性14380人,佔48.1%;14歲以下6215人,佔20.8%;15—64歲20855人,佔69.8%;65歲以上2809人,佔9.4。人口以漢族為主,有其他少數民族119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5‰,人口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長率6.8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5人。 
2017年末,集兵鎮常住人口有32858人。 
截至2018年末,集兵鎮戶籍人口有4099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集兵鎮財政總收入493.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3萬元,營業稅99.4萬元,個人所得稅42萬元。2011年,農業總產值3.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43.2%。 
2018年,集兵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1個。
農業
2011年,集兵鎮有耕地面積81畝,以水稻種植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692.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蔬菜等。2011年,種植油菜7000畝、產量1155噸。種植蔬菜3300畝,產量2475噸。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1.8萬頭;家禽年飼養量45萬羽。有養殖協會2個。 
工業
集兵鎮的工業以建材、傢具、食品、瓷泥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4.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553萬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1%。 
商業
2011年,集兵鎮商品零售總額7659.9萬元,有商業網點350個。 
金融
2011年末,集兵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24%。

文化


地名由來
集兵鎮因境內集兵灘得名。
農業發展
蔬菜
集兵鎮油菜
集兵鎮油菜
集兵鎮農民以蔬菜生產為主,集兵鎮蔬菜面積4萬畝,發展無公害蔬菜是確保農民蔬菜增產增收的關鍵。
一是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使科技進步,在農業中的貢獻率達到54%,每年技術培訓農民不少於10次,技術型農民要佔農民總人數的68%,科技帶頭人、科技示範戶佔總農戶的9%,同時堅持科技攻關與技術引進相結合,每年取得農業蔬菜科技成果要達10多項,引進新品種,引導農民適用新材料新技術。
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圍繞市場調整結構,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反季節菜、時令菜,爭取蔬菜保溫面積達90%。引導農民搞好蔬菜的保鮮、加工等,增加產值和效益。
三是大搞蔬菜流通,著力發展各類流通服務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集兵鎮要成立各類流通服務組織50個,流通經紀人達300人以上。
四是大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集兵鎮要投入水利設施250萬元,整修田間作業路78條420米,開挖渠溝35條295米,打機井14眼,建一座蔬菜批發大市場,確保集兵鎮所有菜田實現旱澇保收,蔬菜生產實現田園化、景觀化、蔬菜銷售暢通化。
種植業
集兵鎮農業以水稻種植和牲豬養殖為主,工業以煤礦採掘業為主。鎮總面積58平方公里,有耕地2.8萬畝,林地2.5萬畝,總人口3.12萬,9160戶。2004年由原21個村合併為9個行政村,村民小組由320個合併為169個;水田計稅面積26601畝,旱土17455畝;
宜林山地7841畝。集兵鎮十家企業實行了改制,改制面達到了87%,通過改制、企業的經營管理得到7加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鎮政府制定了各項優惠措施,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本著集體增積累、國家增稅收。
政府增財源、職工增收入、經營者增益的原則,以資產重組為重重點,盤活現有資產存量,發展規模民營企業,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重跟蹤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特色資源
集兵鎮
集兵鎮
集兵鎮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據專家勘測,境內花崗岩礦區為大型中深成相花崗岩體,儲量達37億立方米,出露面積93平方公里,耐酸、耐鹼、抗風化、放射性強度低,是理想的工業用材和建築裝飾材料。
集兵鎮石材開採加工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產品廣泛地應用於建築、裝飾、園林、工業、鐵路等,有20多個系列,200多種產品遠銷海內外,久負盛名。境內的書堂山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讀書練筆之處,山中書堂八景,至今舊貌依稀。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極具開發價值。
集兵鎮強力推進“融城強鎮”戰略,按照“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招商富鎮、城建活鎮、科教興鎮、依法治鎮”的思路,以“建三湘特色新鎮,造望城河東明珠”為目標,根據“依託老鎮、開闢新鎮”的總體規劃,規劃面積為2.7平方公里的新鎮址,將建成一個集“新鎮、市場、工業小區”三位一體的暫新工貿型衛星城鎮。營造全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資源
集兵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宜於多種物生長。盛產“禹王牌”優質米、精質茶油、菜籽油;白果塘蓮藕以其質嫩無絲、味甜、潔白而聞名省內外,還是全縣的林木、柑桔、棉花、雞鴨、瘦肉型豬等生產基地。

交通


集兵全鎮交通十分便利,衡陽市內13路、20路公共汽車直達。岳臨高速公路,衡邵高速公路、南嶽高速公路、107國道從附近穿過,縣道李界路(李坳-界牌)、西集路(西渡---集兵)縱橫交錯,村村通公路。2011年,集兵鎮境內有衡陽市公交線路2條;縣道李界路、西集路在境內交匯互通,總長16.5千米;有鄉道1條長15千米;村道10條,總長62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集兵鎮
集兵鎮
2011年末,集兵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880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9所,在校學生2268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996人,專任教師102人。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69.7萬元,比上年增長36.34%。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集兵鎮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1處,農家書屋21個,藏書19900冊,有老年文化活動中心1個,老年腰鼓隊1個,有青年志願者隊伍1支,人員36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集兵鎮有衛生院1個,門診部3個;有床位150張,固定資產總值82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7名,其中執業醫生23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17人。完成診療4.6萬人次。21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集兵鎮
集兵鎮
2011年末,集兵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戶,人數110人,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21.8%,月人均209.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6戶,人數1228人,支出115.4萬元,比上年增長32.8%,月人均78.3元,醫療救助33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合參保1472人次,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45.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4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62人,參保率7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集兵鎮有郵政支局1處,報紙、雜誌累計發行1.25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戶1856戶,電話普及率24.4%;行動電話用戶1.4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310戶。 
水利
2011年,集兵鎮境內有小型水庫6座,總庫容量126萬立方;山平塘756口,總庫容量356萬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