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老年斑的結果 展開

老年斑

屬於一種良性表皮增生性腫瘤

老徠年斑,全稱為"老年性色素斑",醫學上又被稱為脂溢性角化。是指在老年人皮膚上出現的一種脂褐質色素斑塊,屬於一種良性表皮增生性腫瘤,一般多出現在面部、額頭、背部、頸部、胸前等,有時候也可能出現在上肢等部位。大部分是在50歲以後開始長,多見於高齡老人,人們又稱其為"壽斑"。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這個雅號名實不符,它並非長壽的標誌。專家們發現,隨著人口平均年齡的增長,老年斑在老年人中並不普遍,僅佔27%。

基本概述


進入老年以後,細胞代謝機能減退,體內脂肪容易發生氧化,產生老年色素。這種色素不能排出體外,於是沉積在細胞體上,從而形成老年斑。人到老年後,體內新陳代謝開始走下坡路,細胞功能的衰退在逐年加速,血液循環也趨向緩慢,加上老年人在飲食結構上的變化和動、植物脂肪攝入量的比例失調等原因,促使了一種叫做脂褐質的極微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皮膚的基底層細胞中。這種棕色顆粒是脂質過氧化反應過程中的產物。衰老的組織細胞失去應有的分解和排異功能,導致超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局部細胞基底層內,從而在人體表面形成老年斑。是老年體內具有抗過氧化作用的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了,自由基也就相對增加了,自由基及其誘導的過氧化反應長期毒害生物體的結果。老年斑的形成及多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的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有的與某種營養因素缺乏有關。還有的與某些物理因素有關,如紫外線照射,能促使老年斑出現。
老年斑呈褐黑色,它由脂褐質色素構成,好發於老年人的面部、手背、小腿、足背、軀幹等平常裸露的皮膚上。人們習慣稱之為“壽斑”,醫學上則稱為老年性色素斑(痣)。老年斑不僅存在於皮膚,而且可出現於心臟、血管、肝臟和內分必腺等處,影響著各臟器正常功能。因此,對於老年斑,切不可掉以輕心。

病因常見疾病


老年斑中主要是β-澱粉樣蛋白,由澱粉樣蛋白前體水解斷裂的片段聚合而成。

鑒別診斷


SP有典型(成熟)和不典型(不成熟)兩種,典型的SP在AD腦內SP總數中只佔少數,其核心聚集有許多直徑為8nm左右的澱粉樣蛋白絲,周圍有營養不良的神經突起,星狀膠質細胞和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圍繞,形成緻密的纖維樣斑塊,通常呈球形,直徑在10微米至幾百微米。不典型的SP又稱為彌散性澱粉樣白斑塊,多數是一種無定型的緻密度較低的澱粉樣蛋白沉積,且無營養不良的神經突起和膠質細胞圍繞。
有資料顯示不典型的SP可逐漸變為典型的SP,但具體過程仍不清楚。SP主要位於血管外,但有些學者在血管基底膜也發現SP,它主要由兩類物質組成,一類是疾病特異性蛋白,所有的SP都含有一種特徵性的B-澱粉樣蛋白(AB)。另一類是疾病相關蛋白,如O1-抗胰凝乳蛋白酶、載脂蛋白-E、膠原蛋白V、補體因子、氨基葡聚糖(GAG)、Ig、層粘素、蛋白多糖和血小板反應素等。

檢查內容


SP在電鏡下為破碎的神經纖維網,呈球形,分佈於新皮層、海馬、杏仁核徠。

治療原則


傳統方法包括CO2激光、電離子燒灼、冷凍、磨削、手術植皮等,這些方法易產生瘢痕、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

分類及描述


老年性雀斑

老年性雀斑發病與皮膚老化、日晒等有關,常發於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呈綠豆至杏仁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略高皮面,表面光滑,不痛不癢,無礙健康,但應避免日晒。

點狀白斑

老年性點狀白斑又叫老年性白點病,是皮膚老化的一種表現,常見於軀幹、四肢,呈綠豆至黃豆大小的瓷白色斑點,邊界清楚,微微凹陷,無痛癢,無礙健康。
老年疣老年疣又叫脂溢性角化病,是表皮有一種良性疣狀增生,多發手背、面額及軀幹等處,呈針頭帽至黃豆大小或更大,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稍高出皮膚,亦可呈乳頭狀,表面常附有油脂性鱗屑,觸之柔軟,無痛無癢,無礙健康。但如在6個月內皮疹迅速擴大,數目增多或伴有明顯瘙癢者,也有併發惡性病變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癥狀體征
本病的診斷要點包括:
1、多見於老年人;
2、斑呈褐黑色,直徑大多在1毫米至10毫米之間,大小不等,大的斑點直徑可達2-3厘米,多數不高出皮膚,有的大斑(痣)也可以高出皮膚,呈扁平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