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狀物
寫景狀物
寫景狀物是指寫文章的一種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寫自然現象(如風、雨、雪)、地理環境(如森林、高山)、名勝古迹(如故宮、大雁塔)的,我們稱做寫景類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動物、植物、靜物,我們稱做狀物類文章。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或作文書上,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介紹類、描述類的文章。它們有的是描寫自然景象,如:颳風、下雨、打雷、下冰雹等等;名勝古迹,如:故宮、長城、莫高窟等等,這類文章,統稱為寫景類文章。也有一些描寫事物的,如:動植物、靜態物,這類文章,統稱為狀物類文章。
因為一般景由多種自然或人工的物說組成,在寫景的同時往往同時進行物的介紹描述,所以,寫景狀物經常連用成對這類寫作手法的統稱。但是就具體而言,寫景與狀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景可以包括視野里之物,但是物只可以作為景的組成之一卻不完全包括所見之景,二者在範圍上有一定差別。
寫景狀物作文書
我的奶奶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我的奶奶是個中學教師。她烏黑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個兒不高,略胖的身子總是那樣忙忙碌碌。奶奶是一個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人,我很敬佩她。
奶奶已年過半百了,她對學生仍然很關心,學生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來找她,她都鼎力相助。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凜冽的寒風刮個不停,我和奶奶剛入睡就聽到一陣敲門聲,門一開,原來是學生。那位學生說:“老師,我們班有一位住校同學生病了,我們老師不在,請您去看看行嗎?”奶奶二話沒說,披上衣服就走了。一直到凌晨4點多,奶奶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了。看著她那凍得發紫的臉,我摸著她冰冷的手問:“奶奶,您冷嗎?”奶奶笑著說:“為學生做點事,冷點有什麼關係呢?”奶奶的話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奶奶對她的學生百般關心,可她對自己的身體卻無暇顧及。每天晚上,奶奶備課直到深夜,有時我一覺醒來看見了,心疼地對奶奶說:“奶奶,您該睡覺了。”奶奶卻說:“你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我不認真備課,明天怎麼給學生講課呢?”
我不願再打斷奶奶的思緒,無奈地點了點頭。看著她那日益增多的白髮,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知不覺我進入了夢鄉。在夢裡,我看見了奶奶,她正手捧鮮花,面對一群孩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轉眼間,我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師,正踏著奶奶的足跡走來。
課間十分鐘
我們每一個人大概都經歷過課間,那是一段短暫而又可貴的十分鐘時間。我們常常利用這些十分鐘來做各種事情。如何利用好這段十分鐘,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問題。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我和我的同學們在課間都是做同一件事情————那便是鬧。那時的我年幼無知,只是想著媽媽,想著她的懷抱,一見媽媽不在身旁,便大哭大叫,搞得老師不知如何是好。一下課,老師便一溜煙“逃”出了教室。記得那是我到小學的第一天,爸媽把我“騙”到了學校,把我“丟”在教室里,就走了……在那開學的幾天里,我們的一切課程都變為了課間,我們不懂規矩,大吼大叫,我們放肆的玩鬧。就這樣我們度過了幾個星期,直到有一天,班主任被我們的放肆搞得忍無可忍時,將怒氣一下迸發出來,我們的“全天式課間”才結束。
漸漸的,我更加懂事,我已不再淘氣。那時的課間生活充滿了歡樂和活力。最令我難忘的是那時的大課間活動。每當早自修結束鈴響起,緊接著《運動員進行曲》便響起,大家一起排好隊伍,整齊的跑到操場上,首先是做叫《雛鷹起飛》的廣播體操,我們都會做,只是有一些淘氣的把動作做得很誇張,使得同學們不得不捂嘴偷笑,有的甚至開懷大笑起來。之後,是體育老師教我們一些不知名的武術,所有的男同學的神情立即變得嚴肅,開始認真起來,聚精會神的聽體育老師講解動作要領,搞得女生們不禁失笑。回憶那段時光總是讓我懷念,想回到那時,重新體驗那令人懷念的課間。
啊!課間十分鐘活動多麼有趣,它為我們緊張的學習又增添了一份樂趣。大課間活動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身體,還使我們更加健康,學習生活更加充實,有趣。
感受大自然
江南雨,依舊是這樣柔柔的,愁愁的。春寒料峭,這絲絲春雨,難道不曾勾起離別的遊子對故鄉的縷縷愁思?面對這飄灑的雨絲,難道不會讓人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苦楚?
聽,“叮咚,叮咚”……大自然又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正用她手中的指揮棒,奏響世間最震撼人心的音樂。水,是生命之泉,當人們在飲用它的時候,難道不曾想到,這股生命之泉也有她最溫柔,最美麗的一面?水是友情,那潭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依然如故嗎?李白與汪倫的友情已隨潭水沉積至今……還有什麼不快嗎?舉杯暢飲, “對影成三人”的獨酌只讓人心傷,“遠在天涯斷腸人”的自飲更令人心醉……
無邊的思緒飄向遠方,難道是我思想的野馬脫了韁?還是我的大腦不想關上它那記憶的閘門……
站在絢麗非凡的夕陽下,我不禁感嘆造物主的偉大和自已的渺小。古人吟:最美不過夕陽紅!
夕陽最美的時光不過是它消失前的一瞬間的美麗。當夕陽西下時,人們不禁會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感到失望遺憾。而每當我站在這美麗多情的夕陽下時,總有和古人不一樣的感覺。如果沒有夕陽西下,怎會有明天的希望和成功?假若沒有夕陽西下,含辛茹苦的農民怎會有豐收的喜悅?假如沒有夕陽西下,飽讀詩書的學子怎會有苦讀十年,金榜題名的愜意…… 面對這一切,我不禁感嘆:“夕陽無限好,盡在黃昏時!”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於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麼近,那麼緊.品味自然不就如品味生活了嗎!
梅花
梅花是中國人不屈不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象徵,許多人都敬佩它、喜愛它,然而,我卻深深地誤會了它,我對此感到懊悔!
那是2004年的冬天,我那年6歲。12月時我隨父母坐飛機到北京,那時的天氣異常寒冷,我的臉被凍得通紅,稍微動一動都像刀割在臉上一樣。在住在北京的大舅家坐了沒兩分鐘,大舅就拉著我到附近的公園,那兒被一片白雪覆蓋,像冰河世紀一樣。大舅拉我在一個亭子坐下,接著他指著一株散發著暗香的花激動地對我說:“那是梅花,它專門在冬天開放,它不怕寒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時我被北京的寒冷凍到說不出話,只是在我幼稚的心裡想:“梅花真傻,那麼冷的天還開放,這種天氣我都受不了,他還在硬撐?真是傻到不能再傻!竟還要我學它?”於是從此以後,我都認為梅花是最傻的花。
不知不覺,我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了,自從我學了《梅花魂》這一課,我對梅花的看法徹底改變。老師講課的內容已不再記得,只模模糊糊地記著:“梅花是最有骨氣的一種花,它不畏寒冷,專在冬天開放,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人都有它的本性。”這時,我對我的想法出現了疑問:梅花到底是不是傻瓜?回家問爸爸,爸爸的話我現在還記得:“孩子,這是它的本性,它天生就是在冬天開花的。”聽了這話,我恍然大悟:對啊!這就是梅花的本性!
去年,我又一次去北京,又趕上了梅花開放。我走到梅花面前,心裡默默地對梅花說:“對不起,我誤會你了!”那梅花隨風搖擺,似乎在微笑:“沒關係,我不在乎。”
啊!又是梅花開放時!
抓住特點
寫景狀物文第一是對事物須仔細觀察。觀察是寫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狀物文的寫作對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徵。
什麼是特徵?特徵,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抓特徵,是各種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點就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於捕捉和發現景物的特徵,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於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就緊緊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就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所寫的景特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抓住能表現特點的事物
寫景就要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做到這一點,只抓住景物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必了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越明顯,越突出。
具體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徵,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
當然,並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徵,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了突出春的美麗和充滿活力的特點,抓住了能表現這些特點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們的活動,使我們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點具體而突出。只把景物擺在那裡,並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緻,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寫春草時,細緻地描寫了春草的情態——“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春草的質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澤——“綠綠的”;春草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樣,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機很好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不進行具體細緻的描寫,就很難達到這一目的。
在描寫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有時,單純地描寫要寫的事物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具體,對感情的表達還覺欠充分,此時還可以描寫其它看似與所描寫景物無關的其它事物,這就叫側面描寫,例如,在寫春草時,作者還寫了孩子們在草地的嬉戲。通過這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活動,更表現出春草的活力和可愛,這就是側面描寫的作用。
另外,在描寫事物時,有的事物由於種種原因,很難下筆去做具體的描寫,例如寫春風,這春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如何下手呢?我們可以藉助於自己的感官。這樣,也能把較為抽象的事物寫具體,例如在寫春風時,作者就抓住了觸覺、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把無形的春風的輕柔、芳香、和悅的特點寫具體了。
安排好順序
既然寫了這麼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麼先寫什麼,后寫什麼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採用什麼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於表現景物的特點;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規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
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後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后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用詞修辭
古人在寫景時尤善字斟句酌,他們年留下的許多句子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他們鍊字的結晶。那麼,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不妨也學學古人,盡量地選用那些最能表現景物特點的詞或句來描繪景物。還可以把景物當成人來寫,注意要形象生動,貼切實際。
變換描寫角度
在描寫時,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例如,我們可以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表達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書寫時,景的文字分量應該比較重。將作者的情感融於景物描寫的字裡行間。
任何寫景的文章,並不僅僅單是為了寫景,也就是為寫景而寫景,大凡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個人的情感,表現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寫景的時候,作者要麼滿懷喜愛讚頌之情,要麼滿懷痛恨厭惡之情,並根據自己對景物的情感態度來選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修辭等對景物進行描繪。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於所寫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的諸多方法,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靈活的運用。
感官拓展法
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 春花、春風草、春、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
時間拓展發法
時間季節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還可以從一天中不同的時段來寫。這樣,不僅從時間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把不同時間景物的不同特點表現出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如方紀的《三峽之秋》,按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點,描繪了三峽中秋之日不同時間的不同美景。時間——景同,時間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變化。
空間拓展法
同一地點的景物,由於觀察的角度、方位有變化,也會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們描寫景物時,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或俯視仰望,或前後內外,或遠近高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角度、多側面去描繪,才能準確表現出景物特點。如陸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後兩次描寫火把,前一處描寫,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顯示了山的高峻;后一處描寫,作者已置身於“之”字形的火把隊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寫景觀,表現出山勢的陡峭,山路的艱險。多角度、生動的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如在景中。空間——遠近、內外、上下等不同視野的轉換,或散列式寫法
虛實拓展法
寫景不僅要實寫,也需要虛寫。虛寫就是採用聯想、想象、比喻、擬人等方法描寫景物。景物虛寫的途徑很多:可以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動靜結合,虛實相映;可以藉助夢境虛寫景物;可以通過多種感覺觸發聯想和想象,抒寫與眼前景物相似或相關的景緻;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實景虛擬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蘊情,情景交融,等等。景 物描寫動與靜、明與暗、虛與實的有機結合,不僅打開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寫景畫面富於立體感和藝術性。
狀物繪景法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修辭手法狀物繪景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但是一定要注意,絕不能滿篇文章都是長長的排比句。
景情結合法
一、以景勾聯情思: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
二、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過選擇的景緻,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
三、因景的變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
四、寓情於景中:利用想象、聯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
投入自己的感情
寫作文最重要的莫過與融入自己的感情,不然不生動,寫景的作文也是這樣。別人看了才會融入、投入進去。但要注意不能太生硬,不要直接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情,要讓別人從文章中讀出你想要表達的感情。
既然寫了這麼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麼先寫什麼,后寫什麼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採用什麼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於表現景物的特點;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規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後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后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一、時間順序:1、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2、一天的早晚順序。
二、空間順序:1、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2、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3、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4、東南西北的順序。
三、遊覽(參觀)順序。
展開合理想象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象的翅膀,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隻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傢具,“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裡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繫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認識到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親切、舒服”之感頓涌心
過渡和連綴
寫作寫景狀物文,也同樣需要注意過渡與連綴。如果說寫景狀物文可以被視為是一座座的房子,這“一座座房子”的磚,不僅同樣需要水泥的勾連,而且也需要勾連得牢固。過渡,對於寫景狀物文,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要寫好寫景狀物文,千萬不能忙中出錯,忘記過渡這樣一件事。
有機搭配
寫作寫景狀物文,同樣要求材料的有機搭配。材料與材料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材料,在一篇文章中,很可能並非只代表一個材料,它是與其它材料共同配合表現文章中心的。因此我們必須強調:材料搭配,在寫作寫景狀物文的時候,也必須作為我們行動的必要準則之一。
寫好景物是寫作的基本功,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勤於動筆,掌握方法,不斷學習,就一定能用我們的筆,記敘下多彩的大自然景色,培養我們更加高尚的情操。